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章建刚
释义

一、个人名片

章建刚,男,1952年12月生北京。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室研究员、副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

二、教育经历

毕业学校(大学):云南大学 学士

(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硕士

1969年下乡云南。1978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1983年调入中国戏曲学院任教;1985年受聘《哲学研究》杂志,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后曾攻读在职研究生。1993年转入美学研究室,1999年被聘为研究员。

三、研究方向

多年从事美学基本理论尤其艺术哲学研究,近年来尤其关注现代化过程中的美学问题,如审美文化和建筑美学问题。理论探索旁及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符号学、艺术史、考古学、人类学、经济与环境伦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 除理论研究,还从事过编辑、翻译和教学工作。曾为本所研究生开设过“美学基本观念”、“艺术的起源”等课程,也在北大、清华、北林大、云师大等国内多所著名大学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开过“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环境伦理学”等方面的讲座与课程。近两年参与过一些与旅游开发和城市发展相关的咨询项目,参与过对知识经济、国家创新体系及文化产业问题的研究与政策咨询工作。

业务范围与研究方向:美学、符号学、经济与环境伦理学、艺术美学、旅游美学、城市与建筑美学

四、主要科研成果

2001—2004年部分学术成果

“中国现代美学家对艺术的理解”,载《学海》2001年第1期

“《英国美学杂志》40年”(译文,原作者为P. 拉马克),载《哲学译丛》2001年第2、3期连载

“文化市场的空间分析”,载刘玉珠、金一伟主编:《WTO与中国文化产业》,第86—92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抓住二环改扩建机遇重现古城风韵”,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11月20日第4版

“迎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时代”(即《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总报告,与张晓明、胡惠林合作),载《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1-26页

“道德化儒学的困境——引入法哲学视角对问题的补充谈论”(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伦理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载叶汝贤主编:《哲学与现代化》第二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联手打造文化品牌”,载《人民日报》2002年3月26日第12版(与张晓明合作)

“全球化进程与民族艺术研究的新课题”,载《民族艺术研究》2002年第1期

“艺术品的价格构成和艺术市场的产业化程度”,载《艺术当代》2002年第2期(与张晓明合作)

“井冈山新市区建设应着意表达其特有的人文意蕴”,载《赣文化研究》(南昌大学旅游学院及赣文化研究所刊物,不定期出版)

“遗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理想模式”,载《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经济实业与道德努力怎样才能相得益彰——重读贺麟先生的《经济与道德》、《物质与思想》”,载岑庆祺主编:《濠江哲学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73-381页

“战略性调整中起步的中国文化产业”(即《2003年中国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总报告,与张晓明、胡惠林合作),载《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1-22页

“文化遗产的真确性价值与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载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编:《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3-35页

“The Ideal Target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y”,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Spring,2003

“中国改革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载《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第3期

“文化资源与文化竞争力”,载《中国文化报》2003年7月26日第2版

“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逻辑”,载上海交大国家文化产业基地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03年9月版,第64-79页

“宋庄的另类生产”(“《黑白宋庄》序”),载赵铁林著:《黑白宋庄》,海南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利用资源优势走可持续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载《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第5期

“变迁中的宋庄”,载《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11月21日第8版

《思辨的想象——20世纪中国美学主题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与聂振斌、王柯平、徐碧辉、杨平合著)

“艺术产业的‘宽带作用’”,载《中国文化报》2003年12月20日第2版(与张晓明合作)

“以全面改革为动力,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即《2004年中国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总报告,与张晓明、胡惠林合作),载《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第1-18页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政策环境”(与李河合作),载彭立勋等编:《文化立市与国际化城市建设——2004年深圳文化发展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447-470页

“对话:2004年文化产业发展趋向”,(与张晓明合作),载《中国文化报》2004年2月6日,第1版转第2版

主要出版物

A. 美学

“美学:进展和趋势”,载《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

“陶器肩腹分化和人的审美活动”,载《文物》1987年第8期

“艺术起源劳动说再探索”,载《哲学研究》1991年第8期

“对起源过程中艺术的某些趋势的考察”,载《思想战线》1992年第3期

“何谓审美文化”,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12期

“现代化过程与艺术的命运”,载《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第三集

“回眸现代中国美学巨匠”,载《读书》2000年第5期

“‘后现代主义’建筑出现的意义”,载《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中国现代美学家对艺术的理解”,载《学海》2001年第1期

《艺术的起源》(与杨志明合作),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艺术化生存》(与聂振斌、滕守尧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旅游与传统建筑艺术”,载王柯平主编《旅游美学新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十四章

“鲍桑葵的艰奥美概念”,载《哲学译丛》1986年第5期

“鲍姆嘉通的美学:一种后伽达默尔式的反思”,载《哲学译丛》1990年第4期

“艺术与科学:波普尔式美学论纲”,载《哲学译丛》1990年第4期

“参与美学:对杜威的超越”,载《哲学译丛》1993年第2期

“‘原始赝品’、‘旅游艺术’和真实性的观念”,载《哲学译丛》1995年专刊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载《哲学译丛》1998年第3期

“《英国美学杂志》40年”,载《哲学译丛》2001年第2、3期连载

B. 实践哲学、符号哲学与文化哲学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符号概念”,载《哲学研究》1993年第3期

“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符号理论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载《思想战线》1994年第4期

“我对原始思维研究的几点透视”,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12期

“怀特文化观评略”,载《思想战线》1989年第4期

“‘问答逻辑’的问题与逻辑”,载《思想战线》1990年第3期

“哲学语言的起源”,载《哲学译丛》1996年第5-6期合刊

C. 伦理学与价值论

“人对自然有伦理关系吗?”,载《哲学研究》1995年第4期

“经济伦理学的必要性和资本主义的道德基础”,载《学术思想评论》第一辑

“环境伦理学中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载《哲学研究》1997年第12期

“人类中心主义、内在价值和理性”,载徐嵩龄主编:《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23—155页。

“Some Efforts of the Neo-Confucians and the Universal Ethics”,1999年10月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召开的“普遍伦理和亚洲价值国际研讨会”(韩国汉城)上的论文

“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载《哲学译丛》1999年第2期

“儒家伦理、市场伦理和普遍伦理”,载《哲学研究》2000年第2期

“‘数字化生存’的伦理”,载《微电脑世界》2000年第23、24、25期连载

“‘内在价值’的含义与环境伦理学”,载《思想战线》2000年第5期

D. 其它

《荣格》(与陈静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托尔斯泰》(与龚义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多人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多人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珍重生命》漫画插图,广东教育出版社“画说哲学”丛书,1996年版(同年由香港三联书店再版)

《得乐园·失乐园》漫画插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络文化丛书”,1997年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9: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