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傣仂语
释义

傣仂语(或傣泐语)属于侗台语族台语支,和泰语有亲属关系。有自己的文字——新傣仂文。使用人口分布于中国(西双版纳州和江城县)28万,缅甸20万,老挝13万,泰国8万,越南5000。操该语言的族群自称傣仂,中国官方认定为傣族的一支,越南认定为卢族。傣仂语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官方语言之一,又称为西双版纳傣语。

中文名:傣仂语

外文名:Tai Lü language

使用国家地区:中国,缅甸,老挝,泰国,越南

使用人数:70万

语系语族:壮侗语系侗台语族-台语支西南部

文字:老傣文、新傣仂文

傣仂语的傣文写法

语言代码

ISO 639-1: 无

ISO 639-2 tai (台语支其他语言)

ISO 639-3: khb

文字

新傣仂文和老傣仂文

老傣仂文是一种元音附标文字,一般认为创制于13世纪,源自缅文。创制之初仅用于宗教活动,被称为“经书文字”。这种文字结构复杂,难于认读。1954年在其基础上修订出新傣仂文。目前新老傣仂文并用。

傣仂文所记录的是阴阳调分化之前的古傣仂语,所以傣仂文的声母数量是现代傣仂语的两倍,而傣仂文的声调数量是现代傣仂语的一半。

语音

傣仂语以景洪市口音为标准音。有看过后即可21个声母,91个韵母,和6个声调,促声只能是其中三个声调,舒声则可以是所有六个声调。本条目采用新傣仂文。

声调

傣仂语有六个声调,分高音和低音两组,每组三个声调。高音和低音用发音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声母来区别。每组内的三个声调,通过在音节结尾加标调字母“ᧈ”、标调字母“ᧉ”或不加标调字母来表示。


 第1调(无标记) 第2调(ᧈ) 第3调(ᧉ)

高音组 高平55(阴平、短阴入) 高升35(阴去、长阴入) 句话 低升13(阴上)

低音组 降51(阳平) 中平33(阳去、阳入) 低平11(阳上) 舒声韵可以是全部六个声调。促声只有三个声调:短阴入、长阴入、阳入。韵母是/ap/、/at/、/ak/的或者韵尾是/ʔ/的音节不可能是长阴入调;韵母是/aːp/、/aːt/、/aːk/的音节不可能是短阴入调。

在和其他侗台语比较时,通常按如下顺序排列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短阴入、阳入、长阴入,依次为第1至9调。

傣仂语的现代汉语借词一般借自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声调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傣语声调 阳去 (33) 阳上 (11) 阳平 (55) 阴去 (35) 汉语入声字在西南官话派入阳平,在傣仂语的现代汉语借词中一般是阳上调(11),也可以是阴上调(13)。

声母

傣仂语有21个声母。新傣仂文声母分高调声母和低调声母,共42个。下表中每格中的傣仂文字母,前者为高调声母,后者为低调声母,傣仂文字母之前是国际音标。

[p] ᦔᦗ [pʰ] ᦕᦘ [b] ᦢᦥ [m] ᦖᦙ 
 [f] ᦚᦝ [v] ᦛᦞ

[t] ᦎᦑ [tʰ] ᦏᦒ [d] ᦡᦤ [n] ᦐᦓ [l] ᦜᦟ 
 

[ʦ] ᦈᦋ 
 
 
 
 [s] ᦉᦌ [j] ᦊᦍ

[k] ᦂᦅ 
 
 [ŋ] ᦄᦇ 
 [x] ᦃᦆ 

[kʷ] ᦦᦨ ,【,,, 
 
 
 [xʷ] ᦧᦩ 

[ʔ] ᦀᦁ 
 
 
 
 [h] ᦠᦣ 
 元音[i]、[e]和[ɛ]会使之前的辅音发生腭化,例如声母[ʦ-]和[s-]腭化为[ʨ-]和[ɕ-]。

低音组的声母ᦥ [b]、ᦤ [d]和ᦨ [kʷ]比较少见。

声母的排列顺序见新傣仂文#声母。

韵母

傣仂语有10个单元音。

i ɯ u

e ə o

ɛ a,,, ɔ


 aː 
 10个韵尾:ɯ, i, u, m, n, ŋ, p, t, k, ʔ。

元音和韵尾组合成傣仂语的91个韵母。下表中第二行和第三行的每格里的韵母,傣仂文都用一个字母表示。表中第一列是韵尾字母,和第二行的元音字母组合,构成了带韵尾的复韵母。注意[u]列比较特殊。

[-ʔ] -ᦰ [aʔ]† 
 [iʔ] ᦲᦰ [eʔ] ᦵ-ᦰ [ɛʔ] ᦶ-ᦰ [uʔ] ᦳ [oʔ] ᦷ-ᦰ [ɔʔ] ᦸᦰ [ɯʔ] ᦹᦰ [əʔ] ᦵ-ᦲᦰ


 
 [aː] ᦱ [i] ᦲ [e] ᦵ [ɛ] ᦶ [u] ᦴ [o] ᦷ [ɔ] ᦸ [ɯ] ᦹ [ə] ᦵ-ᦲ

[-i] [ai] ᦺ [aːi] ᦻ 
 
 
 [ui] ᦼ [oi] ᦽ [ɔi] ᦾ [ɯi] ᦿ [əi] ᧀ

[-u] -ᧁ [au] ᧁ [aːu] ᦱᧁ [iu] ᦲᧁ [eu] ᦵ-ᧁ [ɛu] ᦶ-ᧁ 
 
 
 
 [əu] ᦵ-ᦲᧁ

[-ŋ] -ᧂ [aŋ] ᧂ [aːŋ] ᦱᧂ [iŋ] ᦲᧂ [eŋ] ᦵ-ᧂ [ɛŋ] ᦶ-ᧂ [uŋ] ᦳᧂ [oŋ] ᦷ-ᧂ [ɔŋ] ᦸᧂ [ɯŋ] ᦹᧂ [əŋ] ᦵ-ᦲᧂ

[-n] -ᧃ [an] ᧃ [aːn] ᦱᧃ [in] ᦲᧃ [en] ᦵ-ᧃ [ɛn] ᦶ-ᧃ [un] ᦳᧃ [on] ᦷ-ᧃ [ɔn] ᦸᧃ [ɯn] ᦹᧃ [ən] ᦵ-ᦲᧃ

[-m] -ᧄ [am] ᧄ [aːm] ᦱᧄ [im],, ᦲᧄ [em] ᦵ-ᧄ [ɛm] ᦶ-ᧄ [um] ᦳᧄ [om] ᦷ-ᧄ [ɔm] ᦸᧄ [ɯm] ᦹᧄ [əm] ᦵ-ᦲᧄ

[-k] -ᧅ [ak] ᧅ [aːk] ᦱᧅ [ik] ᦲᧅ [ek] ᦵ-ᧅ [ɛk] ᦶ-ᧅ [uk] ᦳᧅ [ok] ᦷ-ᧅ [ɔk] ᦸᧅ [ɯk] ᦹᧅ [ək] ᦵ-ᦲᧅ

[-t] -ᧆ [at] ᧆ [aːt] ᦱᧆ [it] ᦲᧆ [et] ᦵ-ᧆ [ɛt] ᦶ-ᧆ [ut] ᦳᧆ [ot] ᦷ-ᧆ [ɔt] ᦸᧆ [ɯt] ᦹᧆ [ət] ᦵ-ᦲᧆ

[-p] -ᧇ [ap] ᧇ [aːp] ᦱᧇ [ip] ᦲᧇ [ep] ᦵ-ᧇ [ɛp] ᦶ-ᧇ [up] ᦳᧇ [op] ᦷ-ᧇ [ɔp] ᦸᧇ [ɯp] ᦹᧇ [əp] ᦵ-ᦲᧇ † 声母自带的默认元音,无须字母表示。

ᦵ、ᦶ、ᦷ、ᦺ要写在声母左侧,其他字母写在声母右侧。

韵母的排列顺序是,先排前两行,再排后八行。前两行先按列排,再按行排;后八行先按行排,再按列排。

喉塞音韵尾[ʔ](上表第一行)使元音缩短。带塞音韵尾[ʔ]、[k]、[t]、[p]音节为促声,其他音节为舒声。

有几个韵母有两种写法:[ɛŋ]ᦶ-ᧂᦰ和ᦶ-ᧂ;[ɛk]ᦶ-ᧅᦰ和ᦶ-ᧅ;[uk]ᦳᧅ和ᦴᧅ。反映了这些韵母在过去曾经有元音长短之别。

语音演变

原始侗台语的浊音声母清化(*b变成p,*d变成t,*g变成k)。声调分裂成阴调和阳调。

原始侗台语声母 *ˀn、*n̥ *ˀd *t *dʱ *d *n

傣仂语声母 n ɗ t tʰ t  n

阴调 阳调

参见

傣那语(德宏傣语)

参考文献

喻翠荣,罗美珍著,《傣仂汉词典》,民族出版社,2004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