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战后日本文学史论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平装: 387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32

ISBN: 9787544708012

内容简介

一部关于1945年以来的日本文学的研究著作。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资深日本文学专家。《战后日本文学史论》以中国研究者的视角,对日本战后初期一直到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等各种流派、各种文体以及代表性的作家,分别以专门的章节做了介绍和评述。对日本当代文学的研究以及一般读者了解日本当代文学的概况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德纯,1926年生于辽宁大石桥西江塔寺村,1944年留学东京一高(现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文科,1946年留学中国东北大学英国文学系。外交部建部伊始任职亚洲司。后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特约研究员,并于该所离休。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家协会首届理事、文学艺术委员会委员,被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从事文字创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著有专著《战后日本文学管窥》(日文,日本明治书院,1986)、《爱·美·死——日本文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人员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用日文创作中篇小说《红木屐襻》,日本《飞行教室》杂志1994年春季号);论文。《大江健三郎论》获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首届优:秀论文名誉奖,其他论文散见于日本《文学》、《新潮》、《群像》等文学杂志及《朝曰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等报刊。

目录

第一章 战后日本小说的衍变轨迹

第二章 战后日本诗歌:创生与模拟

第三章 战后日本戏剧:丧失与复苏

第四章 战后派:第一批报春的燕子

第五章 无赖派:美与丑的震撼与思考

第六章 第三批新人:私小说的赓续和革新

第七章 现代派:日本特色的存在主义

第八章 中国题材作品:梦里不知身是客

第九章 社会派:冷峻深刻的现实主义

第十章 挫折文学:信仰迷失的病态写照

第十一章 内向的一代:私小说的解构与重建

第十二章 都市文学:城市狂想浪漫曲

第十三章 川端康成:起点是爱。终点是美

第十四章 石川达三:现代精神废墟的闪亮标志

第十五章 井上靖:苦涩中的深沉美

第十六章 松本清张:开辟日本推理小说新纪元

第十七章 椎名麟三:走上灵魂祭坛的孤独者

第十八章 水上勉:白描式的浮世绘

第十九章 司马辽太郎:熔铸历史与现实的深层思考

第二十章 安部公房:异质风景中的人性寓言

第二十一章 三岛由纪夫: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第二十二章 开高健:底层意识与新人文精神

第二十三章 石原慎太郎:审美定势的严重错位

第二十四章 大江健三郎: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

第二十五章 村上春树:奇幻与感伤

附录:

一 广津和郎的《到泉水的道路》:书写女性的人生光辉

二 有吉佐和子的《非色》:天涯涕泪一身遥

三 原田康子的《挽歌》:一曲青春与爱情的挽歌

序言

李德纯氏的《战后日本文学管窥——从中国的视点出发》,读后受益匪浅。我以为,这部著作是对日本战后文学的出色介绍、解说和批评。正如副标题所标明的那样,作者从中国学者的视角,阐释、批评了战后日本文学,然而,更其重要的是,这是一部热情洋溢的好书。

这些姑且不论,作者李德纯氏投入这项工作的热情和努力,似乎是巨大的。仅就我个人在战后不久发表的作品群为例,迄今还没有人读得这样细致,并放在战后这一特定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加以细致考察,凸现出细节的内蕴。他读得准确,我是这样看的。

所有这些或许取决于论者的中国式思维方法。这位中国学者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四人帮”的特殊政治时期,想来这一点也是重要因素。他的态度可概括为真挚二字。

目前,中国对各种日本文学作品的译介方兴未艾。为促进这种势头的健康发展,李德纯氏的研究工作以及他所处的地位,应受到极大的关注和期待。希望作者多自珍重,取得更大的成绩。

文摘

二 神秘与怪诞折射出的现实意义与

理想之光

恩格斯《反杜林论》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安部公房等人小说由先锋实验一路走来,潜心探索和大胆尝试西方现代主义,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多方面艺术启示,以内容和形式的新颖独特受到强烈关注。看似取材于现实生活,笔下的荒诞空灵、美丑善恶和惊悚恐怖的世界,比现实世界更为残酷。如果说,战后初期的战后派和50年代的现代派都具有对社会的批判意识,并同样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以西方现代主义为自己的参照系,那么,它们之间的不同则在于:战后派表现出更多的历史感,并带有更多的群体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而现代派虽然没有超越存在主义文体的制约,但是恰恰是在这样规定的范畴内显示了他们卓然不群的写作才能和决不流俗的文学品格。现代派的艺术真实冲破原有的规范,四平八稳的日常生活的理性逻辑已不复存在。在形式上也自然地脱离了对生活原貌的描摹写真,惯于在虚构中描绘“最倒霉”的小人物孤独荒凉的现代感。虽然看上去一切都显得有些滑稽、荒谬,但自有它的逻辑和存在空间,现代派作家是在刻画个人的孤独和小人物的生活与挣扎,在不可思议的力量面前的困惑、躁动、荒诞,是在貌似荒谬中揭示人们心理上的真实,还原和再现了精神世界的本质,突出当代人的异化。他们作品中人物的真实性和情节的合理性往往让位于作者的理想意态,以非理性来追求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只有想象可以使一个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最优秀的作品就是表达作家纯粹想象的作品。

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开高健等人笔下的小人物都是些防卫型的弱者,他们一般都是正直、善良的劳动者,对社会有不平,有怨怒,但他们的致命弱点是屈辱退让,逆来顺受,对强者,对黑暗势力的袭击或欺凌缺乏自卫能力,始终摆脱不了动荡混乱与内心欲望的戏剧性冲突,以及悲剧命运和他们所在世界的荒谬性。虽然都是小人物、弱者,不过安部公房的人物在外部世界的压力面前走向变形,多半变成小动物或固体物质,它们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而大江健三郎的小人物,则走向内心分裂、精神变态。接受现代派的前提是尽可能地忘记作品的真实,他们这种高度的抽象性或虚拟性的“素材+表现”,使作品具有了前卫性和时代感,制造出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而这,不可能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所能完全承担的。

安部公房获芥川奖的成名作《墙——S.卡尔玛氏的犯罪》(1951)中,主人公变成了非人,被人冒名顶替夺走了饭碗,并被当作罪犯,到处受迫害,产生人和环境的异化。遭遇阴错阳差,不由自主地任人摆布,只能听任命运的捉弄,无法成功地适应紧张。这种适应能力耗尽了,他便变成一堵墙。现实如同墙那样令人感到沉重和压抑,精神被挤压得无处存身,他彻底失去了自己。这篇作品情节跌宕,悬念重重,人物诡异,对人类生存作抽象的深刻反讽。他的短篇小说《闯入者》(1952)的主人公K和代表作《砂中的女人》(1962)的中学教师仁木,也和《墙壁》中的卡尔玛一样,都是些普通人,从未招惹人,却始终摆脱不了永无休止的悲剧命运和他们所在世界的荒谬性。从以上几篇小说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其情节构思对卡夫卡的借鉴,看到作者的文学才情。作者思维结构的核心是,在充满敌意且喧嚣纷乱的世界里,努力探求生存的权利和自我的价值,探讨异化和荒诞给人类带来的道德与伦理上的困惑,探讨肉体与灵魂的冲突以及生命的价值和本质,探讨畸形社会的存在与消亡,以及对被扭曲了的灵魂的洞察与超越。其所提出的整体艺术形象还只是单纯地从人的存在价值锁定的受压抑的人,具有早期存在主义的特征。

安部公房在沉寂七年后发表的新作《樱花号方舟》(1984),是他仍以自己驾轻就熟的卡夫卡式的荒诞变形自由联想结构,倾力打造的又一部存在主义小说。主人公在海边废石矿隧道精心建造了一座状如石舫的防核避难所,取名“樱花号方舟”,各种人物得悉后趋之若鹜。他们面对生命焦灼不安,在忧乐参半的前景展望中相互倾轧,搞得乌烟瘴气。他们都想逃脱核威胁,然而比核爆炸更其可怕的是人们之间的碰撞和相互捉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