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曾屋围 |
释义 | 桃江乡与龙南县城只桃江河上的桃江桥之隔。 曾屋围,位于龙南县桃江乡水西坝境内。县志载:“江东荸荠莲塘蔗,萝卜青菜水西坝”这里是龙、定、全三县的蔬菜基地。曾屋围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龙南县最早的围屋之一。这座古老而又简朴的围屋,是明万历年间中得进士曾汝召的出生地。自曾汝召中进士后,人们把曾屋围称“进士围”。曾屋围坐落于县城往桃江乡机关驻地石路桥的公路南面,距石路桥1.5公里,与县城一河这隔。临近桃江西河银底景点。围屋四周,鱼塘连着鱼塘,东南面还有许多的风水林、景色宜人。 此围建筑风格属明代木料框架结构式,牢固结实,简朴而又美观、明快。1966年龙南遭遇了特大洪水,曾屋围内洪水深2米有余,全围屋200余人聚集于一幢二层的木料框架的楼上,平安地躲避了一难。 从此后,围屋人对这幢明代建筑特别有感情,对其极为珍惜,精心保护,此幢木料框架房占地10间,二层楼房共20间完整地保存至今。 围屋的规模很大,曾居102户,415人。围内有房屋310多间,围屋坐西朝东,正大门朝东,据长辈介绍,先前围大门楣上有进士曾汝召的亲笔字:“曾屋围”,称为东门,后经重修,门楼和两侧炮楼由三层改为二层,失去了先前的雄伟。重修已80年了。除正大门外,还有南门和西侧门。 围屋建筑坚固。围墙虽不高耸,但也特别坚固,至今没有一段倒塌的围墙。围屋三面都有大池塘,是建围屋和修建围墙时特意开挖的,目的是起围屋防御作用。沿围墙和围屋内的住房全部为二层楼房结构,房屋外墙当作围墙,外墙上布满枪眼炮窗。围门一侧建有比房屋稍高的炮楼。 厅厦建在围屋中心,一门三进,分上、中、下厅,有天井两个。厅厦从基脚至檐全是青砖砌成。 此围建筑的最大特色:进围屋正大门后的左侧,建了个“下马厅”,旁边就是围屋的学堂。“下马厅”门前,还立有一柱“下马石”。这是进入围屋的必经之路。围屋家规:凡坐轿、骑马进入围屋的人,只要是进士以下身份者,即使大富豪,也一律要下轿,下马,步行进入围里。 围屋创始人曾省斋吃过许多没有文化的亏。他极力主张:“读书则荣、耕则为生”,他为此告诫围屋后代要奋发读书,细细品味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含义。所以,他在建筑围屋时以此方式来激励后代要刻苦读书,立志仕途,这是龙南围屋极端重视文化之最。 曾汝召,是明朝龙南的第三位进士。他官至三品,一辈在故宫,于北京去世,期间,二次回过曾屋围。 曾省斋从泵和县迁此。传说,他小时替本村财主陈百福家放牛。有一天,村里有人请陈百福写一对联,陈百福故意为难曾省斋,要曾省斋蹲下以背当桌子写对联。 曾省斋一听,当初感到很气愤。竟而又想:难道东家要以此来激励自己将来要好好读书吗?他这样想过之后,怒气一下子又消了。他把双手撑着地,慷慨地说:“东家,你就写吧!” 这以后,曾省斋还是认为他的人格受了污辱,决意离开了陈百福家。到外面去闯出一块新天地。 经过十几年的艰难拼搏,做木材生意是主要的发财之路,他发大财之后,在龙南的水西坝选址建造了此围。围内房屋以厅厦为中心,在其两侧和背后建房一幢一幢,整齐美观,幢与幢之间相距较宽,采光好。 在厅厦背后的的一幢街坊结构的木板房。据长辈介绍,围屋内曾有什货店,水酒、烧酒店,豆腐店。节日和冬天,常有猪肉和鱼卖。所以,围屋人购物和生活很方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