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庄乡
释义

大庄乡,乡镇名。有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县大庄乡、云南省马龙县大庄乡、甘肃省庄浪县大庄乡、云南省开远市大庄乡、甘肃省甘谷县大庄乡和云南省双柏县大庄乡。

中文名:大庄乡

地理位置: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县

面积:67.7平方公里

人口:1.3万

1、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县大庄乡

基本概况

大庄乡是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中东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0公里。人口1.3万, 以回族为主, 占总人口99%以上。 面积67.7平方公里。辖李家岭、丁家嘴、崔家湾、大庄、哈家圈、魏家台、唐卡、塔卧、台集、三家湾、马家川、东山、韩家岭、高兴湾、孟家15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西纳堡,建县后设大塘乡,1950年更名前进乡,1956年成立大庄回族乡,1958年并入马营公社,1961年分设大庄乡,1984年复设大庄回族乡,1985年改称大庄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2、云南省马龙县大庄乡

基本概况

大庄乡位于马龙、陆良、宜良三县交界处,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1公里。全乡辖大庄、窝郎、乱头、新发、石河、民村6个村民委员会41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居住着汉、彝等民族。年末总户数3567户,总人口138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6人,占3.7%,少数民族549人,占4%,人口自然增长率3.3‰。全乡总面积142.2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5人。境内山峦起伏,属半山区丘陵地带,最高海拔2303米,最低海拔1900米,平均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15.5℃,年降雨量1001.8毫升,森林以灌木疏林为主,全乡森林覆盖率为59.9%。

自然环境

大庄乡地处云贵高原滇东北丘陵地区,北高南低,呈条形分布,境内山峦起伏,形成民村、石河、窝郎、乱头四个小坝子和大庄槽子,最高海拔(磨盘山)2302米,最低海拔(小斗把必)1880米,平均海拔2000米,乡政府驻地海拔1910米。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较长、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降雨集中、干湿分明、雨热同季的特点。雨季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年均气温15.5℃,无霜期247天,日照2158.8小时,年均降雨1001.8毫米,东南风,年均最大风速17.5米。

全乡总耕地面积17546亩,其中:水田7247亩,旱地10299亩,人均占有耕地1.33亩;森林覆盖率为59.9%,林业用地119325亩(有林地111995亩),其中经济林1179亩,天然林地110816亩,灌木林地6198亩(已封山育林),未成林造林地499亩(退耕还林)森林资源: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0%,主要乔木树种:云南松、华山松、黄栎、旱东瓜、滇油杉等;灌木树种:杜鹃、南烛、马醉木、小叶荀子、悬钩子、棠梨等;草本:野古草、火绒草、黄背草等。水资源:全乡水资源总量达5010万立方米。有龙洞河和咨卡河;有小(一)型水库1件,小(二)型水库7件,塘坝16件,可蓄水365万立方米;有日产水8万立方米的老黑龙潭和热水龙潭。矿产资源:露天矿产多,含量高,但分布零星,有铁矿、高岭土等资源。

经济状况

2006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0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9元;粮食总产量7026吨,人均有粮500公斤;完成财政收入493.77万元;城乡储蓄存款余额883.65万元;畜牧业总收入1678万元;乡镇企业收入153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0.1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

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自2002年以来,累计投资1547.6万元,共完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48件,增加灌溉面积4692亩,改善灌溉面积10091亩,水利化程度由2000年的50%提高到62.3%。

在交通建设方面:累计投资1357.74万元,修通了 “马大”油路及全乡41个村民小组的出村公路;兴建成了大庄客运站,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在人畜饮水方面:累计投资211.6万元,解决了22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困难。

在电力、能源建设方面:累计投资217万元,完成了全乡6个村委会41个村民小组的电网改造任务;建成了6个沼气示范村,共建沼气1960口,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自然资源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是水资源丰富。大庄乡境内有日产水8万立方米的老黑龙潭和热水龙潭,有纵贯南北的咨卡河和龙洞河,还有24件库容达365万立方米的水库、坝塘,全乡水资源总量达5010万立方米。二是山地资源十分丰富。大庄乡森林覆盖率高达60.02%,随着天保工程、珠治工程的分步实施,全乡的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将进一步提高;三是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铁矿和丰富的高岭土,经初步勘测,高岭土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这些资源大多都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开发的潜力非常大。

二、优美的自然环境:大庄乡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较长、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降雨集中、干湿分明、雨热同季的特点。全乡有耕地17546亩,土壤多为红壤和沙壤,森林以灌木疏林为主,森林覆盖率为60.02%。

特色产业

1、强劲发展的畜牧业

畜牧业呈现出了日益强劲的势头。至2006年,全乡实现畜牧业总收入1678万元,2007年,入预计将突破21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0%。成为了继烤烟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2、特色种植业初见成效

2007年,全乡种植1350亩,完成收购总量2112吨,实现产值126.7万元,亩均产值达939元,成为除烤烟之外农民增收致富的另一重要途径。同时,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至2006年底,全乡干果经济总面积达4960亩。

3、甘肃省庄浪县大庄乡

自然环境

大庄乡位于庄浪县西南部,东邻朱店镇,西接阳川乡,南靠万泉镇,北与卧龙乡接壤,区域总面积53.94平方公里,乔阳公路贯穿全境。境内丘陵起伏,沟壑错纵,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海拔在1521米(青龙沟村)—1784米(王山村)之间。气候温和湿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7.9℃,平均降雨量513.7mm,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年平均蒸发量1310.2mm。

经济概况

境内梯田资源优势相当明显,全乡共有优质梯田28344亩,主要农作物以冬小麦、玉米、洋芋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冬油菜、胡麻为主。近年来,大庄乡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战略,大力发展“果品、洋芋”等主导产业,建成优质苹果示范基地1400亩。建成优质花椒基地4处3000亩。建成优质脱毒商品薯基地1000亩。同时,该乡人力资源优势相当明显,每年向外组织输出务工人员达到3500人以上,创劳务经济收入1600多万元,劳务输出已成为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集镇建设

大庄乡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对乡政府所在集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筹集社会闲散资金500万元,建成临街商业门店300间6000平方米,上宅下店式小康屋4幢1100平方米。集镇公共设施建设:建成街道两边排水边沟3000米。铺油硬化主街道1000米,铺设人行道地砖,栽植绿化树2000株。形成了集商贸、修理、加工、餐饮为一体新兴小城镇,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共发展个体工商户310户。

社会事业

1、改善办学条件:投资67万元,建成大庄中学教学楼1幢

1303平方米,建成教师宿舍2幢800平方米,修建学生教师厕所4间130平方米,新修围墙1000米。采取集资办学的方式,对全乡7所小学教育教学环境进行了改善,共改建新修建教室12栋920平方米,教师宿舍20间248平方米。其中杨湾小学危建成砖木结构教室2栋160平方米,教师宿舍8间96平方米。杨局村小学新修教室2栋120平方米,教师宿舍8间96平方米。王山村初小教室1栋80平方米,教师宿舍4间56平方米。张湾小学教室2栋160平方米。小湾小学教室1栋80平方米,西坡小学教室2栋160平方米,上李小学教室1栋80平方米

2、道路建设:1996年开通张山村至万泉乡史沟村道路8公里,1997年修建大庄至刘沟村乡村道路6.5公里,

1998年建成杨湾村至椿树湾村道路3.5公里,刘沟村至小湾村道路6公里,2000年开通伏家村至杨局村乡村道路2公里,投资8万元,开通大庄至上王乡村道路4公里,修建泄洪桥一座。

3、人饮工程建设:投资24万元,建成大庄人饮提灌工程一处,铺设引水管道2.5公里,解决了乡政府、乡畜牧站、大庄村、连王村三社群众饮水困难。

4、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投资31万元,建成大庄卫生院综合门楼,建设面积518平方米。该卫生院现有医务人员8名,设病床15张,能够开展各类大小手术,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4、云南省开远市大庄乡

基本概况

大庄乡位于开远市中南部,东连碑格乡,南连羊街乡,呈坝区-山区-高寒山区阶梯状,最高海拔2775.6米,最低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为870.1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乡区域面积103.7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总人口18291人,有回、汉、彝、苗、壮等多种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人口总数的74.9%,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3%,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唯一的回族乡,也是有名的侨乡。

特色产业

大庄乡交通便利,滇越铁路(昆明至越南)、开蒙公路(开远至蒙自)从大庄坝横贯而过,乡内有个私大中小客货车1500余辆,客货运输遍及周边省市。自然资源方面,已探明的矿产有无烟煤、锑、铁等。大庄乡切实加强引导和扶持,不断壮大个私企业。近年来,采煤采锑炼锌业、运输业、养殖业、清真食品加工业、饮食业已有一定的基础,个私企业已发展到743多个,乡镇企业年收入发达。大庄坝出产的白花大粒蚕豆饱满质优、鲜美可口、营养丰富,远销南京、上海、广州、香港,其栽种面积已达万亩连片规模。大黑山区盛产的臭参、花椒、草乌走俏市场,供不应求,已成为山区群众致富的主要产业。

大庄历来就是商埠之地,外出经商而定居海外的人较多,所以被称为侨乡。始建于嘉庆年间的大庄清真寺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修复一新,其独具特色的设计构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而正在兴建之中的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民族风情的大庄新集镇将为大庄增添又道亮丽的风景。 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昆河经济带建设、个开蒙城市群建设及大庄、羊街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等历史契机,围绕市委关于实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坚持生态建乡,科教兴乡,绿色经济强乡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乡党委、政府制定了“壮大三个产业(运输业、肉牛屠宰加工业、清真饮食服务业)、建好一个基地(大粒白花蚕豆复壮提纯基地)、开好两台车(货车、客车)、培育两个市场(肉牛加工、肉牛养殖)、壮大山区三个特色产业(花椒、臭药、 头)、培育好三个新产业(薯蓣、草乌、竹子)、巩固好一个产业(甘蔗)、抓好三个安全(交通、食品、矿山)”的发展思路。使全乡农业产业进一步优化,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

大庄乡将致力于特色产业、效益企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形成农工商互动,努力打造大庄回族乡品牌,提升民族乡品位,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5、甘肃省甘谷县大庄乡

基本概况

大庄乡位于甘谷县东北部,属散渡河流域。西接通渭县襄南乡,东临秦安县郭集乡。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地域广阔。海拔1700-1800米,气候高寒阴湿,交通便利。

全乡有18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3608户17251人。有耕地面积64579.5亩,林地面积14224.5亩。2002年全乡产粮食产量765.1万公斤,人均纯收入1005元。

经济状况

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西部大开发总揽工作全局,立足乡情、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新修乡村公路8条,56.5公里。农业生产乡村公路的网络化。兴修梯田8900亩,其中席家局、芦家湾、魏家峡、巩家山等村基本实现了梯田化。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充分发挥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实施人饮解困工程,解决贫困人口1012户5120人。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扶贫开发卓有成效。以大庄乡建筑公司为龙头,劳务输出已初具规模。全乡年均劳务收入1200万元。

社会事业

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教学条件极大改善,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全乡自1998年以来新修大庄初中、大庄小学以及付家河、苍王山、碌碡滩、魏家峡等6所学校,改善校舍9所,配套课桌椅500余套,共投资建校资金约35万元。卫生工作明显进步,2000年新修二层卫生院办公大楼,新添了医疗设备。方便了群众医疗保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篷勃开展,全乡18个村已有15个村创建为“安全文明村”,树立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商贸流通发展迅速,乡政府通过多方筹措资金20余万元、改建了乡政府所在地和微波站两处市场,招商引资60余万元,吸引外地商客20余户。目前已成为三县交界处最大的商贸流通集散地。

6、云南省双柏县大庄乡

基本概况

大庄乡位于双柏县城东北部,处于东经101°38′~101°47′,北纬24°38′~24°42′。东与禄丰、易门交界,南与法月表镇接壤,西与妥甸镇山水相连,北与楚雄市、禄丰县相邻。总面积557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大庄村,距县城公路里程32公里。镇境内最高海拔2269米(大哨山),最低海拔(大河边)1270米,呈东南西三面高,中部和北部地形低。沙甸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穿全境,后注入绿汁江。中部海拔1400米,多属河谷气候,年平均气温23℃;全年无霜期274~280天,每年3~4月日照最长,平均每月276小时;年降雨量800~900毫米,具有光热资源丰富,干湿季节明显,雨热同季等气候特点。2002年8月12日撤乡建镇更名为大庄镇。

人口情况

2000年11月1日(标准时间)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大庄乡普查登记的总人数为25949人,其中男性13585人,女性12364人,男女比例为1∶0.9;汉族11621人,少数民族14328人,占总人口的55.22%。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443人,出生率为17‰;死亡人口278人,死亡率1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

特色产业

大庄是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镇,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烤烟、畜牧养殖,产业经济结构比较单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2: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