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责任推断 |
释义 | 责任推断:社会行为的理论基础 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归因动机理论的奠基人伯纳德·维纳(Bernard Weiner,1935~)的心理学著作。 归因(attribution)起初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研究的焦点在于个体如何对行为原因作解释,及这些解释的含义是什么。归因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F.,1958年)在其人际知觉研究中首先提出,随后引起了一系列心理学研究。维纳(Weiner,B.,1986,1992,1995)的动机归因理论的提出,使归因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成为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理论基础。 归因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自我归因(intrapersonal atttribution,或译作个人归因),即对自身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另一种为人际归因(interpersonal atttribution,或译作他人归因),即对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 人际归因与责任推断基本模型如下: ⑴事件(像成就失败)→可控制性归因(像缺乏努力)→有责任→生气→责备、报复和忽视等 ⑵事件(像成就失败)→不可控制性归因(像缺乏努力)→无责任→同情→不责备、不报复和帮助等 原因信念引起有关个人责任的推断,责任推断又进一步引起和同情感。随后,这些思想和情感又指导朝向他人的社会行为。这样,归因理论框架包括原因知觉、情感和行动,既可应用于他人知觉,也可应用于自我知觉,即可应用于人际行为和成就追求两个领域之中。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