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早期澳门史论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6月1日)丛书名: 澳门丛书 平装: 473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9787218055497 内容简介《早期澳门史论》拟结合最新探掘的资料,从更加宽阔的历史场景,再次探讨澳门开埠的历史背景以及澳门港的性质,继而深入展开讨论澳门的历史意义和作用。澳门由于独特的历史发展,演变成为中西交流的桥梁和中葡文化的交汇点,并在中国近现代化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作者简介吴志良(l964—),生于广东连平。198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葡萄牙语专业毕业;1986年赴葡,先后在里斯本大学文学院和葡萄牙天主教大学法律专业进修;1991年在东亚大学完成为期两年的公共行政课程;1997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8年加入澳门基金会,1992年起出任澳门基金会管理委员会委员至今,兼任澳门教科文中心主任,为澳门公共行政管理学会和澳门成人教育学会会长,广西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大学和暨南大学客座教授。 1993年底开始陆续主编《澳门论丛》、《新澳门论丛》、《濠海丛刊》和《澳门法律丛书》,也是《澳门总览》和《澳门百科全书》的双主编之一。 著有《澳门政制》、《青年与澳门未来》、《葡萄牙投资环境》和《葡萄牙印象》、《东西交汇看澳门》、《生存之道: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 目录前言:澳门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1511年满刺加沦陷对中华帝国的冲击——兼论中国近代史的起始 龙涎香与澳门、葡人人据澳门开埠历史渊源新探 1535说的宏观考察 澳门历史的“香”“烟”论 “哑喏啊归氏”葡名原型考 “地租银一万两”与“丁粮一万两” 陈瑞召见澳门葡人的原委 王绰移镇澳门年代考——兼论张居正与万历初年对澳政策 中国官员临澳驻节地考 Hop0的词源及其设立年代考 再论“番坊”与“双重效忠” “议事亭”历史 澳门博卡罗铸炮场之始终 青洲沧桑 一个以华人充任大使的葡萄牙使团——皮莱资和火者亚三新考 郑芝龙与澳门——兼谈郑氏家族的澳门黑人 澳门妈阁庙早于明万历年 澳门与妈祖信仰早期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澳门的葡语名称再考 美洲白银与澳门币 澳门与礼仪之争——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自觉 “南澳”地望、中葡议和重点及年代新辩 努尔哈赤死因真相新证 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窫居留北京的内幕 吴历“入澳不果”隐因探究 后记 序言前言:澳门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澳门由于独特的历史发展,演变成为中西交流的桥梁和中葡文化的交汇点,并在中国近现代化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拟结合最新挖掘的资料,从更加宽阔的历史场景,再次探讨澳门开埠的历史背景以及澳门港的性质,继而深入展开讨论澳门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一、西力东渐:西风压倒东风 众所周知,15世纪欧亚板块的东西两端出现了三项历史上空前的伟大航海活动:1405-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1492年新世界的发现及1498年欧洲通往印度海路的开通。15世纪末贯通欧亚海上航线的开通,开始了东西方真正大规模、高频率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未来500年发展的方向和改变了东西方关系的平衡,预示着世界中心的逐步转移,成为西方中心兴起、中国或东方中心衰落的重要分界线。如果说1510年葡萄牙人占领印度果阿创建其东方帝国的大本营代表着西方势力正式侵入亚洲,那么,中华帝国的朝贡国满刺加1511年为葡人所占,则是天朝中心解体的起点。 后记2001年,我们在澳门出版了第一部论文集——《镜海飘渺》。这本书所收录的澳门历史及相关问题的论文,有些是多年探讨研究的心得,有些是参加研讨会应题的即兴之作,既无通盘考虑和整体规划,亦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有感而发,草草不工,纯为自娱,也甚得其乐。始料不及的是,第一部出版后,受到不少鼓励,于是,接着出版了第二部《东西望洋》 (2002年)和第三部《过十字门》(2004年)。当时情绪颇为亢奋,人性使然,未经深思便预告还有第四部出版,作为结局。 虽然这些年来我们并未停止研究,也常有心得,且计算机上囤积了不少论文,但年岁增长,勇气缩减,有些朋友也善意提议减少“产量”,所以许多文章一改再改亦未敢献世。适有朋友建议,澳门出版之书籍流通受限,不如从已出版和未出版的论文中挑选若干,在内地发行,让更多有兴趣者可以容易找到,方便读者。于是,有了这部《早期澳门史论》的诞生。 为此,作者要感谢朋友的善意,感谢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厚爱,感谢赵殿红、韦羽诸君的费心,也感谢各位读者的关怀。最后要特别感谢的是,德国知名汉学家及澳门史专家普塔克教授多年来对我们的关心、鼓励与批评。时至今日,澳门研究和澳门史学仍有许多处女地带,诸多领域尚待开拓。 文摘1511年满刺加沦陷对中华帝国的冲击——兼论中国近代史的起始 一、文艺复兴后华夏文明面临挑战 文艺复兴为西方文明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欧洲中世纪与近代的分界。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科学和技术冲破了中世纪的黑暗与桎梏,蓬勃发展。此前,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一直受到传统物理学、医学、天文学、基督教神学的支配,直至以哥白尼、哈维、伽利略、牛顿为代表的解释自然现象的新理论出现后,这一情况才出现巨变。 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间的革命”,沟通东、西半球,联系新、旧大陆。在这场革命中,古代有关大地球形的猜想得到了证实,中世纪狭小的世界观有了扩展,人类进一步发现了其生存的地球,也更加认识了自己。“15世纪至17世纪之问,开始形成一个世界规模的生活方式的结构,产生了将影响其他经济的世界贸易的初始元素及一种世界文化的轮廓。它使东西、南北之问的思想、书籍及其食物和风俗习惯得到了交流”技术领域内,文艺复兴亦成就灿烂,15世纪中叶发明了古登堡活字印刷并迅速广泛传播到欧洲各地。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西两国航海家在欧洲本身科技长足发展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各国、尤其是阿拉伯世界的商业知识及航海技术②,推进了一系列跨洋洲际航海活动,成为“新世界”的寻路人,将欧洲文艺复兴的新智播扬全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