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再显与重构: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当下性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李炎 著 丛 书 名:出 版 社:云南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1128765 出版时间:2009-09-01 版 次:1 页 数:355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艺术 > 民间艺术 内容简介在现代化进而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传统社会的民族民间工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随着社会的变迁,少数民族工艺品在民族的社会生活中逐渐衰落了。如随着原始宗教的衰落,那些工艺色彩很浓厚的宗教用品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土壤。随着民族服饰被现代服装所取代,传统的服饰工艺如手工刺绣、银铜饰品等也逐渐失去价值。而一些具有实用功能的器皿等也被大量工业化产品所淘汰。但是,随着消费社会的兴起,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却遭遇到了另一个生长的契机。 作者简介李炎,云南鹤庆人。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博士。现从事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招标课题1项,主持完成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研究多项;获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专著《多棱镜下的文学》,主编和参编《文化与社会》、《天下普洱》、《态与势:2006年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等,在《思想战线》、《中国文化产业评论》、《民族艺术》、《经济问题探索》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查看全部>> 目录序 施惟达 导论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理论基础及审视维度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内涵与外延 中西方艺术、美学理论与传统民族民间工艺 现代、后现代理论视域与传统民族民间工艺 文化人类学与传统民族民间工艺 近现代艺术设计实践的启示 当下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审视角度和研究路径 上篇 一、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当下性的问题和视域 滇西北地区地理及文化的特殊性 滇西北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基本特征 一个富有启示性的案例 作为民族工艺特征及考察视角的“当下性” 民族工艺指涉的多学科语境 关于研究线路 二、境遇与变异: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在场性 滇西北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活着的类别 “全球地方化”的民族工艺 一个工艺村的案例 全球化对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影响:两座古城的比较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发展现状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历史变迁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与文化系统的相互促变 三、再显与重构:从单纯走向复杂 作为“艺术”要素的当下境遇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消费主体的嬗变 地方性知识与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意义建构 滇西北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当下生存环境的特殊变化 形式层面的变异 意蕴的变异 经济功能的变化 四、功利与意愿: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动因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与文化工业 从“在地”到“异域” 新华村:社会变迁与功利的结构变化 资本对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影响 民间统治精英的作用及其分化 整体性意愿的价值 下篇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图片索引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