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杂纹鹦嘴鱼 |
释义 | 杂纹鹦嘴鱼(学名:Scarus rivulatus)为鹦嘴鱼科鹦嘴鱼属的鱼类,俗名杂纹鹦哥鱼。分布于西太平洋、台湾岛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主要栖息于岩石与珊瑚礁区,从潮池到至少10公尺深处。一般一个鱼群约30到40个个体。 啃食水底的藻类与珊瑚。 杂纹鹦嘴鱼 - 基本介绍别名;杂纹鹦哥鱼 俗名: 鹦哥 青衣 青衫(雄) 蚝鱼(雌) 学名:Scarus rivulatus 英文名:Rivulated parrotfish,Tattooed parrotfish,Tattoed parrotfish,Surf parrotfish 中文名:杂纹鹦哥鱼 截尾鹦嘴鱼 科名:Scaridae 科中文名:鹦哥鱼科 同种异名:Pseudoscarus rivulatus, Scarus arcuatus, Scarus fasciatus, Scarus micrognathos, Scarus rivulatoides 世界分布: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由泰国到新加勒多尼亚、东加,北至琉球群岛, 南至澳洲的柏斯与新南韦尔斯。中国台湾东部、南部及部分离岛均有分布。 模式种产地:Java, Indonesia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栖息环境:礁区、近海沿岸 栖息深度:0 - 30米 最大体长:40 cm 有毒鱼类:否 经济性:是 食用鱼类:是 观赏鱼类:是 杂纹鹦嘴鱼 - 形态特征杂纹鹦嘴鱼 体延长而略侧扁。头部轮廓呈平滑的弧型。后鼻孔并不明显的大于前鼻孔。齿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齿板几被上唇所覆盖;上齿板具0-2犬齿;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齿状之咽头齿。背鳍前中线鳞约5-7(6);颊鳞3列,上列为4-5鳞;中列为4-5鳞;下列为1-2鳞。胸鳍具13-15(14)软条。初期阶段(IP, Initial phase)之尾鳍为圆到截形,终期阶段(TP, Terminal phase)则略为双凹形。IP期之体色均为灰褐色,体上半部较深,下半部较浅;除了腹鳍及臀鳍为红棕色外,其余各鳍与体色相仿。TP期之体鳞为绿色,外缘为橙色;背鳍前鳞为绿色,向后则为鲜绿色;头之上部为紫绿色,下部具一大块之橙色三角斑,吻及颌部为橙红色;吻部及眼区则为不规则之绿色色区;背鳍及臀鳍基部为绿色,中央为橙黄色,外缘具波动状之蓝色色带,各鳍膜之中央位置具有大型的绿色斑点;胸鳍为黄绿色,上缘为蓝色,具有橙色条纹;腹鳍为淡橙色或黄色,侧边为蓝色;尾鳍为黄褐色或深蓝绿色,并布有橙色小斑点,后端则有蓝色短纹。 杂纹鹦嘴鱼 - 栖所生态主要栖息于岩石与珊瑚礁区,从潮池到至少 10 公尺深处。一般一个鱼群约 30 到 40个个体。 啃食水底的藻类与珊瑚。 杂纹鹦嘴鱼 - 渔业利用主要捕获的渔法是延绳钓、一支钓、流刺网及笼具等,而本种鱼亦是潜水镖鱼的对象以及水族馆展示鱼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