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运行设计
释义

背景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首次提出了运行设计的概念。这一届奥运会除竞技成绩外有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话题:一是奥运会开始前一周在奥林匹克公园发生了恐怖袭击;二是其被称为有史以来商业味道最浓的奥运会。 Polk-McRae公司(美国著名经济管理咨询公司)和乔治亚大学特利经济学院经济增长研究中心所提供的资料显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给乔治亚州带来的总体经济影响为51亿美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这种无孔不入的商业运作迫使主办方想尽办法来尽可能更经济实用地来建设和利用硬件设施;也正是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运行设计应运而生,以求尽可能解决商业、竞技和设施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在2000年悉尼夏季奥运会的组织过程中,运行设计的理念得到了推广和发展。澳大利亚的设计师们利用它来解决竞赛、市场、公共安全、交通、住宿、服务、物流、媒体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扩充并完善了运行设计的程序和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于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的运行设计体系。由于其对运行团队也就是赛事组织者的极大的帮助和支持,运行设计得到了国际奥委会(IOC)和悉尼奥运会组委会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推广。此后,各届夏季、冬季奥运会、残疾人奥运会以及洲际运动会纷纷将运行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段来完成赛事的筹办和准备,甚至成为某些赛事筹备工作的必要环节。

运行设计的概念引入我国,源于2008年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和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的举办。在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和赛事组织运行的要求,对全部竞赛场馆与非竞赛场馆都开展了详细的运行设计工作。北京奥运会的运行设计成果作为场馆建设、场馆运行和赛事组织的工作依据,为北京奥运会“无与伦比”地成功举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从1996年到2010年,运行设计在奥运会的范畴内一直在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运行设计起于奥运会,却并不仅服务于奥运会。它的理念适用于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展览展会和商业、文化艺术活动,也同样能够对交通枢纽、大型公共建筑、医院、居住区等等常规的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另外一个角度的专业支持,使得这些建筑更加人性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样的应用在国外已经开始,无论是商业、文体活动还是建筑,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运行设计的理念。

通过为奥运会提供服务,一批设计人员逐步成为专业从事运行设计的专家。这些运行设计专家和人员主要来自于建筑设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通过参与奥运会的运行设计服务而成长起来,具有强烈的国际化色彩。

2008年北京迎来了中国的第一个奥运会,2010年上海迎来了世界博览会、广州迎来了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1年深圳将迎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4年南京将迎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还有我国4年一届的全国运动会、城市运动会和农民运动会等国内综合性体育赛事,每两年一届的北京和广州汽车展等大型展会活动,以及各种不同规模的文化和商业活动、音乐节、展览等等不断进行。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体、体育、艺术活动频繁举行,越来越多的公共、商业、娱乐设施在不断建设, 运行设计所带来的理念和方法将帮助我们更加合理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运行设计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大型活动的组织和运行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也为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规范行业和保障公共安全提供了新的措施和手段。

概念

运行设计,是针对建筑或环境的特定要求,以活动发生地点的建筑或场地设计及现状条件为基础,对活动运行期间的空间分配、人行和车辆流线及运行所需的临时设施进行的妥善安排和布置。

顾名思义,运行设计是基于“运行”的设计,设计工作主要受限于运行的场所与空间,而着眼于如何满足运行的、对空间和场所的需要,已达成运行的任务和目标。也就是在现有场所和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运行设计尽可能寻找和创造条件,在成本、需求和设施(包含场地、空间、给排水、电力、通风、空调、设备等)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顺利完成项目任务。

运行设计的成果要体现的是场馆、场地或空间的使用状态,简单地说就是在某种特定运营需求下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某个场所、空间的规划设计。运行设计一方面体现着运行团队的管理思路,另一方面又包含了设计方的科学分析成果。

运行设计的核心是服务, 为运行团队服务。它是用来帮助运行团队实现其使用和管理意图的工具,为运行团队在成本、需求、设施和资源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运行设计的过程也是设计单位协助运行团队理清管理思路的过程。

运行设计也可以成为项目管理的工具。运行设计对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等领域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实际上,运行设计的产生和发展也正是出于管理奥运会这样复杂庞大的项目的需要。

主要内容

运行设计既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这是由其所服务的对象决定的。对于国际大型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城市重大交通枢纽(如机场、火车站等)来说,项目周期长、规模大、范围广、矛盾多,运行设计就相对复杂一些,设计周期也比较长;而文艺演出、商铺、车站等规模较小的项目,设计的周期短一些,相对简单一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运行设计复杂或是简单,主要内容都离不开下面几个方面:

Ÿ 空间分配:根据运行的需求,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包括环境、投资以及其它客观限制条件),划分功能空间和注册分区。

Ÿ 流线组织:对车辆和人群的活动范围及路线做出详细的合理的安排。

Ÿ 设施布置:根据流线组织和空间划分的成果,做出各类服务设施的系统点位布置安排。

Ÿ 系统配合:水、电、气、热、讯、照明、音响、公共广播等系统的设计或配合设计

空间分配

运行设计中的空间分配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使用功能上的空间分配和运行管理上的空间分配,分别称作运行分区(Operation)注册分区(Accreditation)。运行分区与注册分区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首先,运行分区关注的是空间的使用属性,例如交通空间、经营空间、比赛场地、集散广场、物流存放、后勤服务等等。而注册空间的重点是各个区域的准入许可。二者关注的角度和重点不同。

其次,运行分区和注册分区是互相影响不可分开的。运行分区是注册分区的基础,而注册分区的可行性又影响功能区域的划分。

下面对运行分区和注册分区的主要内容做一个介绍。

1、运行分区

顾名思义,运行分区就是从使用功能的角度对空间进行划分。

功能空间划分的基础是充分理解组织者在运营管理上的想法和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分析,进而对空间进行分配。通俗地说,就是搞清楚用哪一块地方来干什么。

通常来说运行设计面对的是两种情况:一是在已建成的建筑或场地举办临时性活动;二是在项目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未来的运行需求而预先对空间做合理划分。

对前者而言,已建成的建筑或场地内可能已经包含种种表演或展出空间、公共集散空间、办公空间、技术用房、储藏空间等等,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对这些空间的使用功能已做了初步的安排。但是,对于临时性的活动来说,由于活动的组织者不同、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不同,每一次的活动都会有其特定的功能需求。有时这些需求原建筑设计中是无法预料到的,因而没有也无法提前给予考虑。而且,有些功能需求并不一定要在建设阶段予以考虑,最明显的就是体育场馆中的比赛场地。比如,一个场馆可以举行排球,比赛也可以举办演唱会,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建设过程中固定成一种使用功能。所以,一般设计成一个通用的场地,在设计初期要考虑好相关预留条件。在使用过程中,再根据每个活动需求采取临时手段来解决活动需求,以免投入过大造成浪费。所以,对于在一个建成的建筑或场地举办一个临时性的活动,该建筑或场地的原有建筑设计无法兼顾一个临时性活动的全部使用功能的。

因此,在一个已建成的建筑或场地上举办一个临时性活动时,就必须根据活动需求对功能空间进行重新划分。在进行功能空间划分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理解各个运行分区所需要使用的范围大小,即每类客户群(空间使用者)所使用的空间大小,哪一个房间由谁(客户群)来使用,哪一个区域由谁来管理。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中,由于场地(空间)的有限性和各客户群场地(空间)需求的不确定性,矛盾几乎不可避免,而运行分区就是要理清和解决这个矛盾。

举一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住宅的户型设计。我们每个人对户型都有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健康。户型的设计以起居生活规律为准则,做到公私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户内流线组织合理。所谓公私分区就是把公共生活空间集中设在一区,而把私密生活空间集中设在一区,洁污分区是把有污染的空间与洁净的空间分隔开。在户型内有污染的空间一个是玄关、另一个厨房。玄关是换鞋的地方,为避免把外面的灰尘带进家里,就应把这个空间与其他空间分隔开;厨房是有油烟的地方,也应与其它空间分隔开。公共活动空间比较吵闹,应设在外侧靠近入口处,私密生活空间需要安静,应设在里侧。这就是最简单的运行分区设计。

2、注册分区

注册分区指的是与客户群活动秩序相关的空间划分,是管理各客户群通行权限的工具。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或场地的管理者,为减少人员交叉流动,降低各类风险,保证所有工作按秩序进行,保证各个区域和人群的安全,基本上都要进行准入政策的控制。举例来说,一个演唱会,观众不能跑到舞台上或是后台,观众活动的区域只有坐席区、集散区和验票区。又比如,我们在餐馆就餐,顾客未经允许是不能进入后厨区域的。通过注册分区,以不同权限的通行证区分不同的人群,通过规定不同权限人群可以到达的空间范围,来保证每个客户群只在自己的空间内活动,而不能随意流动到其他客户群的权限区域,影响其他客户群的活动,从而降低人员交叉流动带来的各类风险,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一个客户群被授予什么样的注册权限,取决于该客户群在活动运行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所需实现的功能目标。需要说明的是,注册分区的准入不是非此即彼的,一个客户群可能只拥有一个注册分区的通行权限,也可能拥有多个注册分区的通行权限。对于没有某个注册分区通行权限的客户群,临时要进入这个注册分区,可以通过事先制定的程序(如升级卡)来获得该注册分区的临时准入。

注册分区将影响到各区域间临界处的详细设计。为防止客户群在不同注册分区之间流动,需要在临界面增加隔离设施、验证点等手段来进行控制。这一点将影响到临时设施设计、实施、运行、保障和费用等问题。

注册分区并非是运行分区的重复,而是在运行分区的基础上对空间区域进行更明确的进入控制。一个注册分区有可能只包含一个运行分区,也有可能包含多个不同属性的运行分区。

注册分区对一个活动的成功举办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规模庞大的活动或是在地形复杂的场地上举办活动则更是如此。服务对象、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群体(即各类客户群)的活动区域,都是需要严格划分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出现各种人群在各个区域内相互穿插,形成无序状态,情况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公共安全和应急疏散。

3、分区功能设计

分区功能设计是运行设计阶段的一项内容,其核心任务是根据运行组织的要求,在运行分区规划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分区进行详细的空间布置。

分区功能设计是为相对复杂的项目准备的解决各客户群内部矛盾的设计环节。对于任何一个客户群来说,都有可能包含诸多的业务口。这些业务口之间有其自身的运行需求也有相互之间的运行需求。分区功能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运行规划的基础上,为各业务口进行使用空间的详细设计,对其需求做出明细,对空间分配布局、对进行安排,对资源进行配置等。主要包括房间的划分、通道的设置、隔断的设置以及房间或空间内部的布置。分区功能设计的工作,可能会具体到每一个房间的开门朝向,使用人数和家具配备,软硬隔断的设置,甚至于每一个房间的编号和名称。

流线设计

流线设计是运行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运行设计基础性的内容。

什么是流线?简单地说,流线是人和物在建筑空间或场地中流动的行为轨迹,是场地功能要求的流动性体现,是各客户群和物资的抵离路线。流线体现着运行分区和注册分区之间的关系。在一个活动场所中,活动的人多、车多、物也多,各功能区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与分隔,人流、车流、物流等各种流线穿插其间,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流线设计的目的就是使空间组织与人、车、物保持协调,保证人流、车流和物流的顺畅,不混流并避免不必要的交叉。

流线设计,从表现形式上来说,主要是人行流线和车辆流线两个部分(物流属于人流或车流的一个部分)。流线组织设计的依据主要包括:运营管理目标、客户群行为模式分析,地区相关交通模式分析以及场地功能和条件。可以从外围流线和内部流线两个角度来进行研究。通过流线设计,使得人车的流动更为合理,提高“流动”的效率。

流线设计是以运行分区和注册分区为蓝本展开的。而在流线设计中产生的分歧也可能反过来迫使运行分区和注册分区的作反复调整。

近来,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案例:由北京市民和网友发现北京地铁东单站的换乘流线存在设计缺陷,在地铁1号线和5号线之间换乘时,人流必定会在某一处形成一个交叉点,互相阻挡。如图1.1(方案由搜狐网友cjg9527s制作)。

图1.1 北京地铁东单站换乘现状流线示意图

每天上下班高峰期,情况尤其严重。两股汹涌的上下班人流碰撞在一起,难解难分。尽管地铁站在上下班高峰期间都会派专人在地铁通道内疏导,但效果并不明显。由于这个原因,网友还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如图1.2,方案由搜狐网友cjg9527s制作)。

图1.2 北京地铁东单站换乘改进流线示意图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运行设计流线组织问题。多数情况下,建筑设计并不能够对运行设计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考虑,也没有国家相关设计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这样,出现上述案例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项目可以通过运行手段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如果能够在项目设计前期就通过运行设计来规避可能出现的矛盾,又何乐而不为呢。

专项系统规划设计

运行设计还可以分成基础设计和专项系统规划设计两个部分。在前面所提到的空间分配和流线设计属于基础设计内容,而接下来还有一系列专项系统规划设计。专项系统规划设计发生在空间分配和流线组织完成之后,主要包括:临时建筑规划设计、核心场地规划设计、物资和家具设计、临时路由系统规划设计、临时照明系统规划设计、指路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和形象景观系统规划设计这七项工作内容。

1、临时建筑规划设计

临时建筑是指为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举办前,在永久建筑设施的基础上临时建设、活动结束后拆除的设施,是带有工程施工性质的一些临时设施(Overlay)的总称。临时建筑的范围比较大广,种类也比较多。按使用功能划分,临时建筑可分为临时用房、临时看台、临时天桥、临时无障碍设施等。以大型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为例,所涉及的临时建筑就包括多个类别,如临时看台、临时舞台、临时特殊坐席(如媒体和转播坐席)、临时构筑物、临时建筑以及临时地面、临时器材等等。

临时建筑是永久建筑的补充和扩展。当一个活动的空间需求大于举办该活动场馆的既有容量时,就不得不通过搭设临时建筑来满足。临时建筑规划设计对于大型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设计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但要分析和归纳项目所需的临时建筑类别,更要对各类临时建筑进行平面布局、设施布置、资源配置以及材料、色彩和产品的选型,为后续的建设实施工作打下基础。因此,临时建筑规划设计是一项带有一定工程色彩的设计工作。

2、核心场地设计

核心场地是指为了实现项目目标或无论项目使用目的最直接最核心的区域,例如:体育赛事的比赛场地、酒店的大堂、展览馆的展厅、图书馆的阅览区、文艺演出的舞台、宗教建筑的祭拜间、小区的活动中心等等。这些区域通常具有设施要求复杂、资源配置等级较高、运行规则比较严格等特点。核心场地规划设计是否成功将直接影响到该项目是否能够达到其主要运行目标。

在运行设计中,核心场地是任何项目都应重视的一个设计环节。项目发起方和设计单位都应对核心场地的硬件和软件需求都有深入的理解。核心场地设计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平面布置,即具体设施的空间布局关系,需要精确到初步设计的深度;二是物资、器材和设施的配置,这就要具体到每一个桌子,每一把椅子,并且要对资源配置提出详细的要求,例如供水、配电等等。

3、物资和家具设计

物资和家具的设计主要是对各使用空间进行内部办公家具和电器的配置。通过物资家具设计可以保证运行部门(即各业务口)运行工作的展开,便于物流的配送和回收,同时也是空间内配电和配线(强电和弱电)设计的依据。物资和家具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资家具的编码和空间布置。此外,在使用空间多、物流量大的项目中,物资和家具设计可以帮助运行部门建立一套物资家具数据库,对物品规格小而数量大的物流要求来说可以起到非常有利的作用。

4、临时路由系统规划设计

对于一个在建项目来说,路由系统的规划设计内容通常与建筑设计是结合在一起的。此处所提出的临时路由系统设计主要是针对大型活动而言的设计环节。

对于一项在已建成的建筑或场地内举办的临时活动来说,临时路由系统则是一部重头戏。由于临时活动需要对既有场地进行二次布置,很可能原有的电力、电信、空调、甚至水系统都不能满足新的使用需求,这就必然需要新增临时的资源配套设施。强电和弱电系统基本上是每项活动都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增加临时给排水系统(例如奥运会竞赛场馆的电视转播综合区和餐饮综合区都要求配备上下水条件)。其中,通信及信息部分所占的比重通常是最大的,涉及的类别也比较多,这将会带来更多的临时路由方面的建设需求。需要说明的是,临时路由系统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建成投入使用后检查维修的便捷可行。

临时路由系统主要包括临时给排水路由、临时供配电路由、临时弱电路由等。临时弱电路由中又包括临时技术系统路由、临时电视转播路由以及临时安保技防路由。针对不同的项目情况,其运行设计中涉及的路由系统设计的深度和主要关注点也相应的有所区别。

5、 临时照明系统规划设计

对任何项目来说,照明的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建筑设计中,使用功能和照度需求的关系是借由相关的设计规范予以界定,也有部分需求是依照项目发起方的特定要求来确定。在场地转变使用功能或是使用功能升级时,很可能会面临原有照度不足的问题。例如体育场馆由低级别赛事升级为高级别赛事时,就有可能出现照明升级的需要。有时候可能出于电视转播照明需要或竞赛照明的需要,有时候是观众照明的需要,也有的时候是景观照明的需要,等等。

临时照明系统设计就是针对照明的临时性需求的管理,一般来说可以分成补充光源和升级光源两种情况。补充光源指原来未考虑到或是不需要设置照明的区域由于使用功能的调整需要增加光源,例如在广场中新建一处安检设施,就需要新增光源来保证其夜间的工作。升级光源指的是原来的照明照度不足以满足当前或今后使用功能的要求,需要在原有光源的基础上增加光源来满足功能要求。例如某房间被临时作为新闻发布厅来,原有照度无法达到电视转播要求,这就需要临时照明系统来补充。

6、指路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指路标识系统设计对各类项目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客流量大、空间复杂、线路层次较多的项目一般都将指路标识系统视作一个独立的设计系统来对待,并作专门的规划设计。

指路标识系统主要包括指路标识、功能性标识、宣传和公益标识等等。

运行设计工作中应对以上各类标识的定位、规模、形式、色彩、材质以及朝向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此项工作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运行效果。以公共服务区域内的广告系统为例,广告牌的点位布置、形式、大小、高度以及安装形式等,均应服从于运行分区与流线组织设计所体现的运行需要。通过对广告牌的合理规划,可以达到吸引注意力、配合人群流线组织的效果,并且提供通过广告牌招商及市场重组来提高广告盈利能力的可能性。

7、形象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形象景观系统规划设计,是指通过对项目形象元素的设计开发和一体化的应用管理,创造该项目独特、完整而具有一致性的视觉形象系统。形象景观设计是具有一定艺术性要求的设计工作,它包括很多无法量化的内容,诸如文化、地域、历史、艺术特色以及人文精神和艺术精神。公众通过视觉形象的认知来了解和理解这个项目,同时也通过形象景观来吸引和鼓励公众,来辅助实现项目的目标。

形象景观设计的侧重点和深度需要根据项目的特质来区别对待。同时,形象景观的设计需要配合前面所述的其他专项系统。从设计程序和设计优先度来说,形象景观也位于上述系统之后。

意义

从广义上说,运行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等一样,都属于设计范畴,都可以归纳为设计文化,具有广义上的共同属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在探究设计的意义时都抱以暧昧的态度。到今天,设计的文化和社会意义越来越被正视和确认。从文化的角度来认识设计,我们可以借用一段意大利莫里约·维塔的著作《设计的意义》中的内容:

“如果谈到设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设计文化这个有些模糊但是并不虚幻的概念。设计文化这个短语涵盖了设计规则、现象、知识、分析手段以及在设计具体作品时必须考虑的超越基本功能的更多的因素。因为在今天,任何经过设计的物品都是在一个比以往更复杂、更难以捉摸的经济和社会模式中被生产、分配和使用的……今天已不只是工艺美术师和装潢师的时代,设计师们面对的问题是远远超出传统设计范围的文化问题……另一方面,想要建立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文化理论也会非常困难,理论对一个文化范围所起的引导作用对另一种文化也许是误导,除非将设计目的仅限于功能本身,限于它的物质性。其实一切文明都是由物质的东西构成的,没有物质文明就不存在。所以可以设想,设计的文化意义是可能由其产品被不同的文明所分配、占有和使用来赋予的。”可以说,设计是物质文明的产物。而设计的普遍意义并不如其局部意义那样容易理解。

在现代社会,设计作为一种商品,一直重复着设计、生产、使用的现象,其“服务的程度跟商品的价值相关联,这是消费时代的明显证据”(引自《商品的世界》)。像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所说的那样:“社会变化使人可以和物质建立起一种与以前不同的更为平衡的关系。但是,每一个文化体系都会把自己置入一种在它和表达该文化体系的社会之间建立起来的辨证关系之中。”也就是说,设计的意义在于其物质性,脱离其服务目标就偏离其本性了。运行设计也离不开这个范畴。作为一种商品,运行设计具有可消费性这一特性,这是和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的。运行设计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新型的商品,是随着社会发展,在分工更为细化的市场条件下产生的。它是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服务。

事实上,设计作为一门与一切领域密切相关的学科,其相关性就赋予了设计一种其他知识领域不一定具备的中心性。而这种中心性地位赋予设计本身的是责任而不是权威。运行设计在这一方面的体现尤甚。

从狭义上说,运行设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运行设计的理论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指导建设、实现建筑或场地的运营或是运行目标方面。它是用来帮助运行团队实现其使用和管理意图的工具。通过运行设计,能够为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新的思路和办法;帮助运行团队梳理运营理念,形成系统成熟的管理模式;帮助设计单位全面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建筑功能、形式和使用之间的关系;同时,运行设计起到规范市场、促进建筑设计水平提高的作用。

运行设计的现实应用价值。对于临时性的活动,运行设计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尽最大可能来实现“安全”二字。包括:预算在“安全”的限额内、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中、场地在“安全”的监控下、流程在“安全”的计划下、突发事件在“安全”的预案中、活动“安全”地举办成功。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对于活动组织者来说,运行设计帮助组织者理清思路,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对投资和运行管理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永久建筑,通过运行设计能发现一些问题、差距和可能存在的隐患,减少今后建筑的改造。以体育场馆为例, 我国的体育建筑或展览建筑的发展水平较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当我们举办国际比赛的时候,为了尊重国际惯例、达到国际赛事组织者的要求,总会对场馆做出很多的局部改造,有些改造甚至要重新对结构和系统进行评估和核算。如果我们能够在建筑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赛时的要求并提前预留一些条件,也许只是一根桁架或者几个简单的构件,就能够避免以后改造带来的麻烦和费用。而这可能只有在接受大型国际赛事的检验时,通过运行设计才能够发现。

对运行设计的总结和归纳,能够发现其中的价值,特别是在细节方面,能够促进相关设计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主要应用领域

大型活动的策划与运行

运行设计产生于奥运会的筹办实践,通过运行设计,为赛时的场馆运行及城市运行提供了最直观的空间组织者案与计划,保证了奥运会的顺利运行。这种成功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运行设计对于各种临时性大型活动的组织计划是很有效的工具。

运行设计在大型活动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运行管理政策和制度;

(2)编制运行手册,包括制定运行政策和应急预案、编制人员点计划(即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物流配送计划、编制每日工作日程等等;

(3)临时设施的分类、汇总、采购、实施、保障与拆除;

(4)进行运行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5)活动运行使用;

(6)突发事件应急。

公共设施建筑规划与设计

运行设计的根本着眼点,实际上是参与某项或临时或常规活动的人的需求和体验,这个活动可以是赛事、演出、展览、交通行为……等等。通过运行设计,使得活动发生的空间场所及流线安排尽可能有利于参与活动的不同人群实现各自的活动目标,且有一个方便愉快的经历。这一点,其实对于大量的公共设施来说,同样应是其规划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常规的规划设计过程,更多的着眼建筑基本功能与空间的营造。如果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引入运行设计的观念和流程,无疑有助于建筑更好的服务于公共需求,细节处理更加人性化,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设施建成后的运行和使用效果。

现在,我们再回头仔细对比图1.1和图1.2,就会发现,位于图左边的一个楼梯图1.1中在通道的左边,而在图1.2中在通道的又右边了。可实际上,这个楼梯已经按图1.1所示施工完成并投入使用。要想改成如图1.2所示的话,也许已经不可能或者代价太大。但如果我们在地铁车站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前,通过运行设计发现这个问题的话,那么图1.2所示方案就很容易实现了。现在来说,图1.2所示的方案只能是马后炮了。这个实例,充分体现了运行设计在公共设施规划和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运行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异同

对于很多设计工作者来说,前面所提到的很多内容同常规的设计有些类似。那么运行设计与常规的建筑设计或是城市设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实际上,无论是永久性项目还是临时性项目,运行设计与常规建筑设计一样都需要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相比较而言,运行设计中感性的部分更少,它的重点在于功能和运营。下面,我们分成两种情况来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

临时活动项目

对于临时活动项目来说,多数情况下是利用成熟的场地或建筑来举办活动,是对既有空间的二次利用。永久建筑或场地的规划设计可以说是初次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或场地的使用功能、配套系统和服务设施以及表现形式都进行了详细的考虑。然而,对于体育场馆和展览中心等公共建筑来说,它的使用是频繁而多样的。例如,体育场馆既可以进行体育竞赛,也可以安排戏剧、演唱会等文化艺术活动。可以说每一次的活动对场馆的使用需求都是有区别的,其空间分配、硬件设施的使用和布置临时设施的使用和布置都是不同的。这样就出现了在永久建筑或场地的规划设计中所不能涵盖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运行设计来体现。

运行设计是在建筑或场地永久设计基础上进行的,无法脱离这个基础而独立存在。可以说,运行设计的前提是对建筑或场地永久设施的了解,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运行设计的程序与常规设计程序非常类似。常规设计从方案 → 初步设计 → 施工图的设计程序,在运行设计过程中成为了运行规划 → 详细设计 → 临时设施施工图。二者同样要基于设计分析,最终成果也同样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建筑、结构和消防等方面的规定。其中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在后面的章节中将进行详细的说明。

常规建设项目

对于常规的建设项目来说,设计工作从零开始。这个时候的建筑设计或者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要解决功能和形式的问题。建筑设计的定义为:“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

至此,疑惑来了:运行设计有何用武之地?

我们说,运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运行的问题。这与建筑设计中的功能设计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需要专业的团队;都要进行理性的思考;相类似的设计工具;目的都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空间形态。而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出发点、设计思路和设计应用这三个方面。

首先,运行设计的出发点是运营。较之建筑设计,其出发点更加纯粹。对于很多项目来说,建筑基本功能并不能和运营需求划等号;而每一类建筑的运营要求也无法通过规范或准则来约束硬件设施的设计。只有运行团队才清楚运营需求是什么。但多数运行团队并不一定了解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也难以将其运营要求形成一套能够指导建筑功能设计的文件。这个时候,设计人员只能按照基础规范、经验和常识来进行设计。当中的反复和后期的改造就是无法避免的。这一现象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并不少见,甚至改到最后双方都会觉得委屈甚至不胜其烦。如果在设计之初,通过运行设计,加强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充分与运行团队沟通等调研和分析过程,来解决建筑功能设计中的主要矛盾,就可以更好的实现建筑设计功能与形式结合的目的。它使建筑不但好看,更好用,使业主的投资得到回报,使今后的运营更加顺畅。

其次,运行设计的工作思路更类似于逻辑推理。既要穷尽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限制条件,又要穷尽各种各样解决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实际上,对于运行设计来说,限制条件越清晰,前期工作就越简单。在常规建设项目中,运行设计受到的限制条件要远远少于临时性项目,设计难度则更高。这正是因为明确的信息和数据很少,要求更加模糊,需要做的基础调研和信息收集工作更多,前期分析工作更困难。而前期工作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运行设计是否成功。

最后,运行设计和建筑设计在应用领域方面也大相径庭。运行设计一方面帮助运行团队将其运营需求揉进硬件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另一方面又是运行团队组织运营工作的基础。建筑设计则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运行设计的内容和成果应首先被建筑设计所吸收,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同时运行团队要以运行设计成果为基础来定制其运行计划、运行政策、安排人员、组织物流、推广市场等各项实际工作。对于运行设计的具体应用,我们将在第二章详细说明。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运行设计的深度和重点因项目的不同而各异。对于很多成熟的开发项目来说,用不着一边做着建筑设计,一边再组织力量完完整整做上一套运行设计。而大型公共建筑要求可能就更加深入。无论如何,对于一个拟建或在建项目,运行设计和建筑设计不应该完全割裂对待,它既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设计环节,也可以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贯穿在概念、方案和初步设计工作过程中。而建筑设计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果都需要运行设计的支持和检验。

运行设计从初始到完成有一个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过程。每个设计阶段的重点和主要解决的问题都不同,从宏观上的运行分区逐渐具体到每一个设施,再完成配套的系统设计,最后就其中需要进一步深化的设施进行微观上的施工图设计。这里面,如果涉及到看台或钢结构这种大型设施还要进行强制性审查。这个过程与常规设计没有大的区别。

然而,运行设计的属性、出发点和着重点却不同于常规设计。

首先,运行设计属于功能性设计。即使涉及到临时建筑或构筑物,由于其形式和规格的市场选择也非常有限,在造型上供设计发挥的空间不大。建筑形式和材料等对于临时性项目的运行设计来说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素,而空间使用的控制才是功能性设计的主题。也就是说,运行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为运营而不是为建筑的艺术性服务的。运行设计要求设计师充分研究服务对象的需求,关注客户群的行为模式,理解运营的秩序和目的,通过规划手段来解决运营需求和设施、运营成本之间的矛盾。

其次,运行设计的服务对象基本为临时性的活动,每一次的服务对象都不尽相同,使得运行设计具备临时性、多变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质。这就决定了运行设计的原则:节约资源、合理配置,力求与场地和谐相处。

最后,运行设计在编制过程中的着重点也有所不同。运行设计关注于空间划分使用的逻辑是否符合该活动的特殊要求;关注于临时设施实施的可行性;关注于活动组织的安全和秩序。正是由于这样,运行设计才形成独特的设计流程和分析手法。运行设计较之常规设计更像是解题工作。题目的难度取决于活动的复杂性。大型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尤其是在面对繁多的客户群和场地条件较苛刻的情况,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师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倾听、理解、沟通、分析的能力来解决各种难题。

由于上述原因,运行设计的成果与常规建筑设计的成果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运行设计的成果也多以分析图和数据分析的形式出现,而对形式和效果的关注度较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