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源镇 |
释义 | 1 浙江省富阳市大源镇大源镇为一地名,在我国浙江省、江西省以及广东省等多个地方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 基本概况大源镇地处北纬30度,东经120度,位于富阳市南部,富春江南岸,东接灵桥镇,南与萧山一岭之隔,西邻环山乡,北依春江街道,距杭州37公里,区域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全镇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5932人,外来人口6500人。大源镇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1℃,年均降水量1462.6毫米,年日照时数1995小时,无霜期220—23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 建置沿革大源镇已有2200多年历史,为秦汉古镇。西侧阳平山为孙权祖父孙钟隐居地。 清代辖区为正南区大源五庄。至民国,为大源镇和五和乡。1950年民主建政时,为大源乡、民乐乡。1956年3月,新关、民乐、大源3乡合并为大源乡,至10月新关又析出。1958年,大源乡建立大源公社,驻地大源镇,地处大源溪出大源群山之口,历来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曾名大源口,后名大源。1959年11月,大源公社并入太平公社。1961年初,恢复大源人民公社。1992年5月,大源镇由新关乡、新建乡、大源镇合并而成。 ◎ 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1982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2年5月,新关、新建两乡并入大源镇。1994年,被列为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杭州市二十优乡镇。1994~1998年,投资700余万元,综合治理大源溪。1997年,被列为省小流域治理试点单位;实行殡葬改革,全面推行火化。1998年,列入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杭州市卫生城镇、杭州市科技示范镇。? ◎ 完成集中教育整顿试点工作1998年6~7月,中共杭州市委组织部在大源开展集中教育整顿试点工作。镇委、人民政府首次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的竞争激励用人机制,通过职数核定、自荐报名、资格审查、竞争演讲、民主测评、审核任用等程序,有23位中层干部通过竞争上岗。? ◎ 镇中心小学1998年10月9日,由镇人民政府及永庆、东升、震龙、亭山等8个村共同投资500余万元的大源中心小学在东升村破土动工。占地1.92公顷,建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等设施,其中教学楼有24个教室,可容纳1000余名学生就读,预计在1999年9月1日前交付使用。? ◎ 镇中心幼儿园1998年8月28日,由永庆村出资建造,民办公助、集体性质、政府一体化管理的大源镇中心幼儿园落成并交付使用。坐落在镇中心停车站旁,投资130多万元,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0?15公顷,可容纳300余名幼儿就学。? ◎ 水土保持工程1998年11月中旬,大源溪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该工程是浙江省钱塘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重要项目。总投资170余万元,重点做好绿化造林、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改田造地等几项工作。大源镇通过溪堤护坡工程、蓄水工程、封育治理、改田造地等措施,开展水土保持工程,计划1999年4月完工。? ◎ 造纸业发展用竹造纸已有1700多年历史。大源交通十分便捷,紧连320国道和l04国道,杭千(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切镇而过,出入道口设在镇旁。大源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源人勇立潮头,迎风搏浪,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造纸、新型建材(金属门窗)已成为全镇两大支柱产业,誉满海内外,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千强镇”第273位,浙江省最发达“百强镇”第84位及杭州市工业经济“十强镇”行列。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290余家,商贸企业1200余家,拥有农贸市场、商贸中心两大综合市场和金属门窗材料一条街。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4.33亿元,完成国地税总收入1.5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4577元。。由富【一方名村口村】?口村位于大源镇中部,全村有786户2548人,为造纸和纸制品经营专业村。199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亿元,工业销售产值2.47亿元,村民人均收入7600元。有造纸和纸制品厂等企业40家,120多个纸张经销户。1995年,被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亿元村、综合经济实力百强村。1998年,被杭州市列为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兵村。 【一方胜迹大源经纬整交点】大源经纬整交点即东经120°和北纬30°的交汇点,位于东升村岩山脚下。此处建有经纬整交点标志塔和科学公园,是我国13个经纬线整数交汇点中离城市和旅游区最近的点。东经120°是北京时间基准线,北纬30°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和信风带分界线,是充满无数“险、惊、奇、谜”的神秘纬线,因此大源经纬整交点的开放具有特殊的天文、地理、时空、旅游意义。? 2 浙江省缙云县大源镇◎ 基本概况大源镇位于缙云县城东部,由原来的章源、新化、岭后三个乡合并组成;位于县城东部,东邻仙居,南接大洋,西与溶江、胡源乡为邻,北与双溪口乡、仙居县为界,距330国道、距缙云县城35公里。全镇辖大源、麻车、高畈、郑念山、杨麻坑、余溪、岭头、上家堂、杨村、小章、宅坪、郑坑、马加坑、夏弄、有川、黄泥垄、双坑、稠门一、稠门二、稠门三、稠门四、金西塘、越陈、麻田、东畈、庙下、雅亭、寮车头、黄山岭、土鱼坑、怀义堂、黄连坑、岭后、黄岭、大峰、沙坑、吾山、柿坑38个行政村,有蒙古、哈尼、苗族、彝族、壮族、布衣、土家、畲族等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1人),是革命老区镇;镇所在地大源村;海拔257.19米,全镇地域面积8·88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21940;有耕地面积25970亩(其中水田5920亩),山林面积8·4万亩,山林覆盖百分之七十;境内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永安溪自南向北蛇行境内,折东流入仙居县境内,属灵江水系,溪水清澈,林木葱翠,空气清新,环境宜人。 ◎ 历史沿革历史上与大洋镇·方溪乡·石笕乡和现属丽水的严溪乡统称为里南乡。建国初分大源、小章、越陈、稠门、岭后五个乡,均属缙仙区。1956年大源、小章合并为章源乡,越陈、稠门合并为新化乡;1958年属缙仙公社,分章源、新化、岭后管理区;1984年改称章源、新化、岭后公社;1962年5月缙仙区撤销后隶属盘溪区;1984年恢复乡建制,分章源、新化、岭后乡。1992年5月浙江省境内实行“撤区、扩镇、并乡”,三乡合并为建制镇,取名――大源镇。省民政厅批准认定该镇为革命老区镇和38个革命老区村。缙云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本镇雅亭村建立。 ◎ 经济状况2008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06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5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920元。坚持“山、田、水”并举,“种、养、加”结合方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壮大茶叶、蚕桑·杨梅三大支柱经济作物产业,全镇已拥有茶叶基地6000亩,年产茶叶2490担,年产值1900万元;杨梅2000多亩;蚕桑基地5415亩,蚕茧年产量5167·6担,产值549万元。大源的高山茶叶在杭州、宁波等地享有盛誉,有着广阔的市场。山羊、鹅鸭等特色养殖业得到大力发展,全镇山羊存栏4500多头,鹅鸭6.5万多羽。小水电开发和外来加工业是大源镇工业发展的一大特色。镇内有7座小水电站,其中普化电站的发电机组是周恩来总理亲手特批,专门设计并赠送给革命老区镇,支持老区人民建设,是故该电站又称“七.一”电站。2004年引进引进了1000万元建设投资吾山电站;2005年重点工程沙坑电站大坝已顺利建设之中。 ◎ 基础设施投资改建了金沟――大源的沙改油工程;2004年又改造了大源――小章水泥路、大源――岭后沙改油公路工程;2005年投资137万元郑坑――双坑康庄工程,投资100多万元的庙下至越陈康庄工程已开工建设,在2006年春已完工;投资40万元的大源至高畈水泥路面工程也已建成完工;柿坑至岭后、土鱼坑至寮车头的康庄工程也在规划之中,正真结束了镇内沙面公路历史已为期不远;建设开通了岭后、怀义堂、越陈三个移动通信基站;投资10万元改造大源学校教学楼设施;投资100万元建成888米大源防洪堤。大源村投入20万元的环境折整治,新建公厕3座。全镇30个村通固定电话,21个村用上自来水,18个村看上有线电视,31个村通简易公路,其中12个村通班车。全镇有初中1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卫生院3所。 3 江西省万年县大源镇◎ 基本概况大源镇地处万年县东部,北与乐平相邻,东与弋阳相连, 属于丘陵山区,是万年县的东大门,现辖8个村委会,80个自然村,4588户,总人口195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07人;辖区面积8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798.79亩,林地面积10.2万亩。镇区现有面积1.05平方公里, 驻地人口3705人。交通条件十分便捷,距离县城12公里,德昌公路万弋段纵贯本镇,连通206国道,有铁路专线直联皖赣铁路。从本地出发,向东一个半小时能到上饶市,向北一个小时可到瓷都景德镇市,向南四十分钟可达到华东交通枢纽鹰潭市,向西二小时能到省城南昌市,从本县乐安河码头下鄱阳湖入长江也十分便利。有线电视、通讯网络全面覆盖,水电供应充足,资源丰富。 大源镇面积:87.5k㎡ 人口:19515人 邮编:335513 代码:361129104。辖江田、界福、大源、荷溪、南畈、石下、山背、严家等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槐家。 ◎ 经济发展大源镇紧紧围绕“主攻工业兴镇、调整结构稳镇、城镇建设旺镇、旅游开发活镇、招商引资强镇”的发展思路,确定奋斗目标,明确责任措施,优化软硬环境,转变干部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国民经济增长提速;开放型经济强势突破;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矿石加工、竹木加工两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共有矿石、竹木加工企业30多家;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面貌日益靓丽;特色农业彰显优势,以生猪、肉羊、蕾竹、银杏、水产养殖为主的五大产业已初具规模;旅游经济优势明显;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87.1万元,增长16%;完成财政总收入300万元,增长5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0.2万元,增长38.7%;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7.6万元,增长25%;实现工业增加值1078.8万元,增长20%;招商引资实际进资6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9.6%,达到3511元。 ◎ 资源特色境内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优美,历史古迹众多。拥有丰富的矿产、竹木、旅游三大资源,非金属矿藏白云石、石灰石储量分别高达15亿吨、3亿吨以上,CaO、MgO含量分别达到55.3%和20.5%,品位居华东之首;林地面积10.2万亩,森林达覆盖率78.2%,林木蓄积量8.2万立方米,年产毛竹50万根;旅游资源特色明显,境内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有着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完整而清晰的地层堆积,是当今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较之浙江河姆渡遗址栽培稻早5000多年,把世界稻作起源由7000年前移到12000-14000年前,揭开了人类稻作文化历史崭新的一页。先后被评为9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八五”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三和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此外还有唐朝兵部尚书右仆射刘汾之女创建的大赦庵以及孝子牌坊、神农宫、荷溪古戏台、江田古村落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 4 广东省乐昌市大源镇◎ 地理概况大源镇位于乐昌市中部,武江河畔。东与北乡、九峰、两江三镇相连,南与河南镇毗邻,西与梅花镇交界,北与坪石、庆云两镇接壤。大源镇土地肥沃,松软湿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左右。全镇总面积282.2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1个林场,共有78个村小组,352个自然村,现有住户1991户,总人口9310多人,其中农户1871户,农业人口8617多人。中共大源镇委员会共有支部16个,党员313人,其中农村支部9个,党员228人。境内群峰重叠,盛产杉木和其他用材林木,是广东省重点林区之一。农村经济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有农户联合创办的“乐昌一号”白毛茶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荣胜果场”水果基地及农户实行“协会制”生姜生产基地,受其辐射影响,大源镇农户思想观念由“倚林吃林”向“向山要钱”转变,传统生产向无公害生产转变,名优杂果、经济作物种植逐步形成气候,初步形成林木、名优水果、反季节蔬菜、茶叶、蜂蜜等六大商品生产基地。 镇内有设施完备的中小学,卫生院和科技文化中心、公安、银行、交通、供电、电信等职能部门均在镇内设有分支机构。有金龟电站、水源电站等小水电站20多座。“坪乐”公路、旧京广铁路、武江河贯穿全境,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卫星电视,交通运输、饮食服务、中介服务、电信服务等较为齐全。 大源镇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全镇有林面积32万亩,耕地总面积7254亩,土质深厚松软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很适宜种植亚热带、温带作物。境内有誉为“天下第一漂”的九泷十八滩、“燕子岩”溶洞、“大瑶山隧道”、规划中的“乐昌峡”库区,以及大源群峰重叠、山高谷深的山、水、洞谐和秀色,还有湖洞革命老区的光荣事迹与江南果茶生产基地,是观光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 农业概况大源镇农业资源丰富,具备种植亚热带、温带作物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大源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正逐步向基地化、特色化、产业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建立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作用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有荣胜果场,“乐昌一号”白毛茶标准化基地,早熟甜油桃生产基地,黑布朗李示范基地、日本杂柑试验示范基地等;水果、茶叶、反季节蔬菜、山林土特产等生产逐步形成规模;同时,镇农业服务中心正在探索推行质量标准化产、加、销体系的生产经营模式,并注册了“十八滩”农产品系列商标。 主要优质高效农作物产品:椪柑、油桃、黑布朗李、早熟温柑、梨、蜜桔、茶叶、生姜、反季节蔬菜、野生苦笋等。 ◎ 工业概况大源镇企业总产值3865万元。有企业123家,以小水电、木制品行业为主,投资政策优惠,投资环境良好。目前,镇内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有:金龟电站、水源电站等。 ◎ 大源镇旅游资源(一)、土特产推介 1、粤北靓姜、誉满四方 大源是林区,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产出的生姜块茎肥大,肉质金黄,味清爽口,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生姜在大源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年总产量2100多吨,中秋节前后收成上市。 2、大源“白毛茶”远近驰名。大源白毛茶又称“乐昌一号”毛尖、“大瑶山”毫茶,古时为贡茶,生长于云山雾海的幽谷之中,茶色粗白,汤色淡表,入口爽滑清香,具有开胃健脾、养颜防衰老、抗癌之功效,是茶中精品,远近驰名。1999年6月3日,大源镇茶场选送的大瑶山白毛茶和大瑶山大毫茶在广东省茶叶学会与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茶叶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全省名优质量竞赛活动中被评为银毫茶类省级名茶。 3、野生冬菇、笋干。 境内青山常在,林木郁郁葱葱,林木遭雪折风摧后,着生大量野生冬菇。野生菇面花纹斑白,脆滑清香,极其可口,营养丰富旧客人来大源的必选佳肴。野生笋干因生长幽谷山泉之间,笋质细嫩透明,清爽异常,含有大量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远销各地。 4、大源蜂蜜,广受青睐。 大源蜂蜜,色泽金黄,口感纯正,为山水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冲水即可饮用,所含营养成份利于人体吸收,是家庭食补上乘佳品,颇受顾客欢迎。 5、大源“十八滩”优质水果。 “十八滩”优质水果系列产品有椪柑、蜜桔、布朗李、南方甜油桃、蜜梨等。严格按照无公害果品生产标准进行生产,食用安全,果面光滑、色泽鲜亮、含糖量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清爽味美,并印制有精美的水果包箱,是送礼及食用的佳品。 (二)、旅游资源 1、旅游 大源镇境内旅游景点众多,有河道弯曲,水流湍急的九泷十八滩,有鬼斧神工的燕子岩天然溶洞,有苍松叠翠的高山,有落差几十米的山谷、瀑布、青山绿水,相映生辉,景色宜人。 2、饮食 大源镇的饮食服务业较有特色,有山庄、饭店群,也有朴素的农居餐舍,既可享用独具特色的野味,又可品尝山民特制的腊味,既有山野苦笋、蕨菜、还可到果园观光品果,独特的饮食环境,热情大方的服务,令顾客回味无穷。 ◎ 发展规划大源镇二00九年工作 围绕将大源建设成为韶关市重要的生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休闲中心,乐昌市的生态卫星城,逐渐以农庄旅游业为主导,以生态农业和农产品为重点这一主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推进大源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一、努力克服冰灾影响,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促进全镇林业良性循环发展。 林业只我镇的支柱产业,是全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受雪灾的重创,全镇林业损失惨重,农民经济因此受严重影响。因林业的轮伐期长,恢复林业生产必需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而且由于受灾面积大,重新造林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保障。因此,我镇将继续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政策支持特别是经济上的支持,想方设法帮助和扶持林农大力开展造林,科学育林,确保不因雪灾而丢荒一分林地。其次是加大技术指导,使林农能科学育林,尽早还林农青山绿水。再次是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兴建木材加工厂,对受损林木进行再加工,拓宽林木销售渠道,提高木材附加值,增加林农收入,努力将雪灾对林业、林农的损失降至最低。 要结合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注重以生态林业为重点推进林业发展,做好林业分类经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通过加强林政执法力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增加林业科技投入,强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改变单一林业经济的现状,将林业从过去单一的用材林向生态林、观光林过渡,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首先是抓住重点,力促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进一步培育烟叶生产,继续推广优质水果、茶叶种植,继续做好蜂蜜的养殖。水果种植要重点抓好水源、永济桥基地建设,要通过种植基地的示范带动,引导群众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烟叶生产要抓重点村,重点抓好奖补政策的兑现,抓好各生产环节的配套服务。只有让老百姓从种烟中得到实惠,烟叶种植的面积就自然会不断地得以扩大。茶叶种植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加工质量,扩大产品知名度,打响“十八滩”品牌,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大瑶山茶叶做强、做大,使之成为我镇农业主导产业。蜂蜜的养殖要正面引导,多方宣传,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做好蜂蜜产品的外包装,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使蜂农实现增收。 其次是逐渐完善专业合作社各项制度。充分发挥镇丰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为农户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重点是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促进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利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结合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规划好大源旅游发展蓝图。 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我镇将出现“高峡出平湖”的亮丽景观,加上环库两岸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一幅水天一色,风景怡旎的风景画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将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生态旅游也将成为我镇今后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产业。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建设生态旅游强镇,使生态旅游成为带动大源经济腾飞的龙头。为此,我们首先要加强与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设计单位沟通,积极推介,在库区建设、移民安置、镇区迁移等方面给发展旅游预留好空间。其次要与旅游主管部门做好我镇的旅游规划。三是要引导好农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环库两岸的生态环境,在林木的选种和布局上也要充分考虑景观效应。总之,要认真研究旅游产业“吃、穿、住、行、游”五大要素,无论在村庄布局、产品发展等方面都要超前统筹规划。要引导农户发展相关产业,发展农村经济,打造旅游强镇。 四、破除发展”瓶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首先是继续改善好大源的交通环境。目前,我镇108公里乡村公路,只硬化了18公里,还有90多公里未硬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特别是交通条件的极其落后是制约大源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落后的交通面貌,一是要紧紧抓住乐昌峡兴建、梅乐公路开通及省、市对乡村公路建设政策倾斜的有利时机,力争环库公路的开通硬化和大源境内跨河大桥的兴建,从而使我镇形成一个东西贯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从根本上解决大源人民行路难问题。二继续跟踪做好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需搬迁重建的大长滩、新秦、小滩和泗公坑村公楼建设新址选取和建设工作。同时要完善好村委会的办公环境,为村民提供优质、便捷、舒适的办事环境。三加强协调沟通,做好学校搬迁有关工作。要结合乐昌峡兴建,镇中学、镇中心小学需搬迁重建,要做好学生和教师的分流工作,积极与教育局、乐昌峡移民办等单位加强沟通,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影响,总的要求做到学生不因搬迁读不上书、读不好书,家长不因搬迁而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教师不因搬迁而影响教学。 其次是继续做好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工作。做好武广快速铁路建设和梅乐公路建设收尾的各项工作,集中力量,配合省水利厅做好了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纠纷协调,移民搬迁、安置等工作。 再次是大力发展农户沼气建设。在具体工作中,结合部分受乐昌峡影响,需新建住房的移民,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让每户新建户都做1个沼气池。我们努力引导群众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良好人居环境,狠抓以农户家庭绿化、美化、硬化、沼气化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整洁工程,开展以改厕、改厨、改圈、建设沼气池为主的生态能源建设工作。为广大村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庭院、村道整洁,广大农村妇女从烟熏火燎的厨房中解放出来,2009年我镇计划新建设沼气池100个。 ◎ 机构设置一、 党政办公室 负责党委、政府日常事务,协调各综合性办公室之间的关系;承担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的日常工作。 二、 经济发展办公室 负责经济建设的发展规划;协调经济综合管理和监督部门的工作;负责镇、村建设规划;协调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管理;负责环保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 三、 社会事务办公室 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调政法工作;负责民政等社会事务;负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广播电视等工作。 四、 农业办公室 负责农林牧、水利、水产等工作;负责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五、 计划生育办公室 贯彻执行有关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落实计划生育的任务。 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人大、人民武装部按有关规定设置。 ◎ 领导机构周杏林(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主持党委、人大全面工作; 王 卫(党委副书记、镇长):协助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工作,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欧志勇(党委副书记):分管党群、组织人事、政法、统战、信访、劳动保障、工青妇工作; 李贱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主持纪检全面工作,分管农业、林业、水利、沼气建设、扶贫、统计、科技、农业服务中心工作; 李重有(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协管财经、人大工作; 陈昌军(党委委员):分管组织、人事、车辆管理工作; 江洋溪(党委委员):分管宣传工作; 李月明(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分管武装、计划生育、企业、国土、环保、安全生产、交通、通讯、供电工作; 邓玉兰(副镇长):分管文教、卫生、民政、食品药品监督、合作医疗、市场管理工作; 骆云辉(党委委员):分管党政办、后勤接待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