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月球地名
释义

简介

为满足月球探测、科学研究和社会应用的需要,解决当前月球地名使用中的混乱现象,实现月球地名标准化,中国民政部与2010年09月02日正式向社会公布第一批月球地名标准汉字译名468条。 据了解,目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已公布9000多条月球地名,其中有重要地名约1900多个,其余多由其派生而来。由于涉及的语种多、语言现象复杂,在当前国内相关科研及应用领域,月球地名的使用还存在一些混乱现象。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月球地名标准化是地名国家标准化和地名国际标准化的重要内容。联合国地名组织考虑到空间探索对全人类的重要性,要求各国做好星球地理实体地名标准化工作。《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已对此做出了相应规定。作为国务院地名管理的职能部门,民政部负责国际公有领域地名汉字译写和中国相关的命名工作。他表示,规范月球地名标准汉字译名这项工作,由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牵头,并约请了天文学界、语言学界、新闻界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确定译名时基本遵循了如下原则:原有的汉译惯用名采取“约定俗成”的原则予以保留;根据中国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标准化处理;充分听取吸收有关领域专家意见。民政部将采取“分批处理、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处理原则,陆续公布其余月球地名标准汉字译名。

另据了解,民政部目前正在制定月球命名方面的国家技术规范,今后大量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也将随着月球探测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开展。

月球地名中的中国人

浩渺的月球上,又增加了三个以中国人命名的撞击坑,这三个人是蔡伦、毕昇和张钰哲。

2010年9月20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今年8月2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了由我国科学家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将月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张钰哲,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

蔡伦(63—121),我国东汉时期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市)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人;毕昇(约970年—1051年),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发明家,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活字排版印刷术的发明人;张钰哲(1902年—1986年),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新中国首任天文台台长,1928年他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星,开创了中国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

相关规则

据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总体部主任、中国月球地名命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刘晓群介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活动始于17世纪初期的欧洲,后来转移到20世纪月球观测和探测活动较多的美国和前苏联。目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管理和审批是由世界各国公认的权威天文学术组织——IAU负责。

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必须遵循IAU的各种规则和程序。首先,被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本身须具备特定的条件,比如,须具有特殊的科学研究应用价值,直径须大于100米,对其进行命名有助于月球研究及月面测绘等。其次,所命名的名称也必须符合IAU规定的要求,比如,撞击坑只能以著名科学家姓名命名,且须为去世三年以上的科学家;山脉则以地球上山脉名称命名等。月球作为全人类的共有财产,任何研究者都有权基于科学研究的需要向IAU申报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7 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