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岳喜泰 |
释义 | 岳喜泰 助理研究员。1935年8月出生,山东鄄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山东畜牧兽医学院。现任职于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金丝雀(又叫白玉鸟、芙蓉鸟、白燕),是名贵观赏鸟,它的品系多,经济价值高,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产品之一。自清代传入我国,饲养史悠久。但很难繁殖。主要分布山东鲁西北夏津一带,江苏扬州,广东佛山等地也有饲养。此鸟过去仅限于古老的饲养方法,产量低,出口少,创汇受限。80年代初,他自费研究金丝雀的饲养与繁殖,无论是从繁殖育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成绩卓著,硕果累累,填补了国内空白。总结出金丝雀饲养与繁殖的论文:攻破了“繁殖习性”难关,总结出繁殖规律的材料,为金丝雀的大量生产奠定了基础;攻破了“饲养与管理”中的难关,总结出科学饲养与管理的技术,测试出饲料配制、适温、光照等重要的数据,为金丝雀高产稳产打下了基础;攻破了主要病害——红螨,蚊虫叮咬无法治疗的难关,找到了根治这一疾病的简易特效药物和预防措施。1983年第一篇论文发表,到1998年文章转载和资料传播,还有种鸟的供应,已得到15年的实际检验,社会认可,这是最好的成果鉴定。由于长时间的成果与技术应用,在济南、北京等大型动物园的金丝雀人工饲养与繁殖,得到了普及。金丝雀中的“山东黄”这个品种,历来是山东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新技术使用后,不光保持着品种的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成倍增长。又如,从实验中发现用多次更换雄鸟的办法,一只有繁殖能力的雌鸟,可连续繁殖18个月,持续抱雏15窝,育出成鸟38只的最高记录。在山东泰安郊区,涌现出一些个体饲养专业户,他们几百只,上千只的饲养金丝雀,这为出口创汇开辟了生产基地,提供了充足的货源。这一科技成果的应用,从而为培育优良品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过去在民间流传下来的辣椒红、红眼睛白羽毛等珍贵品种,已极为稀少,濒临绝种,突破繁殖难关后,这些优良品种得到了发展,数量增多了,并得到了提纯复壮。19年来的研究,累积了几十万字的资料和数据统计。80年代的实验,已总结成文,有的编写成教材,有的以论文或科普文稿的形式,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90年代,将每年的实验资料总结好,保存起来,供研究用。80年代撰写的文章较多,有代表性的是:《金丝雀的饲养和繁殖》、《繁殖金丝雀是致富的好门路》、《金丝雀的繁殖及生活规律观察》等;科普文章:《怎样饲养金丝雀》、《饲养金丝雀》等,这些作品多在全国刊物上登载。近年国家出版的《中国实用养殖系列大全》上卷《金丝雀人工饲养》部分,仍转载和使用他的资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