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约翰·埃克斯 |
释义 | 任期在1985年-1993年期间担任IBM公司CEO。 历史20世纪80年代末,IBM帮助创建了一个名为NSFNET(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的网络,这是最先使用TCP/IP的网络之一。该项目从根本上引发了互联网的诞生— 永远改变了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和人们的生活。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必须亲自前往—通常要出国— 才能获得计算资源,并且协作开展重大项目。到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的雏形已经出现:它是一个原始的地区通信网络,将多个国家级实验室和超级计算中心链接在一起,仅供接受过培训的专家访问。这个网络不但技术复杂、不易操作,而且速度慢。但是,它是全球互联网的重要的第一步。 1985年,全国科学基金会 (NSF) 发起了一个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先进的全国性骨干网,即互联网,它基于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 (TCP/IP),并且将超级计算机中心与地区学术研究网络链接在一起。TCP/IP是由美国国防部在70年代开发的通信协议框架,随后成为了互联网传输的关键部分。许多大学和企业参与了其开发过程,其中包括IBM。由于认识到这个新网络的很大部分必须携手开发并整合在一起,NSF广泛征求建议,并于1987年12月将项目授予IBM、MCI、密歇根州(拥有大量计算机科学家,并且热切希望将州内现有的通信网络链接起来)以及一个大学联盟。 最初,对于NSFNET项目能否成功,大家并不确定。据项目的联合负责任Hans-Werner Braun称,科研团体是抱着怀疑态度接受该项目的。常规的想法是:这项任务从技术上来讲就是不可能的。但是,学术团体、政府部门和行业开始讨论,而且IBM员工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IBM研究中心的Al Weis 和Barry Appleman以及IBM学术信息系统部的Bob Mazza、Walter Wiebe和Rick Boivie很快加入,负责提供硬件、软件和项目管理。研究部的高级领导人认识到这样的项目带来的好处:它对于本州非常重要,将创造出创新的知识,在参与者之间共享,而且会创造出新的商机— 前提是这个项目能够最终成功。Al Weis解释说,在NSFNET之前,“IBM不能将其大型主机和最新的工作站与所有研究团体网络连接起来”,但这个项目有望解决这个问题。 NSF喜欢这个计划,并且批准了资金。IBM项目经理Harvey Fraser回忆说:“团队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因为我们拥有资源、高管的支持和成功的渴望。”除了创新态度、团队协作和技术外,IBM、MCI和其它成员为项目带来了业务流程和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每个人都愿意加班工作。有些IBM员工连续几个月内每星期工作100个小时。 IBM将来自全公司的人员组成一个团队,最初由三角研究园区实验室的Jack Drescher带领。他们的想法是建立一个类似福特方式的基地或者装配线,并在项目所在的密歇根州创造一个科研氛围。设备和配件来自IBM和其它公司,例如计算机和外设,它们经过配置和测试,之后部署到各个园区和超级计算机站点。据当时的站点联络员Elise Gerich回忆:“我们将计算机中心的第三层改造成一条装配线.… 最后,整层楼都被配件、设备和箱子覆盖;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部署方式。”事实上,他们共实施了150套系统,其中包含来自Cisco和MCI的数千个机器、配件和通信设备。八个月后的1988年7月,网络上线,将170个网络链接在一起,从而有史以来第一次使学术和科研团体能够跨越整个美国接入高速、可靠且高效的数据网络服务。以前的ARAPANET网络很快关闭,因为新网络运行情况良好。 网络投入运行后,几乎立即出现了容量问题,这要求IBM和其合作伙伴在1989年以及其后继续提供更具创新意义的技术和设备。对IBM来讲,这通常涉及到将新的网络能力融合到各种软件产品中,而且这个过程最终导致在接下来二十年内与互联网相关的软件和咨询服务的发展。事实上,仅这一年,网络流量就增加了500%,这超出了每个人的最大预期。接下来的重大一步是将网络迁移到具有T3能力的骨干网(新一代更高速的数字交换网),并在这一过程中,每个T3节点都使用IBM RS/6000。 容量不断增长。在1988年,仅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的用户接入网络。在1989至1993年间,每年新增十到十二个国家,而1994年增加了21个。到1995年NSFNET被更新一代的骨干网取代时,网络中共有93个国家。随着网络从T1演进到T3速度和技术,网络的响应速度不断加快,而且容量和功能也不断增加。该项目将IBM全面带入到互联网世界,使科学家、研究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和现场机构能够了解新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创新用途。NSF认为这是对该州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是现代互联网的先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