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圆智庵 |
释义 | 圆智庵坐落在城涵古驿道上的三亭地方,俗称“三亭寺”,也叫“猿臂庵”,距莆田县城约三里许,古属延兴里,今为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莘郊社区。 圆智庵,肇建于隋末,唐洗马黄咸重修,是莆田县境内继凤山寺、广化寺之后建成的第三座佛教禅院,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 莆田历史上,由于吴兴绶溪斩蛟龙,裴次元东甲筑海堤,钱四娘木兰建陂坝,南北洋平原逐渐形成,大小村落相继出现。公元983年莆田建城,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文化日益发达,人口迅速增长。作为北洋平原上最早建立的佛寺,圆智庵信众与日俱增,香火渐趋旺盛。经过宋淳熙五年(1178年)、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的二次修建,寺院规模逐步扩大,面貌更加雄伟壮观。寺内供奉三宝佛、南海观音、十八罗汉等,威灵显赫,谒拜者多。 元代中期以后,城涵驿道改由福清钟前过江口桥入莆田境,经涵江、新港、魏塘、东墩、郊下、莘郊、头亭进城。延祜年间(1314~1320年)挖成的沟通木兰、泗华二溪的“兰华汇流渠道”,作为城东、北的护城河;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兴化府扩城,新城墙即立于护城河之西岸上,北门“拱辰门”外,对早前在多处古烟墩废墟上先后建立的宫观寺庙,分别加以改造:“瞻阙亭”改成“北门五帝庙”,并挨其东侧新建“瑞云祖庙”,两庙廊庑相连,前方扩建戏台,合称“头亭”;“果满庵”改称“二亭”;“圆智庵”改为“三亭”;“祥应里坛”作为“四亭”;“灵逊庙”则称“五亭”;从北门到辰南地段,以砻石铺路,组成了城涵驿道上的“十里长亭”,直通涵江。自明、清、民国至解放初,五六百年来,城涵百姓、四方商旅、军民人等出入府城,皆由此路经过,成为通衢大道,行人络绎不绝。三亭圆智庵、猿臂亭,地理位置优越,周围环境清幽,更是休憩、避雨和拜谒、进香的圣地,游客如织,香烟缭绕。 明朝士子陈经邦,少年时代曾拜莘郊学究黄正中为师,日夕步行往返于城里庙前、北门头亭至莘郊中社,在“锦亭里书院”刻苦求学。他每天路过圆智庵时,都虔诚地点香磕拜,后来中了进士,当上国师,官居“礼部尚书”,仍然不忘恩师,盛情邀至京城,觐见万历皇帝,游览风光名胜,师生促膝谈心。良师益友,情深义重,在莘郊民间传为佳话。 隐退返乡后,二人重游三亭寺,见圆智庵已被倭寇毁坏,残破不堪,便商议斥资予以重建。黄正中尽数舍捐出自家位于寺院四围的地产,陈经邦倾囊题缘、多方筹款、全力资助,共同重修圆智庵。在寺院东、西、北新建三排殿阁,增设佛堂,扩大寺宇,塑成五百罗汉,重漆佛像金身,使寺貌焕然一新。其富有特色的“回字形”建筑设计,为后来的改办学堂奠定了基础。 万历四十年(1512年),知县李时荣拨款重建三亭“圆智桥”。新颖的石拱结构,精巧的桥栏石雕,风格独特,广受赞赏。同时,扩建“猿臂亭”,设置护栏石椅,构筑“聚星门”,由邑人书法家林民正书匾,石刻至今尚存。亭宽八米,长五十余米,上有屋顶遮盖,地铺长条石板,可同时容纳数百人避雨、聊天,深得民众欢迎。 清乾隆年间,礼部尚书纪晓岚获悉了莆田孝子郑文炳两度孤身一人千里寻父,从云南省背负父亲骨骸回乡安葬的感人事迹后,即擢请乾隆皇帝恩建“孝子坊”于圆智庵东边的驿道上,纪晓岚亲自撰写楹联,题书刻石表彰: “少寻父长负骸两度滇南殚子职;行格天书传世千秋道左合工评”。竖立在孝子坊两旁,弥足珍贵。由于历史原因,孝子坊被拆毁,牌石移散村中各个角落,作为桥梁、码石等,部分柱石已折断,不甚完整,但坊址基础保留完好,石料均尚存;牌坊上字迹清晰,修复后堪为文物。该石坊系莆田历史上仅有的三座“孝子坊”(宋吴秉、明周鸣鸾、清郑文炳)之一。郑文炳一家的儒孝事迹,同“猿臂亭”两头所建的二座“贞节”坊,成为训导后人的社会道德教材组合,万古流芳,千秋垂范! 光绪十二年(1886年),里人对圆智庵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整修,使三亭寺更显金碧辉煌,名声大震,成了一座古色古香、别具一格的佛门禅院。民国初年,圆智庵被改为学堂,接纳邻近莘郊、荔浦、长丰、濠浦和七步五个村庄的高小学生。解放后,又一度改为蔬菜市场、企业厂房。2OO5年,穿越莘郊村的福厦公路新线建成,在圆智庵的东边与古驿道相交,称荔园大道,使三亭寺的水陆交通更加便利。 寓居雅加达的华侨领袖、享有崇高国际威望的印尼兴安会馆主席关文龙先生,祖籍莆田江口。其父早年曾从圆顶沿城涵驿道进城办事,路过三亭圆智庵驻足歇息时,焚香瞻拜并诚心许愿:日后若得家业昌盛,子孙发达,定当厚谢观音佛祖,为重修寺宇添砖加瓦。关文龙将父亲心愿牢牢记住。本世纪初,国家领导人访问印尼,接见华侨首领时,关文龙和兴安会馆常务副主席卓天贵先生询及大陆宗教发展情况,知悉祖国奉行民间信仰自由政策,欢迎海外华人回国振兴宗教文化和公益事业。二人欣喜万分,随即委托当时正在印尼举行道场佛事活动的莆籍法师释贤灿、释妙涵等,携资返乡重建圆智庵,以偿关父生前之夙愿。 贤灿、妙涵师徒俩归国后,立即着手操办建寺事宜。承蒙莘郊村、拱辰街道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莆田市园林古建筑设计研究开发中心设计方案、绘制图纸,于2006年4月动工构建天王殿、钟鼓楼、拜亭、大雄宝殿、万佛殿、以及僧舍、客房等。主殿为二层混合结构,底层高4.1米,建筑面积386平方米;大雄宝殿高6米以上,彩殿翘角,高大宏伟,前廊之檐桁由关文龙之姑母、九旬老人关大厝题赠,殿前龙柱两对,系青石透雕,刻工精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分别为关文龙、卓天贵两人敬献,格外引人注目;印尼广化寺的善男信女纷纷捐资助建;莘郊弟子及周边信众争先恐后慷慨解囊,认捐石柱、杉料等;工匠齐心协办,共促古刹重光;展群配套完竣,建筑艺术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