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仪
释义

指处皇后及诸妃之下,与贵仪、淑仪等并列,略当于前代的九嫔。见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四、第十五条“官称别名”。等

一、宋妃嫔称号

皇后及诸妃之下,与贵仪、淑仪等并列,略当于前代的九嫔。

二、唐礼部尚书别称

见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四、第十五条“官称别名”。

三、太极

指形成天地万物的混沌之气。

四、仪范

大法

五、镇名“大仪”

史料中的大仪

大仪,古称灵宣镇,南宋韩世忠在大仪抗击金兵大捷后,举行盛大庆功仪式,故名为大仪。

宋史记载,公元1134年(南宋绍兴四年)九月,金兵将领完颜兀术率四十万金兵欲攻打滁州和承州(现高邮),再会师扬州渡江攻打临安(杭州),灭南宋。南宋朝廷一面派使臣北上求和,一面派名将韩世忠驻防镇江,以抗击金军南渡。韩世忠抵达镇江后,并未驻防,而是北渡至扬州,在扬州西北郊(今大仪)包围南下的金军先头骑兵,大败金军,同时会同岳飞部将在天长、承州给金军以迎头痛击,金军溃不成军,惨败后残部北撤,南下灭宋计划受挫。

大仪之战,虽然规模较小,但意义非同一般。为韩世忠戎马生涯中两大战役之一(另一战役为黄天荡之战),也是南宋军队第一次主动出击获得的伏击战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士气,被誉为南宋十三处战功之一,后人评之为中兴武功第一。宋高宗为褒奖韩世忠军兵,在大仪举行盛大庆功仪式,大仪地名由此得来。大仪之战,双飞投入兵力至少两万以上,金军大部被歼,余部仓皇北逃,南宋军队取得显著战绩,因此大仪之战在南宋抗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当代史学家认为,此役可以与1939年9月平型关大捷比肩,韩世忠一战成名,打破了金军(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囿于史料记载简略,史学界研究甚少。

大仪境内古迹较多,由于屡遭兵燹,早已湮没,如青墩、殷墩古文化遗址,属西周时代,距今三千多年,都无从考证,东林寺、三义阁、凤止岭、韩公祠、萤苑等古迹实已难寻。(《大仪文化》一书中有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比较有意思的是,金庸先生在其封笔之作《鹿鼎记》第二回中提及大仪,韦小宝护送江洋大盗茅十八至大仪得胜山,原文为“得胜山在扬州城西北三十里的大仪乡,南宋绍兴年间,韩世忠曾在此处大破金兵,因此山名‘得胜'。”得胜山在大仪何处,现今也无从考证,据传是韩世忠取得大仪大捷后南返的小山头,但大仪境内确实高岗较多(从扬州一路向西北,确有甘泉山,得胜山是否就是甘泉山,有待考证),时过境迁,地名被淡忘也有可能。《鹿鼎记》中还提及得胜山上有“异娼庙”,为韩世忠红粉知己梁红玉之庙,又称英烈夫人庙,扬州青楼女子多去祭拜,故香火较为旺盛,现今此庙也不复存在。

还有,《隋书》记载,隋炀帝曾在洛阳命人们捕捉萤火虫,在景华宫专设征收点,竟然收来了好几斛(隋时十斗为一斛)。杨广晚上出游,几十斗的萤火虫一起放飞,“光遍岩谷”,其壮观可想而知。隋炀帝三下扬州,巡游至江都时,也做过同样的事情。

《维扬志》载,隋阳帝曾下令在江都县大仪乡建专门征收萤火虫的“萤苑”。“萤苑”在什么地方,无从考证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律《隋宫》对此事感慨万千: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于今腐草无萤火”,是不是因为杨广当初的穷极捕捉,弄得萤火虫也绝了种?“终古垂杨有暮鸦”,要不是隋阳帝早已成鬼,暮鸦哪敢在锦帆蔽空的运河边上的垂杨上歇息?

古镇大仪

巧合的是,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为朱德元帅故里、张思德家乡,仪陇县也有一古镇,同名大仪,境内大仪山挺拔俊秀、郁郁葱葱,其“大仪叠翠”为仪陇地方旅游名胜。 说大仪,不得不说大仪的牛市。牛市和当时的陆陈行(粮食行)、杂货行、国药店(中药店)、布行一样都属于专业交易市场,其中数牛市最负盛名。

大仪地处丘陵地区,农耕时代,牛是必不可少的生产力,有“一头牛,半劳力”之说。大仪与牛极具渊源,清光绪年间,大仪牛市与徐州、丹阳并称江苏三大牛市,鼎盛时期(民国初年~抗日战争),每集上市菜牛、耕牛逾万头,成交率达70%左右,最高交易量超万头。交易的牛多,牛行(旧称牙行)也日渐增多,全镇有百余家以此为生,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曹安山、曹安有兄弟所经营的曹记牛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