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叶凤尾 |
释义 | 植物形态凤尾蕨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 根状茎直立,有条状披针形肉褐色鳞片。 叶2型,丛生,叶柄禾秆色,光滑;能育叶卵圆形,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1回羽状,但中部以下的羽片通常分叉,有时基部1对还有1~2片分离的小羽片;羽片或小羽片长15~25厘米,宽6~8毫米,条状披针形,顶部有锐锯齿;不育叶同型,但羽片或小羽片宽1~1.5厘米,边缘有锐尖锯齿。 孢子囊群线形,沿羽片顶部以下的叶缘连续分布,囊群盖狭条形,灰色,膜质。 生于林下阴湿处或石灰岩缝中。 分布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及陕西、西藏等地。 大叶凤尾的功效介绍大叶凤尾 (《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双凤尾、金鸡尾(《西藏常用中草药》),凤尾草、大叶井口边草、狼牙草(《陕西草药》),井口边草、井边草(《云南中草药选》),杂玛冬罗玛切瓦(藏名)。 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蕨的全草。 采集全年可采。 鲜用或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性味甘,凉。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平,味甘。 ②《陕西草药》:味咸,性寒,有小毒。 ③《云南中草药选》:淡,凉。 功用主治-大叶凤尾的功效清热,利湿,祛风,解毒。 治黄疸型肝炎,泻痢,水肿,淋浊,月经不调,喉蛾,汤火伤。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除湿,止血生肌。 治咳嗽,淋浊,痢疾,水火烫伤。 ②《陕西草药》:驱风镇静,调经活血,解毒消肿,止痢通淋。 治口眼歪斜,蛇犬咬伤,热淋,泻痢,胸腹胀痛,月经不调,干血痨。 ③《云南中草药选》:清热,利尿,除湿,止痢。 治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扁桃腺炎,痢疾,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毒蛇及狂犬咬伤肿痛:新鲜凤尾草捣成泥膏,敷贴伤处。 (《陕西草药》) ②治口眼歪斜:凤尾草三钱。 水煎服。 (《西藏常用中草药》)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