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窑龙泉窑遗址
释义

大窑龙泉窑遗址是中国宋代至明代龙泉窑的代表性窑址。在浙江省龙泉县西南小梅镇东北10里的大窑村一带。西起高际头村,北迄坳头村,在沿溪10里的山坡上,共发现窑址53处。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兴盛于南宋至元初。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各地制瓷业的兴起,龙泉窑逐渐衰落。清代中叶以后停烧,历时七、八百年。属南方青瓷系统,是宋元时期著名窑场之一。

遗址简介

大窑龙泉窑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今浙江省丽水市及其周围的武义、永嘉、文成、泰顺等县。

大窑龙泉窑址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址,以龙泉县境内的窑址最为密集,有300多处,其中瓷器质量最好的窑址多集中在龙泉县的大窑村一带,这里是龙泉窑的中心,故而统称为“龙泉窑”。始创于北宋早期,南宋晚期极盛。早期生产盘、碗、壶、炉、瓶等,普遍以刻花为主,蔑纹趋减少,釉较薄,晶莹透明,并逐步形成自已的风格。晚期的青瓷代表为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色的顶峰。白胎瓷占绝大多数,为龙泉窑系的特点。

历史沿革

大窑龙泉窑早期受越窑、瓯窑和婺窑的影响,烧制与三窑特征相似的瓷器。南宋中期以后,烧制了有自身特点与风格的梅子青、粉青釉,青瓷釉色的质地达到完美的程度,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从此窑场数量成倍增长,生产得到很大发展,终于形成一个新的青瓷窑系,影响遍及江西、福建等地, 产品远销东亚、东非、阿拉伯诸国,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大窑窑址生产的产品工艺精湛,质量高,为龙泉窑其他窑址所不及,是龙泉窑的中心。20世纪20年代,龙泉窑窑址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陈万里于1928~1940年间曾多次对龙泉窑窑址进行调查。1958和1981年两次文物普查中,文物考古工作者对龙泉窑窑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1959~1960年对大窑龙泉窑窑址进行了发掘。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窑址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址,以龙泉县境内的窑址最为密集,有300多处,其中瓷器质量最好的窑址多集中在龙泉县的大窑村一带,这里是龙泉窑的中心,故而统称为“龙泉窑”。

龙泉县位于浙江省的南部,瓯江的上游,瓷土矿藏十分丰富,河流的两岸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盛产烧瓷用的燃料——松柴。瓷窑可利用溪流的山坡选址,制瓷原料可依赖廉价的水碓粉碎并加工,成品也可从瓯江顺流而下运到温州,瓷器的输出十分方便,这些都是对瓷业生产十分有利

的条件和环境。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盛极于南宋晚期,北宋至南宋初年,主要生产盘、碗、壶等日用品,制作工整,普遍使用刻花,并辅以蓖点纹、蓖划纹及波浪纹、云纹等,釉层比较薄,釉色青中泛黄。

到了南宋中期,出现了炉、瓶、渣斗、塑像等物,且每种器物又有多种式样,装饰以刻花为主,碗内刻云纹的较多,釉层晶亮透明,已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瓷器是龙泉青瓷的最为有名的产品,约始创于南宋晚期。釉层丰厚滋润,色泽晶莹,特别是梅子青,色调可与翡翠相媲美。此期器物的造型更加多样化,而且还出现了模仿玉器的琮,模仿铜器的鬲、觚、觯、投壶等,说明龙泉窑的青瓷已经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喜爱。

龙泉窑发展至元代,开始较多的烧制大件品物,这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各地制瓷业的兴起,特别是景德镇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些技工纷纷迁走,另行建窑,龙泉窑开始走向衰落。

窑炉和窑具

窑炉有龙窑和阶级窑两种,上部已残。宋元时期的窑炉均为龙窑,依山坡建造,窑身狭长,前后倾斜。前端为火膛,中间为窑室,后部为排烟室。火膛平面呈半圆形。窑室前墙正中开狭长的火门,火门下有进风口。窑室似斜长的甬道,宽 2米左右,窑底呈斜坡状。两侧窑墙用砖或匣钵砌筑,墙中开设窑门。窑门和投柴孔的数量,视窑的长短而定。排烟室由烟火柱墙和后墙组成,烟火柱墙有出烟孔,排泄窑内的烟与废气。在大窑遗址发现一座南宋时期的龙窑,共有 9个窑门,其中8个开在东壁,1个开在西壁,且与烟囱接近。可以看出当时装窑和出窑都集中在一边。这和场房、出入道路有关。至明代,窑炉结构有了变化,出现了半倒焰式的阶级窑。已发现的一座早遭破坏,仅见尾部两室和一个烟囱。窑体前宽后窄,室与室之间有二堵挡火墙,前一堵下部砌有烟火弄 7个,后一堵挡火墙用匣钵砌成。有了挡火墙,使火焰的流向由平焰改为倒焰,使窑内温度均匀,延长保温时间,宜于烧制大件器物。 窑具有2大类:一类是盛放坯体的匣钵和垫座;另一类是用于间隔坯件和匣钵的垫环、垫饼等。

南宋时期的作坊遗址发现一处。有场房、淘洗池、炼泥池。场房为三开间瓦屋,是窑工居住、堆料、制作和烘烤的场所。淘洗池 2个,炼泥池 1个,在场房后壁,四壁用砖砌成。

产品

北宋早期有五管瓶、双耳瓶、执壶、碗、盘、洗等,白胎青釉,装饰使用纤细的划花。北宋中晚期产品以碗、盘为主,另有瓶、罐、钵和执壶等。灰胎,青黄色釉。普遍使用刻划花,纹饰有水波、云纹、莲瓣、牡丹、焦叶、篦纹等。南宋前期,除继续生产上述产品外,出现了炉、渣斗、塑像等新器形,而且每种器物又有多种式样。装饰仍以刻划花为主,其中碗盘内常刻莲花、荷叶,有的花口碗内刻云纹,内底印阴文“河滨遗范”或“金玉满堂”。这时的瓷器胎体厚重,圈足宽矮,青釉,釉色透明匀净。南宋后期,是龙泉窑艺术成就的高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功地烧造出薄胎厚釉青瓷。其中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是它的代表作。胎色可分为白胎和黑胎二类,白胎居多,黑胎较少,黑胎青瓷系仿南宋官窑的产品。器物造型此时更丰富多样,甚至出现了仿玉器的琮,仿青铜器的鬲、觚、觯、投壶等。元代龙泉窑生产规模扩大,品种增多,器型和装饰有新的创造,产品渐趋厚重,釉层较薄,呈青色,生产了大量大型瓷器,有高达 1米左右的花瓶和口径达60余厘米的瓷盘,这标志着当时制瓷技术的新成就。装饰手法繁多,出现了点彩、印花和镂刻等新的作法。花纹题材广泛,不少器物上印有八思巴文以及福、禄、吉、吉祥等字。明代中叶以后,生产规模小,产品胎粗釉薄,器形呆板,质量粗糙,青釉多浑浊、灰暗。

考古发掘情况

2007年1月20日下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和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龙泉窑考古发掘新闻发布会。会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曹锦炎宣读了龙泉窑考古发掘的专家论证意见,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徐苹芳作了点评,相关领导和专家对记者提问作了回答。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叔,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龙泉窑考古队队长沈岳明,龙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炳东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龙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蓝伶俐主持。经专家论证,确认这个窑址是明代宫廷用瓷的产地。这次龙泉窑“大发现”,颠覆了此前“龙泉窑至明代已衰落”的说法,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业内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在学术上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市博物馆联合对龙泉大窑枫洞岩遗址进行了主动性的考古发掘。从2006年9月14号开始,此次发掘已开展了4个多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7年1月19-20日,在龙泉市召开了龙泉窑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对枫洞岩窑址发掘清理的遗迹和出土遗物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论证。

本次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清理出了一些重要的遗迹:计有窑炉遗迹8座(包括龙窑和馒头窑),房屋遗迹6座,储料池3座,辘轳坑2个,水沟13条,古代道路10条,古代石墙、匣钵墙21条。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包括瓷片、窑具和工具等,总数计有五十余吨,其中完整和可复原的器物有近万件。

专家认为,本次发掘清理出的重要遗迹,填补了陶瓷考古的某些空白。清理的龙窑保存基本完整,包括至少由7次叠压打破关系构成的一处龙窑,说明这处窑场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持续生产,反映了悠久的烧制历史。由于窑炉还保存有相当完整的火膛、炉栅、烟道、投柴孔、通风孔等部分,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龙窑遗迹,窑的结构与以往南方地区发现的龙窑都有所不同,体现了龙泉青瓷生产的特殊工艺,为研究龙窑的发展和龙泉窑的烧成工艺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专家认为,此次发掘揭露了明确的明代初年的地层。出土的遗物为人们重新认识明代龙泉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提供了新的素材。发掘中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包括元代和明代地层堆积,有清楚的叠压关系。特别是由于地层中出土了多件纪年器物,可以明确地确定明代初年的地层,其中出土的大量器物从器类、器形、和装饰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对明代龙泉窑的认识。以往对明代龙泉窑的生产情况很不清楚,大多认为明代龙泉窑已经衰落,通过此次发掘,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明代龙泉窑的生产规模和水平,明代是龙泉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

此次考古发掘找到了龙泉窑在明代烧造宫廷用瓷的实物依据。专家确定这处窑场的生产性质为:承接官府订货生产官用瓷器的窑场。本次发掘在明代初年的地层中出土了一批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形庞大的瓷器,其精美程度是以往龙泉窑瓷器中少见的。有大墩碗、菱口大盘、杯(高足杯、爵杯)等。其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法也异常丰富,装饰纹样中不仅有五爪龙纹,还有许多纹饰与景德镇御窑厂明初的官窑器物十分相似,根据文献记载,可以认定是来自中央政府的同一“制样”,是龙泉窑为官府和宫廷生产的器物。这样的器物在清宫旧藏中和明初南京城的某些遗迹和功臣墓葬中也有发现,还见于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宫和东非的古代遗址中,说明这类官用瓷器不仅供皇家使用,还用于官方的赏赐。这类官用瓷器的生产时间大体从洪武到宣德年间,也对文献中关于处州烧造宫廷用瓷的记载,作了很好的诠释。由于在同一原始地层中同时出土有官、民两类器物,结合文献记载,专家推断这处窑场应该是当地的著名窑场,承接了官府的订货,为明代中央政府生产官方用瓷。

目前考古发掘工作仍在继续进行,野外考古发掘将于2007年2月中旬结束。大窑龙泉窑遗址岙底片枫洞岩窑址考古发掘今年结束后,2007年3月份开始对发掘出土的遗物标本进行整理,此项工作将持续一年时间。计划2008年出版该窑址的考古发掘报告,之后浙江省考古所将出土文物标本按法定程序大部分移交给龙泉市博物馆收藏展览。

在考古发掘的同时,龙泉市政府加强了对发掘点的窑址保护工作。目前,根据省文物局的意见,龙泉已请省考古所专家做保护方案。由于该发掘遗址环境好,发掘遗迹分布层次感和可看性强,有利于窑址的保护利用,专家建议把枫洞岩窑址发掘地点列入重点展示规划,并作为重点旅游线节点开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