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元倪瓒江岸望山图轴 |
释义 | 基本资料【名称】元倪瓒江岸望山图轴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 1363年(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 【作者】 倪瓒 【规格】 该幅111.3x33.2公分;诗塘18.3x34.1公分;全幅60.2公分 【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简介主题与关键字: 春景、江河、湖海、寒林、枯树、松、竹、亭。 石渠宝笈续编(狮子林),第七册,页4027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216-217 故宫书画图录,第四册,页279-280 此画曾经由卞永誉﹑梁清标及安岐等鉴藏家所庋藏。吴升﹐《大观录》(四)(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70)﹐卷十七﹐页2117。 此画倪瓒六十三岁(公元1363年)作。山上长皴,未成折带;远树横点,神似大痴。盖云林本学董源,而又幼於黄公望三十三岁,故不能无影响也。此画本为赠行而作,受画者由水路往会稽,故所画系舟中望两岸之景,受画者为谁,已不可知。上款惟允二字,系画商妄改,藉增此画身价。 艺术赏析此画为倪瓒六十三岁(1363)作﹐由画上题诗﹐知为赠行而作﹐受赠者由水路去会稽﹐因而画舟中望两岸之景。款上称“并写江岸望山图奉送惟允友契之会稽”﹐惟允为陈汝言之字﹐但“惟允”二字﹐与其他题诗之字比较起来﹐笔迹不似﹐疑系后人妄改﹐藉以增加此画之身价。 倪氏早年从董巨入手﹐五十几岁时,山石全用披麻长皴﹔至六十岁则渐入荆关,笔简气壮。晚年则是明显的折带皴法﹐呈现静穆萧疏的风格。该幅画高树空亭﹐隔岸望山﹐山上长皴﹐未成折带﹐利用苔点﹑深浅皴法及留白的运用﹐将山石立体实感呈现而出﹐气势雄壮,与其晚年渴笔皴擦之冷峻坚实的山石较不同。清吴升曾评此画:“皴法全用大披麻﹐得巨然神髓。迂翁画大抵平远山峰﹐不多作树﹔似此高崖峭壁﹐具太华削成之势﹔大小树点叶纷披﹐都非向来面目﹐乃知此翁绘妙中扫空蹊径﹐有如许大手笔也。” 作者简介倪瓒(1301-1374)一作(1306-1374)元代杰出画家。字元镇,号云林,别号有牛阳馆主、萧闲仙卿,东海瓒、瓒、奚元朗、元映、海岳居士、幻霞子、如幻居士、净名居士、无住庵主、沧浪漫土、荆蛮民、曲全叟等,以云林两字最常用,人皆称为云林先生。元锡(今属江苏)梅里镇人。倪家富有资财,性情狷介,自幼好学。亦有记载说他性情敦厚,慷慨助人。清高绝俗,胸襟淡泊。家藏古书极多,尝筑清阁,收藏古代名人书画。他善画山水,初学董源,书画秀逸疏淡,工力极深,自成一家。画法特点,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用笔善用侧锋,多画折带皴,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以淡泊取胜。他的画天真幽淡,诗文精雅,书法隽美,自然数诗书画三绝。亦善画墨竹,笔法挺拔,疏朗有致。他善用侧锋干笔皴擦的画法,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巧。作品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