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雁气功三叉螺旋功
释义

大雁气功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气功功法之一。属道家昆仑派长期秘传的一套高级功法。最著名的传功者是晋代高僧道安。到现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大雁气功现代传人场梅君老师本着“大雁气功要为人民”的思想,于1979年开始在社会广公开传授。

简介

“大雁气功”是一套内容丰富的功法体系,它包括了动功和静功两大类。其中动功主要有:“大雁气功前六十四式”、“大雁气功后六十四式”、“大雁掌”等功法;静功有“五行静功”、“遥视练丹功”等功法。

大雁气功的动功是模仿大雁的形态、动作、起居、习性,按照气在人体内运化的原理编排而成的一套功法。它刚柔相济、舒展自然、轻松和谐。习功时自有一种飘飞如雁感,心胸豁达,神情安泰,美不胜收。

大雁气功三叉螺旋功(动功) 全面导通经脉和络脉,螺旋行气,调节神经中枢(三叉神经区),沟通人体上下内外表里,畅通气血。内治五脏六腑,外治筋骨皮肤,效果显著。尤其对贫血症、血小板减少等效果较佳。整套功法是利用动作的上下、前后、左右、向内、向外;升降开合,动静相间;吸收天地之气;收贯、排泄、补虚、泻实,以达到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路、保持经路畅通无阻,祛病强身之目的。整套功法、安排造型优美,舒展大方,从大雁清晨醒来、展翅、抖膀飞向天空,一路上捞月、望月,直到落下来瞰水、寻食,以至寻窝安睡。动作连贯,易记易练。实践证明,它具有疏通经路快、得气快、袪病健身快和不出偏差的特点。

行气特点

三叉螺旋功是用动作导引在全身进行螺旋行气。这套功的行气特点,完全体现了杨梅君老师关于“气功解剖”的理论和应用方法。此功的动作结构可使“内气”沿着人体上下表里交互循环。人体上的经络纵横交错,而且联络表里,贯穿人体脏腑和四肢百骸,是一个整体的网络系统。螺旋行气正是体现了人体经络和脏腑里真气(生物能量)运行的自然规律,使经络真气与脏腑气相济相容,盈满全身,随着动 作的变化,内气可以四通八达。练功后,全身气血畅通,使整个机体得到充分的濡养。

整套功的动作结构全面、柔和、优美。人体上主要穴位,上,中、下三焦所有脏腑以及手足阴阳经脉都得到锻炼。在步法上,除按一字八卦”正反向进退外,还串插“舒肺腑四方转”和“空中捞气走一圈”两节按乾坤八卦方位的动作变化,收功前的最后两节动作“全身经络旋又旋”和“百会涌泉大循环”则达到了真气螺旋运行的高潮,收功后内气还在旋动,达到疏通全身,濡养机体组织的效果。

基本机理

三叉螺旋功运用螺旋导引(身手形多为形成螺旋行气的动作),结合纳运八卦,促使“气行螺旋转,三叉神经(气脉)开”,从而激导“全身经络旋又旋,百会涌泉大循环”的气场效应,通导内外关,打开大小关节(大关节为肩、腕、胯、踝;小关节为十指和十趾的各关节),神经转,进气得自然,气沿人身上下表里交互运行,经络气场与脏腑气场相融相济,混元运化,四通八达。内掌(滋补)五脏,外掌(濡润)筋骨皮,全身气血畅通,濡养滋润全身组织。

功效

此功的治病效果是:“内掌五脏”(掌”为掌握、控制、治补之意),“外掌筋骨皮”,对心、肺、肝、脾、肾五脏及六腑有良好的治补作用,对皮肤病、关节病、肌肉组织损伤也有良好疗效,同时具有优化神经中枢、活动全身、疏经活血的优异作用,对老年人的健身、养生尤其适合。

口诀

螺旋转——三叉开——至内关——开外关大关节(跨,膝、肘、踝)—小关节(十指、十趾各关节)—神经转—进气得自然—消除病态—走内关从口诀可以看出,此功以“螺旋转”、“关节开”、“神经转”、“内外关开”,带动内气循全身螺旋运转,并开通三叉神经区,构成了“三叉”“螺旋”,使真气循行全身脏腑、络、筋骨和肌肤组织,“三叉螺旋”也就形成整套功动作结构的控制中心。

同时,最为关键之点是“进气得自然”,即通过动作传导气功意念(控制信息),绝不能用思维意念干扰内气的循环,这是大雁气功相区别于其它派功法的最突出特点。

功法

起势

1、预备式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两臂稍内屈,双手自然垂于体侧,手心向里,口微闭,舌舔上腭,眼平视前方。

2.一叉肩右脚上前一步,脚掌前外侧着地,身体向右转45度,双臂微向身体两侧张开,手势不变,眼平视前方。

3.二叉圆左脚上前一步,脚掌前外侧着地,重心在右脚,身体向左转45度,体朝正前方。同时,两手上提,指尖相对,约一尺,臂微屈,成抱球状置于胸前,距胸1.5尺左右,与膻中穴同高。眼向前视。

4.三叉旋右脚上前一步,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双手下放,手心朝上从带脉向后划弧转向前,成圆置于小腹前,两手虎口张圆,相对,掌心朝里。眼平视前方。

抖翅

5.三里到内关左脚上前一步,左手抬起与肩同高,划弧捞气,同时身体下屈,左手从小腿足三里处向上捞起,身体随之上抬,转向右侧45度,左手手心置于右手腕之上,眼视左手。然后经右手腕上抹经内关至肘内侧曲泽部,右手向上翻转,左手沿手阳经外关转向右手背,身体向右转45度,右手再从左手背外侧向上抹,经外关到肘,左手臂外翻成手心向上,右手再从左臂内侧经内关至手心,两手相对约三寸,成抱球状,身体再转向右。两手抱球时,注意左右转腰。

6.剑指到涌泉双手随身体一起转向左侧45度,两手仍抱球,手心翻到右手在上,向前右方出右脚,双手再翻转成左手在上,成一揉球动作待双手转至左侧以后,右手成剑指,指向右足涌泉,体转正,左手放于体侧左带脉处,手心向上。

7.三里向上贯左脚上前一步,两脚平行,屈身45度;两手手心朝上,从腿外侧足三里处捧气经腹前,向上过印堂。

望月

8.一定到螺旋两手从带脉向后下划弧至胸前,两臂前伸,双臂弯曲。双手收至胸前,手背相贴,再手指向下顺腹部下插,再翻掌划弧,重复上述动作共做三次。

9.螺旋至百会两手捧气从腹前上举过头,手指相对,掌心过头顶后翻向下,距百会2~3寸。

10.百会到风池两手指相对,从脑后下行移至风池稍停。

11.风池向下贯两手继续从脑后移绕过肩头至胸腹部自然向下垂于两侧。

12.双手沉脾关左脚上前一步,脚掌前外侧着地,两手捧气,然后翻掌手心向下,双手重叠,左手在右手外,相距2~3寸,在脾关前逆时针旋转三次,后两手合掌上举,击左肩一次,拍打一次,然后合掌下落、撞击、拍打左大腿各一次。接着出右脚,动作同上,唯左右相反。

13.环跳旋左脚上前一步,两脚平行,双手分别置于臀部两侧,劳宫对环跳,逆时转9次。

14.命门走关元身形不变,左手置于小腹前,手心向下,合谷对下丹田,右手置于命门后,手心向上,合谷对命门。左手下压,右手上托各三次,而后右手置于小腹前,手心向下,合谷对下丹田,左手置于命门外,手心向上,合谷对命门,下压上托各三次。

寻食

15.舒肺腑四方转身形不变,双手手心朝里,在小腹部向上提至胸前,然后抬头后仰,两手向两侧分展,手心朝上。随之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外旋45度,右手从胸前直臂划大弧与左手合掌,顺左臂内侧拉抹经胸部并向右伸展,眼看右手。然后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外旋45度,左手直臂划大弧与右手合掌,顺右手内侧拉抹经胸部并向左伸展,眼看左手。沿手臂拉抹至胸部时头和身体后仰。之后,身体转向左侧,左脚转45度,右脚跟上一步,两脚平行,手心向里,落于小腹前。重复上述动作,然后再转向后侧,右侧,重回到前侧,每次转90度。重做前述动作,第四次转回原方向,双手回收到小腹前。

16.转身回头心里宽退右脚,向右后转身180度。同时,右手从左肘下云手,随着转身而上提至头右前方与额同高,左手降至左肾俞,合谷朝里,然后右手变为剑指,身体向右后转体70度,右手亦外旋划弧,并下落至肾俞,合谷朝里。然后出左脚,手变剑指,做前述同样动作一遍,这样连续左右共走七步,动作同前。

17.双手贯气胃、脾,肝上右脚,两脚平行,双手回收到小腹前,然后翻掌捧气至胃,再手心朝里,双手从胃移至牌区,并经小腹移至肝区。先后共做三次。

18.空中捞气走一圈出左脚至左前方外旋,身形随着左转,走简易八卦步,同时,左手上提,手形呈荷花形,手心向下捞气旋落至肾俞;再出右脚,脚掌内扣,身形随之再向左转,手势同前。先后共走七步,第七步落至左脚,身形回到原位。

落翅

19.十指相对虎口圆右脚向前与左脚平行,双手在小腹前相抱,虎口张圆,两手指尖相对,手心朝里。

20.七窍三叉神经开身形不变,双手上举,两手劳宫对耳尖上率谷穴,而后双手同时从前向上向后再向下旋转三次,劳宫穴始终对准率谷穴,双手下落到腹前,掌心相对,出左脚两手相对开合三次,而后成抱球状,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并搓掌,左手迅速上提至耳尖上,手心对率谷穴,右手同时下砍落至环跳,手心朝里,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左腿成弓步,然后再上右脚与左脚平行同肩宽,双手上提,对耳尖上率谷穴位旋转三次,方向同前,上右脚,同时双手下落至小腹前,重复上述动作,唯方向相反,共做三次。

21.剑指双风贯耳塞右脚后撤一步,身体右后转180度,右手从左肘下向右体侧展开,身体下屈,腿成歇步。左脚跟提起,双手成剑指,指尖相对。在小腹前开合三次。然后迅速提手上旋,剑指指向耳塞,身体起立出左脚,动作前。

22.周身经络旋又旋身体站立,右脚向前成双脚平行,双手在小腹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上,而后右手内旋向外成螺旋状上转至头顶,再下旋至小腹,身体随之转动,手心始终向上,共旋转三次。而后左手作与右手相同旋转动作,唯方向相反,共做三次。然后,双手同时向右后旋转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成螺旋向上向.前再回到原单位共转三次。而后,双手同时向左后旋转,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成螺旋向上向后,而后向前转至原位,共转三次。

收势

23.百会涌泉大循环双手臂向体侧平举,手心向下,垂肩坠肘,提肘上飘搧动共七次,身体随之轻微升降,双手在身体前方下按至地,身体前屈,而后,双手在腿后提起,手朝里至臀部,双手分开上举至头顶百会穴,十指相对,劳宫对百会,而后,双手再随身体前屈下擦至地,重复上述动作三次。

24.收气到丹田身体直立,双手捧气,从身体两侧上举至头前抱气,沉气至丹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