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堰垱镇 |
释义 | 澧县大堰垱镇地处澧阳平原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总集雨面积5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03万亩。境内山区盛产膨润土等资源。集镇距县城22公里,省道S302线穿境而过,县道垱曾公路横贯东西,交通极为便捷。全镇辖4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 基本情况概述大堰垱镇始建于明末清初,迄今300多年,位于澧阳平原腹部、涔水之滨,是澧县第二大建制镇。全镇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738亩,其中水田38531亩,山林8073亩。辖1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000人,其中农业人口27287人,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6.9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17亿元,财政收入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5元,比上年增长12%,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省文化厅授予“渔鼓之乡”称号。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具有非常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田园如画,水旱无忧;具有十分便捷的交通条件,南距县城20公里,北距金罗火车站9公里,S302线省道、X008线县道及垱曾公路交汇贯穿全境,是澧阳平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经济发展工业发展迅速。现有企业40家,其中固定资产上千万元的4家,共安置就业4500多人,2009年工业总产值4.8亿元,形成了以膨润土、建材、化工为主要产品的支柱产业,境内丰富的膨润土资源成功打造了膨润土加工业航母。 农业特色突出。粮、棉、油传统农业更加巩固提高,高效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全镇种植葡萄2000亩,实施“种三产四”优质稻示范工程10000亩,兴建以沈家村万头猪场为代表的规模养猪场13家,以恒盛棉业为龙头的公司加农户的订单农业稳步形成。 基础建设集镇建设加快。城区现有面积3平方公里,各项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不断加大集镇建设管理力度,投资600多万元实施亮化、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工程,使集镇经营、卫生、交通秩序规范有序,面貌大为改观,品位大幅提升。 新农村建设显著,全镇硬化通村公路35公里,通组公路20公里。硬化率分别达到95%、70%;硬化防渗沟渠总长60公里。村主干道栽种风景树木4000株,修建沼气池400个,修建“三格式”化粪池200个,为1万多人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了全覆盖。 文教卫生教育盛名远扬。全镇9所中小学校,在校师生3000多人,入学率、升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均达100%,体现义务制教育成果的中考成绩,连续8年在全县名列前茅,2009年中考被澧县一中正取61名,再创历史新高。 卫生稳步推进。坐落于大堰垱镇的澧县第五人民医院,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齐全的医疗设施,开设10多个专业门诊和住院部,设有病床98张,为澧县和临澧两县5个乡镇10多万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保障服务。 社会事业根据澧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发出的《澧县学校及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护犊行动方案》精神,大堰垱镇党政部门自11月上旬开始,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进行一次集中整治,打掉了危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黑恶势力,清理收缴了一批管制刀具和危爆物品,规范了校园周边“三室两厅一吧”经营秩序,杜绝了“黑校车”和“黑出租车”揽客营运行为,创造了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和育人环境。 发展大堰垱镇地处澧阳平原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总集雨面积5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03万亩。境内丘陵区盛产膨润土等资源。集镇跟县城22公里,省道S302线穿境而过,县道垱曾公路横贯东西,交通极为便捷,全镇辖4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过到了3956元。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策围绕“工业立镇,民营富民”战略目标,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三创”精神,着力推进工业化,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推进和谐大堰垱镇建设,全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开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一是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近几年来,全镇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新上了一批象星星社会福利铸造厂、清泥潭水电站、建源石膏粉厂等一批重点企业,原有骨干企业新恒昌公司,五星纸品厂也不断做大做强。新上项目年新增工业税收50万元,新增工业产值3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600多个。二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村通”、农村改水改厕、沼气建设工程效果明显,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完成渠道硬化5.5万米,整修道路1.1万米,受益村达19个。受益面积3万余亩。建成高效农业示范小区2个。总投资924万元,新建了占地318亩的联富葡萄休闲农庄——澧县城头山葡萄庄园。该庄园是一家集优质(提子)生产、生态和观光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庄,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园。三是搞活集镇发展机制,小城镇建设有新突破。自筹资金完成了城区下水道整修、46个沉井清淤、路灯添置与维修、街道绿化及垃圾运输道路的整修。激活民间资本,投资200万新建了服装城,完成了1300平方米七彩园生活超市的扩建。争取上级资金,完成了“文革桥”改造,集镇高压网改、集镇客运站建设等。完成了西街社区服务平台建设,西街社区文化大院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文化大院”并授牌。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计划生育、综治维稳、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武装、民政、残联、教育、卫生、文化、工会、青年、妇女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近几年来,大堰垱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常驻德市文明村镇”光荣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目标管理红旗单位”光荣称号。大堰垱镇优越的地理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特产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社会环境,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良好基础。镇党委书记刘德平、镇长刘显武率全镇人民,竭诚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莅临指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