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豫华38 |
释义 | 品种名称:豫华38 审定编号:黔审草2009002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草业研究所用我省野生的纳雍鸭茅作亲本材料,采用一次混合选择法定向培育而成。 特征特性:黔草4号鸭茅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系,入土深度110厘米;杆直立,丛生,高65~108厘米;叶鞘无毛,闭合达中部,上部具脊,叶舌长约6毫米,顶端撕裂状;叶片长36~42厘米,宽0.50~0.85厘米,圆锥花序开展,长15~25厘米,小穗多聚集于分枝的上部,一般含2~5朵花,长5~7毫米,颖披针形,先端尖,长4~6毫米,具1~3脉,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顶端短芒长约1毫米;颖果长卵形黄褐色;在独山10月15日播种,10月27日出苗,次年2月16日分蘖,3月21日拔节,4月下旬开花,6月上、中旬种子成熟,种子较小,千粒重约0.85克左右。拔节期粗蛋白含量15.81%,粗脂肪5.78%,粗纤维23.76%,无氮浸出物41.48%。耐热,抗旱,耐贫瘠,较抗病虫害。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在贵州省的独山、凯里、六枝区域试验,二年平均鲜草产量4212.2公斤/亩,与对照品种宝兴鸭茅相比增产15.33%,种子产量26公斤/亩。 栽培技术要点:单播刈割草地栽培要点:整地宜精细,春、秋季播种均可,以秋播最好,一般10月中旬播种,条播,行距30~33厘米,亩施农家肥15000~30000公斤,播种量15.0公斤/公顷,播种深度1~2厘米,播后覆土宜浅,该品系在牧草生长期对氮肥较敏感,在雨季前施氮量165公斤/公顷(每次刈割后),在黔南喀斯特山区海拔1000亩左右的地区种植第一次刈割在初花期进行,以后刈割在植株生长至50厘米以上均可,年刈割利用5~6次,年鲜草产量可达67500公斤/公顷以上,每次刈割留茬高度约6厘米为宜。若放牧利用,植株长至35cm以上即可利用,放牧利用后宜追施尿素150~165公斤/公顷,以利再生。混播放牧草地栽培要点:与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条播和撒播均可,在贵州适应种植山区播种约9~12公斤/公顷,播种宜浅,也可用腐熟农家肥覆盖。适当中耕除杂,每次利用后都应施些适量氮肥,以利再生,提高生产能力。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海拔900米以上的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