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玉米枝孢穗腐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玉米枝孢穗腐病病原中文名称:多主枝孢 病原拉丁学名:Cladosporiumherbarum(Pers.)Link. 病原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枝孢属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寄主:玉米 危害部位:果穗 传播因子:种子、玉米病残体 为害症状果穗上散布具黑色至墨绿色污斑或条斑的病粒。附着在穗轴上的籽粒近脐部首先变色,然后上部出现污斑,但很少到达顶端。贮藏时发展为穗腐。 形态特征Cladosporiumherbarum(Pers.)Link.称多主枝孢,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丝孢目、暗丛梗孢科、枝孢属真菌。常形成子座。分生孢子梗丛生,榄黑色,顶端或中部常有局部膨大,长250um;分生孢子长圆形、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浅橄榄色,表面密生细刺,单胞或双胞,0~1个隔膜,大小5~23×3~8(um),多数为8~15×4~6(um)。该菌多生在草本、禾本科或木本植物上或土壤及空气中。 有性态为Mycosphaerellatulasnei.称图拉球腔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球腔菌属真菌。 有性态不易产生,通常以无性态多主枝袍Cladosporiumherbarum.为害小麦、大麦、高粱、玉米、水稻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引起黑霉病。子囊座黑色,壁厚,瓶形,有短颈,150~250×100~150μm。子囊圆筒形,80~120×15~20μm。子囊孢子椭圆形,两端钝,一个隔膜,上部细胞略大于下部细胞,18~28×6~8.5μm。 传播途径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从生长破裂处侵入籽粒冠部,繁殖危害。 发病条件冷湿条件易发病。 发病因素(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地,土壤得不到深耕,耕作层浅缺少有机肥;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衰弱,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苗期低温多雨,成株期高温、高湿或长期连阴雨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穴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及时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10)及时喷施除虫灭菌药,防治好蚜虫、灰飞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虫,断绝虫害传毒、传菌途径;防止病菌、病毒从害虫伤害的伤口进入而危害植株。 (11)高温干旱时应经常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二、生物防治: (1)浸种剂: 80%抗菌剂402水剂50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 (2)发病时喷施: 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 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 (3)药土: 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份+适量杀螟丹粉剂+30份干细土 干旱缺水地区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点心叶,防效80%左右 三、化学防治: (一)拌种剂: 用种子重量用种子0.2%的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拌种,堆闷24~48小时后播种。 用种子重量0.4%的50%萎锈灵或50%敌克松或甲基托布津或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拌种。 拌种方法:先把药剂加适量水喷在种子上拌匀,再堆闷4—8小时后直接播种。 提倡使用玉米专用种衣剂20%福·克悬浮种衣剂、5%根保种衣剂拌种、2.5%咯菌腈种衣剂拌种。 (二)药土: 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适量杀螟丹粉剂+30份干细土 干旱缺水地区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点心叶,防效80%左右 (三)喷施用药: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4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视病情防治1~2次,重点喷施穗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