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学生心理修养 |
释义 | 大学生心理素质修养是国内很多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程。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国际形势,大学生心理问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修养正是为此而开设,以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心里素质修养。 图书信息书 名: 大学生心理修养 作 者:赵雪莲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ISBN: 9787308068376 开本: 16开 定价: 34.00元 内容简介自1987年2月浙江大学首先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卫生课以来,国内很多高校也先后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卫生课,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浙江大学曾对四个教学班累计691人的教学干预效果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显示96%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帮助很大”、“有帮助”,心理健康平均水平由干预前的“一般”提高到“良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比例越来越大,但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必修课的不多,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尤其是高职院校。由于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偏见和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不了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较大压力。2008年9月,在我们对浙江省高校开展的一次调查中显示,关于课程名称,教师中选“心理修养”的占44.44%、选“心理健康”的占33.33%、选“心理保健”和“无所谓”的分别占11.11%;而学生中希望用“心理修养”的占54.78%、用“心理健康”的占11.30%、用“心理保健”的占7.83%,其余的选“其他”或“无所谓”。他们认为“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课程名称给人的感觉是“自己心理有病才会选这门课,心里总是怪怪的”,“心理修养”这一名称则“体现心理素养或素质,起码没有把我们当病人,容易接受”,“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提高心理修养,即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良好的健康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和谐,再进而构建和谐社会。浙江大学马建青教授曾在20世纪80年代末指出心理卫生有三级功能:初级功能——防治心理疾病;二级功能——实现心理调节:三级功能——促进心理发展。“心理修养”真正体现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发展的理念,真正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着眼点,也能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从容学习。 图书目录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适应与发展 第一节 适应与发展 第二节 大学生适应和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第三节 大学生适应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三章 生涯规划 第一节 生涯规划的意义 第二节 生涯规划的几种主要理论 第三节 大学生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认识自己 第一节 自我意识 第二节 人格概述 第三节 大学生的人格 第五章 做学习的主人 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心理 第六章 情绪管理 第一节 情绪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 第三节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第七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第八章 恋爱与性心理 第一节 认识爱情 第二节 大学生的爱情 第三节 大学生性心理修养 第九章 挫折、压力与危机 第一节 认识挫折与压力 第二节 挫折应对 第三节 心理危机干预 第十章 敬畏生命积极发展 第一节 尊重生命 第二节 积极心理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