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渔泛峰
释义

渔泛峰不是一座山峰,而是一个地名。

渔泛峰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仙桃、天门、潜江三市交界处仙桃市郑场镇境内。北滨汉江,南抵汉丰渠,东靠陶董古河,西连肖家池。因昔为湖中高地,称“峰”,每逢渔泛旺季,沿湖渔民常于此捕捞,故名渔泛峰。

渔泛峰始建无考,据说唐已成集,后屡毁屡建,兴盛于明、清时期。属天门县古八镇之一,为汉江著名港口,曾设有衙门和驿站。明初起,这里便是江汉平原粮食、棉花的集散地和口岸,历史上这里所生产“渔泛布”或“棉缎”甚至一度远销日本、朝鲜等国。渔泛峰最繁荣的时候,驻有十三省的商会,码头上的13级石阶,据说代表当时的“13省”。设有粮行10家以及炭店、药店、匹头、日杂等商店。曾有“九渡十一庙”之说,如洞庭庙、东岳庙等。当地还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渔黑二镇,赛过南京。”(注:渔指渔泛峰;黑指黑流渡(今属天门市)),说的是渔黑二镇相隔不远,若二镇加在一起,比南京还要繁华。虽有夸大之嫌,但渔泛峰繁荣由此可见一斑。不过,乐极生悲,渔泛峰曾多次毁于战火。元末明初“朱洪武三洗湖街”,街房所存无几。接下来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和抗战期间日军火焚;尤其是1942年土匪“凡涛麻子”纵火,将江西街和咸宁街烧了个精光。渔泛峰残存的建筑依然挺立。抗战期间渔泛峰一度划归潜江县管辖,胜利后回归天门县。1949年后,为利于汉江防汛划归沔阳县(今仙桃市)管辖。不过,由于长江水运衰落和公路的兴起,渔泛峰商业地位一落千丈,并随着商家逐渐迁出而衰落,虽然渔泛峰因稍高的地势躲过了历史上水患。曾是商贾云集,商家必争的繁华商业重地渔泛峰辉煌不再。

相对于江汉平原而言,渔泛峰历史上似乎较其它地方更富裕一些。虽然屡遭劫难,却屡毁屡建。现存上街、下街、后街、新街。街区沿(汉)江分布,南北走向。其中上街街面过去全部铺有青石板(残破所剩无几),下街连接连渔湾,有3.5千米长。残存有近五十间明清时期的古民宅。民居大都以杉树为骨架,青砖灰瓦,门面、厅室与客房间均用很薄的杉树板隔开,房子不高,用木板隔成两层,临街的门面都很宽,门槛一律用杉木制作,客厅地面均高出门前大道约一尺左右,两家之间用一堵很高的墙隔开,以避免出现火灾央及邻居。

有人把渔泛峰民居建筑格局形象地比作一条鱼,当你在残破的青石板上徜徉时,恰好踩中鱼身,鱼尾处是两条成八字分开的岔街。东边叫“江西街”,西边叫“咸宁街”,居住着祖籍江西和咸宁的商人。鱼翅旁边有一条小河,穿过石桥,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庄园,是古镇上最大富翁陶员外的居所。据说陶姓祖先是从江西避难至此的,并带来一颗白果树种子种下,渔泛峰从此喧闹起来。如今这颗千年银杏古树虽已风烛残年,但却亲眼见证了渔泛峰的变迁。在位于现今汉江大堤南150米处,曾经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建,清同治七年(1868年)和民国3年(1914年)曾修葺的永镇寺的旧址。除了古建筑和古树,还有众多的古代遗存,如寺庙、碑刻、瓦当等等,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渔泛峰1949年后当地受经济条件及防洪的限制,建筑物改扩建很少,反而使古村落得以较好的保存。这是渔泛峰不幸中的万幸。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