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余思明
释义

余思明(1914—1981),又名江龙,安徽省潜山县槎水乡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互助组长、农业社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副社长,农村合作化改造带头人。

1951年,余思明在山区创建了第一个农业互助组。1953年,他又带头组建了农业合作社。他所领导的林建农业社(后为林建大队),地名查家冲,山高岭大,气候寒冷,冬雪要到清明之际才能化完。当地人说:“查家冲,土质差,不是面浆就是沙;大田不过亩,小田只有巴斗大”。建国初期,人均只有6分亩的田地,粮食亩产不过200公斤,多数人家只有半年粮或不到半年粮。余思明依靠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大搞科学种田,努力改变生产条件。他带领群众,在漏水沙田里用黄泥土拌和,在面浆田里施绿肥,在黄泥田里加沙铺草皮,土法上马,两三年内改造了200多亩的低产山田。在改良土壤的同时,又带领群众,大兴水利,先后整修老塘13口,河埂26处,新开水塘18口,防洪山沟12条,使水利条件大为改善。1954年,他从桐城引进花草种,在山区首次试种绿肥成功。在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他又发动群众,发展养猪事业,大搞副业生产,大搞植树造林。由于他带领群众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之路,在短短的四五年间,林建农业社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57年,粮食亩产由1951年的200公斤上升到568公斤,由缺粮队一跃变成余粮队。是年,向国家卖余粮10多万公斤,生猪平均每户2头,副业收入2.4万多元,年人均收入83.68元,超过了当时全县富裕中农年人均收入76.32元的水平。全社4000多亩荒山全部绿化,营造了千亩竹林,3000亩松、杉。50年代,林建农业社成为县内外、省内外闻名的农业先进典型。余思明先后出席潜山县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安徽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17次获省、地、县授予的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1957年2月,他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表彰。

“大跃进”年代过后,余思明带领群众战胜因左倾错误带来的种种困难,使林建大队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大步前进。

“文化大革命”中,余思明被“造反派”批斗,头部被打伤,后长期抱病在家,直至去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