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虞公著夫妇墓 |
释义 | 古墓概况虞公著夫妇墓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江口镇石龙村,是南宋虞公著及其夫人留氏夫妇分室合葬墓,墓室建筑及石刻浮雕大部保存完好。虞公著生前为“宋中奉大夫和渠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使、仁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古墓介绍虞公著夫妇墓是用红砂岩石条、石板垒砌而成,分东、西两室,但相邻两侧各有墙壁,壁间相距0.75米,内填泥土。其墓向皆北偏西。两室皆呈长方形,均长4.95米,由墓道、墓门、享堂、棺室及腰坑等组成。 1、墓道墓道,长度不明,其後端与墓门两侧石条砌成的八字门墙相接。东墓道宽2.89米,西墓道宽3.13米。 2、墓门墓门,东墓门宽1.52米,西墓门宽1.48米,高均为1.88米。门间相距1.35米,两门略有前後,差距0.22米。其砌法是:两石条竖砌作门柱,柱上用一弧形石条横砌作门楣。门柱均高2.16米,厚0.6米,东室的宽0.46米,西室的宽0.41米。门楣均厚0.63米;东室的长2.63米,高0.69米;西室的长2.69米,高0.6米;门楣正面上部圆弧外突,形如梳背。门框顶部凿有弧角,使呈圆角平顶。两室墓门外均用条石封堵。 3、享堂享堂在墓门後,结构基本相同,均长0.97米,宽1.9米,东室高2.64米,西室高2.82米。壁墙系用四条石垒砌而成,砌法是:最下层石高0.62米,砌於墓门柱後0.15米处,为壁基;第二层为正壁,条石高1.08米,砌於壁基上,并向内缩0.15米;第三层压於正壁上,与壁基平行,石高0.58米;第四层为叠涩顶,内缩0.31米,砌於第三层上,东室石条高0.36米,西室石条高0.54米。享堂顶用整石嵌砌,略呈正方形。享堂地面均用石板铺砌。 4、棺室棺室在享堂後,高出享堂0.38米,室内前高後低。两室均长3.35米,宽1.6米。棺室门为双扇格门,置於享堂侧角,向外启闭,砌法与墓门相同。两室格门均高2.16米,宽0.93米,厚0.16米。门的上轴伸入享堂叠涩墙内,下轴插于铺地石内,插孔内嵌有铁圈,转动灵活。门下砌有及闸宽相同的石条,高0.19米,以衬砌铺地石,使地平高出享堂,为一台阶。两棺室之两墙壁及闸平,分前後两部砌成,前高後低。其砌法是:壁前部用五条石料分三层垒砌,下层横砌一条石作壁基,中层用三石板交错竖砌成壁,并砌有前、後壁龕,上层亦用一条石横砌,与下层平行。前部室顶,系用三石板拼嵌而成平顶。壁後部系一整石板竖砌而成,其顶亦为整石嵌砌。两棺室後壁亦用五条石料分三层垒砌成壁和壁龕、壁顶。两棺室地面,各用三石板横铺,铺石四周凿有平行线槽,用作排水。棺室下的墓穴底部亦开有排水沟,沟上用石板覆盖,并施以木炭和石炭。 5、腰坑腰坑,东室凿於棺室墓穴底部岩石上,为一不规则圆坑,其径、深约为0.19米;西室则在排水沟上的防潮层中,系木炭垒砌。 墓志内容1982年12月,在虞公著夫妇墓内出土了虞公著及其夫人留氏志。其志石带座,各置于东西室的享堂内。 因虞公著生平言行另有“行状”,故虞公著墓志止叙大端,不及其他,撰文者为虞公著之子虞普,留氏墓志撰文者为虞公著,两墓志均未署书写者姓名。两志石现藏彭山县原墓室内。 1、虞公著墓志虞公著墓志,在东室内,通高1.12米,宽0.74米、厚0.12米,字径5厘米,志座高0.3米、宽0.96米、厚0.32米。志文隶书竖行,计13行,行字不等。全文共238字。其志文如下: “宋中奉大夫、知渠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使、仁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虞公著,字中子。考允文,左丞相、少傅、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雍国公、累赠太师、谥忠肃。母王氏,封蜀国夫人。公生乾道元年乙酉冬十月乙巳。以丞相郊恩补承事郎,历官至中奉大夫,爵仁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终于宝庆二年丙戍夏五月戊辰,年六十有二。男普,承议郎,权知石泉军,晋,宣羛(羲)郎、知汉州什邡县丞;[丌日(期),承事郎、知眉州眉山县丞;?amp;#93;(时),迪功郎、宝庆府江原县主簿;会,登仕郎;香,通仕郎;女[艹日冖政,许适承奉郎刘贯孙。以是岁冬十二月甲午葬眉州彭山县安镇乡安城里卯山之兆。若公言德之懿,则具载行状。普等泣血谨志。” 2、留氏墓志留氏墓志,在西室内,通高1.55米,额高0.43米,宽0.8米,厚0.2米。刻篆书竖行《宋故安人留氏铭》8字,计两行,行各4字,字径6厘米。另篆书的两旁及项部,还饰有四条对称的圆弧形的平行浅平槽。额下与志身连接处之中有一圆穿,其直径为0.08米,志身高1.12米,其宽、厚与额同,字径2厘米。志文楷书竖行,计24行,全文共1073字。以上两件志文均完好。其志文如下: “安人姓留氏,泉南人。丞相卫公女。母徐夫人,早世。安人幼自树立,卫公宿爱之,择所宜归,遴甚。先是卫公以进士试礼部,先雍公适持衡,得其文,置异等。后又荐之朝。及卫公帅蜀,遂以安人归公著,时先公薨背久矣。安人每以不及奉定省为恨,事姑愈笃。甫年馀,即东下,越九年,身虽留南,心想未尝一日不在姑侧也。比还,乃克侍左右。姑适苦痢,势颇急,而公著亦眩瞀不知人。安人以只身亲两地汤药,且致祈祷,殆废寝食,跨数月不少懈。病者愈,安人神爽焦然。卫公晚岁留邵南,安人每以不得信为戚。浸淫日久,神益悴。随公著宦游,过灵泉、长松、得道山等处,悉捐金以翁遄归为祷,暨得归报,喜耳。悲未几,属疾,状若风。迨易箦,区处家事犹历历,终以不一见翁为遗憾!其笃孝盖根于天也。余初试吏,临界市泉南舶,乐其土风,欲家焉。安人不可,曰:‘君蜀人,坟墓故在蜀,乃旷万里家于闽,人其谓君以我故,溺爱忘乡国也。’余愧其言而止。第于行都北关外列数楹贮浙庄岁入,盖先公之志云。余所居官,安人未尝问外事。丞唐安时,族有嫠归,赖其家所素,请系官田生。或抵[血戏欲强夺之,急以故徕告。且持金密遗安人,丐书直其事,余初不知也,忽自外人。安人逆谓余曰:某氏之请,辞固直,奈何以金污我,曷罢遣,母(毋)为君累!余矍然,婉辞谢遣之。生平守绳约,未尝妄以一钱费。暨周急,奉浮屠,至一日捐三千缗者。在泉南时,老兵林德以何人遗弃子告,安人亟贿邻妇乳饲之。未几,有徕謜得以为后者,加帛米并遗焉,弃儿用是得全。张氏妹有行,凡膏沐紃缕之具,安人预自东南件置,橐以归,无秋毫慊者。逮[方几(杭)万里往壻汤氏,其为之具亦然。伯祖蚤亡,无后。先雍公奏族子承志继之,亦终承事郎。余取其子曰,孝,先教养之。安人每曰,此真吾舅意也。经纪之不遗馀力,冠若昏(婚),皆周给焉。安人天资庄谨,未尝妄喜笑,所服多澣(浣)濯。未笄,淡然有出世意,卫公以大伦开晓乃止。故凡世人所爱慕事,视之落然,惟教媵子逾巳(已)出,临终尚嘱以学不置也。按留氏在周庄王时为著姓,毛郑注‘丘中有麻’诗,以‘彼留子嗟’为周大夫姓字。列国时,卫夫大(大夫误倒)留封人亦因以为姓。其后至汉末,避地会稽。至吴,有曰略、曰赞、曰平,各以功绩著。五代时讳从效者,永春人,仕江南李氏为清源军节度使。建隆初,遣使自吴越假道崎岖人贡。艺祖皇帝嘉其忠,特厚锡抚之。明年薨,追封鄂国公,诰今犹存。鄂国为人忠勇,而抚所部甚恩。尝云:后百五十年吾子孙当有兴者。卫公即其后也。具有谱牒在,安人之原委远矣。曾祖仁譓,赠太师。祖铸,累赠太师。父卫国公正,年今七十有二,以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居于家。安人初以父封孺人,再以余得今封。二子,普,承事郎;和,幼未奏,迁为奉议弟[方几(杭)孙之子。初,卫公年三十有六,得安人喜甚,自以其齿第之。暨安人死于陵阳祖居之正寝,年适三十六矣,似有冥数尸之者,实庆元五年九月三日壬辰。以六年十月二日乙酉葬于眉州彭山县安镇乡之东山。余以伉俪故,不能忘,回视二子益悲,乃叙而铭之。铭曰:初孰起之,既华以美也。终孰止之,遽委以死也。故乡万里而葬于斯,悲其可已也。我铭其藏以识之,尚千万祀也。 朝请郎、新权发遣开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虞公著篹。” 墓志价值1、提供了虞公著夫妇相关信息从墓志中,可知墓主人虞公著(今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人)生于乾道元年乙酉(1165)冬十月,终于宝庆二年丙戌(1226)夏五月,官至中奉大夫、知渠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使,享年62岁。因其父虞允文是宋代“出将入相垂二十年”的名臣(《宋史·虞允文传》),得封为仁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其母王氏,以夫贵,封为蜀国夫人。 虞公著妻留氏,封为安人。从安人卒于庆元五年(1199)九月推算,可知生于隆兴元年(1163),享年36岁,安人事亲孝,对夫贤,严于律己而待人宽厚。其行在墓志中记载较详,这说明安人在古代妇女中是有懿行可述的。 2、提供了虞允文留正相关信息墓志还记载了有关虞氏和留氏先世的资料,提供了有关虞允文和留正的相关信息。 虞允文,“隆州仁寿人”,于绍兴三十年采石之战大败金兵,保住了宋高宗偏安之局,固不仅以帅蜀而身系国家安危。而留正帅蜀,亦推行惠政。史称“平四蜀折租价,岁减酒课三十八万”,“正在蜀以简素化民,归装仅书数簏,人服其清”。 志文称安人为泉南人,据《宋史》,其父留正是“泉州(今福州市)永春(县)人”,可知志文泉南即指泉州永春县。志文载“卫公以进士试礼部,先雍(国)公适持衡,得其文,置异等,后又荐之朝”,《留正传》则云“宰相虞允文奇之,荐于上(宋孝宗)”,与志同。而虞允文为礼部试主考一事,《宋史》虞允文本传未及,此志可补史传之缺。 由于四川在南宋是抗金斗争前沿阵地,故史载虞允文以“资政殿大学士”任“四川宣抚使”,而留正则以“龙图阁直学士”任“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是两位宰相先后帅蜀,说明四川地理位置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和他们担负的重任。志文云“及卫公帅蜀,遂以安人归公著,时先公薨背久矣”,亦可与史互证留正帅蜀之事。同时从安人结婚年龄,旧俗一般在十五岁推算,则可能在淳熙五年(1178)。加上留正本传云,留正治蜀,于“乾道初,羌平”,又可知其父帅蜀,大约在乾道初到淳熙五年这段时间。此等重要事迹,从史籍所载又可补两墓志述其先世之不足。 志文又云:“父卫国公正,年今七十二,以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居于家。”可知安人焦急至死,即当其父七十二岁致仕之时。志文又云“卫公晚岁留邵南,安人每以不得信为戚”,与史载“宁宗即位”,留正因“张釜言,责授中大夫、光禄卿、分司西京,邵州居住。明年令自便……诏复元官致仕”,其致仕居于邵州,志与史合。所谓“安人每以不得信为戚”,殆即指其父受谗言谪居邵州而言。至于嘉泰元年(1201)留正进封魏国公,后赠太师,谥忠宣,这是安人逝世后的事,因此志文不载。 3、提供了虞留二家后代的相关信息据《宋史·虞允文传》载“子三人,公亮、公著、杭孙。孙八人,皆好修,唯刚简最知名”,可知志文未及其兄公亮,而公著则为虞允文的第二个儿子。至于杭孙,志文作[方几(杭)孙,系公著的三弟。志文提到其“万里往壻汤氏”而“孙八人”,从墓志一可知有“普、晋、(期)、?amp;#93;(时)、会、香六人,俱有官职”。再从志文可知安人“二子”除普外,还有“和,幼未奏;迁,为奉议弟[方几(杭)孙之子”正符八人之数。又《留正传》载“子恭、丙、端,皆为尚书郎。孙元英,工部侍郎,元刚,起居舍人”。但据墓志二知留正尚有一女,《传》未载。 4、提供了彭山县有关地理信息虞公著夫妇墓志均言葬地在眉州彭山县安镇乡之东山(一云“安镇乡安城里”),彭山县在宋代属眉州(今眉山市),而墓志所出合葬墓在今彭山县江口镇石龙村境的亭子坡,可以考见古地名安镇乡之东山或安城里即在此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