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弦子戏 |
释义 | 大弦子戏大弦子戏 是流行于鲁西南和豫东北的一个古老剧种。渊源于元明以来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部分剧目﹑曲调同柳子戏近似﹐但风格较粗犷﹐当地民间有"粗弦子﹐细柳子"的说法。也保存了一些高腔﹑青阳﹑罗罗等古老腔调。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笙笛为辅。因是初用三弦作为伴奏乐器,故被称为弦子戏。又因其成立的班社先后不同,艺人多少和演出水平高低而分为大小两班等,大班称大弦子戏,小班称小弦子戏,剧种通称“大弦子戏”。 表演特点大弦子戏在表演艺术上,和当地的山东梆子以及柳子戏一样,粗犷泼辣,动作幅度大,极其夸张。在台上踢脚、分手亮相。打飞脚是其基本动作,武扬多使用真刀真枪,并备有武打挂彩戏特制的枪刀道具,还有些特技表演,武打中动作形象逼真,惊险动人。 唱腔特点大弦子戏是运用曲牌的连缀来完成其唱腔的,它除继承了“弦索”北曲的一些固有曲牌外,同时也吸收了流行在民间的小曲“山坡羊”,“锁南枝”、“傍状台”等。其全部唱曲分为粗、细两种,粗曲大多都字多调急,宜于表达高昂、激动的情绪;细曲则大都字少调缓,宜于表现叙术场面。唱词以长短句式为主,其次对偶句式、平句式。唱曲可分为高、中、低三种调门。唱腔多在尾音提高八度。道白多用韵,并且要用三弦伴奏。有时为了制造气氛和特殊效果,往往使用大号(尖子号)和四大扇(大铙、大钹)伴奏,演唱风格粗犷泼辣,音乐优美典雅,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统剧目大弦子戏的传统剧目,多取材于《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三国演义》、《水浒全传》、《西游记》、《说唐》、《隋唐演义》、《杨家将》等历史小说及民间传说,据统计有三百多个。剧目大多数失传,现仅存一百多个,主要代表剧目有《火龙阵》、《斩王秀兰》、《保定府》、《二虎斗》、《呼延庆打擂》、《武松打店》、《胡罗锅抢亲》、《奇中遇》、《访山东》等。建国后,先后整理了《两架山》(在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中,荣获剧本一等奖并灌制了唱片)、《奇中遇》(灌制了唱片)、《金麒麟》、《牛头山》等传统剧目。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