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仙峰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概况大仙峰自然保护区 位于大田县屏山乡许山村境内,总面积6893公项;其中,核心区1848公顷。该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 大仙峰有主、次两峰。主峰海拔1553.4米,直插云霄,为大田县最高峰。山腰原有一座建于宋代的崇圣岩寺,寺庙占地2000多平方米,有上、下两佛堂、17个佛厅、70余间僧舍,占地20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该寺毁于1959年的山洪,惟留旧址。2003年初,大仙峰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大田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田县南部,为福建省的地心,涉及大田县屏山乡、石牌镇、谢洋乡、武陵乡和吴山乡5个乡镇12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7′02″~117°53′00″,北纬25°32′02″~25°38′01″。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山松群落。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地貌特征保护区地貌以中山为主,东西两面高、中间低,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大仙峰位于保护区的东面,海拔1553.4m,为大田县的最高峰,山势陡峭,西南的象山海拔1432m,中部大骨山1389m,位于北面的大仙峰脚下的老厝海拔490m,相对高差达1063m。保护区土壤类型分为红壤、黄红壤、黄壤、高山草甸土等。气候中、南亚热带兼有气候区,四季分明,年降雨量在1800~1900mm,年均温度在16~18℃。 植物资源保护区植被区划上属于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中亚热带照叶林植被带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照叶林区闽中闽东戴云山——鹫峰山北部常绿槠类照叶林小区。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呈不同,从低海拔至高海拔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竹林、针叶林、灌丛、中山草甸6种植被类型。 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已查明野生植物129科58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闽楠、香樟、香榧、榉树、花榈木、金毛狗及12种兰科植物。 动物资源保护区动物区系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已查明野生动物有45科210种,其中哺乳动物6目10科10种、鸟类11目20科59种、爬行类3目8科19种、两栖类2目5科16种、鱼类5目6科11种。列入国家重点的野生动物有2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金钱豹、云豹、白颈长尾雉、蟒蛇、鼋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猕猴、穿山甲、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大灵猫(Viverra zibetha)、白鹇、勺鸡、林雕(Jctinaetus malayensis)、褐翅鸦鹃、褐林鸮、虎纹蛙(Rana tigrina)等15种。六十年代还发现华南虎踪迹。此外,还有昆虫506种,大型真菌5科9种。 环境保护1996年3月省植物学会组织厦门大学生物系、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三明真菌研究所、福建农业大学等专家教授对大仙峰及毗邻地区进行考察,认为大仙峰为大田县境内第一高峰,保存有较大面积的黄山松林和常绿阔叶林,植被垂直分布较明显,物种丰富,并是大田县最大河流——均溪的源头,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书,2001年大田县政府成立大仙峰自然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同年9月县政府提出建立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经大田县编委批准成立了副科级事业单位管理机构,编制6人,隶属于大田县林业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