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峡谷镇
释义

大峡谷镇是浙江省临安市辖镇。位于临安市西北部,北与安徽省的宁国市接壤,南邻龙岗、马啸,东接昌化、西连岛石,镇域面积173.4平方公里,下辖40个行政村,119个村民小组。2001年全镇总户数3754户,总人口11780人。

镇情简介

人口信息

大峡谷镇成立于2001年,由原龙井桥乡、上溪乡、鱼跳乡三乡合并而成,农业人口11520人,占总人口的97.7%,非农业人口260人,占2.3%,实有劳动力7573人,其中第一产业6058人,第二产业1037人,第三产业513人。

土地信息

大峡谷镇林业用地面积为19756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5%;森林覆盖率81.2%。其中用材林11785亩,占林业用地的56.3%,竹林13150亩,占林业用地的6.7%,经济林28198亩,占林业用地的14.2%。全镇共有毛竹林28500亩,占全镇林业用地的14.4%。

经济发展

全镇以经营旅游业、加工绿色食品(主要有山核桃、高山名茶、无核方柿、笋干)、种植花卉为主。

2007年以来,该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以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年”、“重点项目建设年”和“发展环境建设年”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上下齐心,负重拼搏,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经济指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07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17.68万元,增长14.1%;农业总产值11768万元,增长10%;工业销售产值24015万元,增长13.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79元,增长11%;三产增加值9248万元,增长12%。

生态建设

二、坚持创新发展,增强生态经济实力

以建设示范基地为重点,培育生态农业示范带。全面建成坞口、狮溪、西坑等6个市级基地和17个镇级农业项目,加强对基地的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巩固高山蔬菜种植面积5080亩,落实山核桃生态化经营面积800亩、毛竹低改1500亩,抚育茶园800亩。重视良种推广,发展夏秋笋用竹100亩、“百利”番茄30亩,吊瓜等中药材50亩。开展高山蔬菜安全检测,发放100户产地标志卡,规范、发展蔬菜返销合作社,有效打响大峡谷品牌。加强对新型农机具使用、维修的指导,提高农业生产率。继续做好农村动物防疫、防汛防旱、森林防火等工作。

旅游经济

以繁荣乡村旅游为重点,壮大农家休闲度假产业带。加强规划引导,编制大峡谷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构成景点、农家乐、旅游村落相结合的规划体系,全力提升浙西大峡谷旅游档次和文化品位。着力培育以白云人家、高山渔村为代表的休闲旅游特色村,“农家乐”发展达到100家,评出星级“农家乐”10户,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农家乐”经营正规化、管理规范化、发展长期化。充分发挥浙西大峡谷和国宝鸡血石这两张金名片效应,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全年共接待游客35万多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00多万元。整合建立大峡谷政府网和大峡谷“农家乐”网,已有30%的“农家乐”统一纳入这一平台进行综合管理。

商贸及工业

大力发展乡村商贸,2007年全年实现三产增加值9248万元,同比增长11%。进一步改善旅游消费环境,规范山货市场,建设鸡血石特色街,巩固和深化“千村万店无假货”工程,建成放心店47家,联锁超市8家。

以发展生态工业为重点,做强水电石雕行业。2007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工业性投入320万元。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工业之路,加大技术改造,促进小水电行业扩量提质,全镇电站上网电量3000万度。高度重视矿山综合整治,加大安全隐患排查,规范爆炸物品管理,强化安全全员培训,增加安全设施投入,坚决关停、取缔不合格矿洞。2007年,矿山基本趋于平稳、有序开采。鸡血石加工、销售日益繁荣,开采与雕刻业年产值近2000万元。

基础设施

新农村建设

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村公路浇筑8.6公里,村支路硬化7.1公里,公路大修4.2公里,完成安全设施建设和边沟浇筑21.6公里。投入120多万元,建成兔川市级重点整治村。全面加快移民后续建房进度,加强排污、供水、道路、绿化等配套建设, 95%的移民年前搬进新居。完成兰坪、石浪、鱼跳、下山4个跨库村扶持项目建设。

农村环境

切实加快农村环境创优。巩固省级生态镇成果,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已经通过初步验收,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等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基本完成坞口、鱼跳、兔川3个村排污纳管集中生化处理。加大环保知识宣传,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探索整片推进卫生村创建工作,减少和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生态公益林,加强林政管理,坚决打击乱砍滥伐现象,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基础设施

有效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完成亭子山“百库脱险”工程,做好全镇山塘水库的岁修工作,启动千顷塘“千库保安”工程。龙井桥、石浪等省、市“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通过验收,改善3800多人饮水条件。华光潭一级坝以下河道整治和上溪小流域治理初见成效,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社会事业

科教

巩固教育强镇创建成果,2007年投资300多万元完成上溪学校食宿改造工程,投资80余万元,全面完成学前教育标准化改造工程。建立健全奖教金、生均公用教育经费实施办法,促进教育水平有新提升。完成科协换届,加大科普投入,扎实开展高山蔬菜、名优茶采制等技术培训30期,参加人数481人,完成红卡培训34人,富余劳动力转移232人。

医疗

农民合作医疗参加率95%以上,健康体检建档100%。新增健身点3个。着力发展石雕等特色文化,积极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做好农村广播、远程教育网络和农业信息站点管理维护工作。

2007年完成918名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全面完成失地农民保险工作,妥善处理2起拖欠农民工资事件。完成社会保险扩面任务。全面完成政策性住房保险征缴工作。67户107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成重残补助发放18人,实施困难家庭大病救助4户、危房改造4户。

社会安定

高度重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2007年全年纠纷调处率100%。巩固并深化“平安创建”,全面实施“五五”普法教育和“三五”依法治镇,法制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坚持安全生产常抓不懈,重点整治学校、景点、矿山秩序,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组织安全培训200多人次,安全投入8万余元。继续推进计生优质服务,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监管。畅通信访渠道,积极做好信访交办件市长公开电话交办工作。

工作思路

大峡谷乡农村发展还有很多困难,主要是:1、农民增收难。广大农民依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占到60%以上),但是农业产业的增收有限。同时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不高。2007年政府推出的“红券”培训也没有调动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留在当地的村民不愿意外出务工,主要是因为打工待遇不高,即使参加培训了也不一定提高打工待遇。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大峡谷地域面积160多平方公里,分布散落,交通、水利、学校、卫生院等公益事业投入大,2007年全镇在公益事业的投入上超过了800多万元,但是镇财政比较困难、村级集体收入也薄弱,公益事业建设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因开路欠债30万元的村不少于五个(九圆、相见、三龙、亭子山、新兴等村)。

工作目标

一是坚持创新服务。大力营造创新氛围,完善制度,深入推进“创新工作年”活动,不断优化服务环境。

二是坚持项目带动。认真实施好移民后续工程、宅基地复垦等重点项目,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是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自身建设,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重视党风党纪教育,提高执政水平。严格执行效能告诫、绩效考评制度,不断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切实解决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村级考评标准,凝聚村两委合力。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巩固先进性教育以来形成的一系列长效机制。

四是进一步巩固“平安创建”成果。创新“枫桥”经验,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做好林界等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强化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监管,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继续做好信访和市长公开电话工作。发挥民兵和预备役在新时期的作用,整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资源,营造和谐共建氛围。

五是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一)深化项目带动,实现农村经济扩量提质。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依托项目带动,加快产业发展,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经济实力。继续推进基地(园区)建设项目,壮大集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带。做特做大“峡谷”品牌项目,加快休闲度假产业带建设。分步实施小水电技改项目,确保生态工业持续发展。培育各类公益项目,为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条件。

(二)深化文明创建,巩固并扩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成果。继续扩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成果,促进全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加强生态文明创建。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初步建成“户集、村收、镇运”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网。营造全社会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实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持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普及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营造文明节俭、健康向上、团结互助、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继续把文明村、平安村、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三)加快融入整合,大力推进新村建设。

村规模调整工作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改革的新探索,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必要性。现该项工作已告一段落,新村领导班子已基本到位,但“并村容易并心难”,调整后所产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因此,理顺关系,加快融合,及时主动地缩短干部群众的“磨合期”,是促进新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加大宣传,加强培训,选优配强新村两委班子。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要选优配强村班子,真正把德才兼备、能力强、威信高的人选到村主要干部的岗位上来。要通过对新村干部的培训,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引导新村干部创新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

加强团结,理顺关系,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和组织阵地建设,理顺新村两委关系,保证村党支部的核心地位。要加快健全团、民、妇、老年协会、治保、调解、计生等村级配套组织,发挥各配套组织的作用。要建立完善村党组织议事规则、村委会民主自治章程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全面推行村级事务、财务“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让村民参与监督新村的各项工作决策和工作进展情况,形成合力。

加强村务公开,提高村务透明度,稳步推进新村资产融合。健全新村资产财务管理制度,确立村级经济合作社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其履行管理村级集体资产的职责;增强新行政村建立后发生的经济收支、管理和产权归属问题统配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资金实力。同时,要坚持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要定期做好村务公开,经常组织村民代表、党员、老干部座谈会,增强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提高干部亲和力。

(四)注重民生保障,致力推动社会和谐。

做细做好社会各项事业,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最大限度从源头上化解和消除各类不稳定的因素。实施"三五"依法治镇和"五五"普法教育,推进"民主法制村"创建,畅通信访渠道。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卫生防疫工作,做好农村改水改厕和卫生保洁工作,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行优质服务,倡导婚育新风。切实强化社会保障,完善再就业、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优抚和救灾救济工作,巩固农村危房改造成果,扩大教育资助覆盖面。

(五)突出执政为民,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切实加强党委自身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学会掌握和拓宽在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方法、渠道。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努力营造以制度管人办事的良好氛围。建设学习型班子,不断提高班子新形势下驾驭工作的能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党员综合素质,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各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四种风气”,努力在全镇形成激励干事创业的正气。即:树立求真务实之风,克服心浮气躁,倡导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树立艰苦创业之风,认清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还很大,发展的任务还很重,面临的矛盾还很多,从而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甘于奉献;树立依法办事之风,增强法制意识,防止不作为,纠正乱作为,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树立狠抓落实之风,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面前有目标,使目标、权利、责任相统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