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溪灵通山 |
释义 | 灵通山又称大峰山。据考,此山因年代久远,沧桑变化,山名也因之更迭。此山原先叫大矾山,当时,因有大鹏鸟常来此本息,又称大鹏山;又因此山尽是枫树,秋日层林尽染,满山红遍,因而又称大枫山;随着枫树的减少,唯见此山高耸入云,人们又称大峰山,载入史册。直至明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人们始称大峰岩为灵通岩,把大峰山称之为灵通山。 简介民间相传,从前有一位老人赶一群母猪欲往南海而去,途经大溪时,被一孕妇看见,觉得奇怪,随口喊叫:"这个老头没事,赶石头。"话音一落,老人赶的母猪,猪崽都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凝固在那里,形成了如今大大小小的巨石山峰。 199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已列入福建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进行重点保护开发。 地理位置灵通山位于东经117°,北纬24°2′的平和县境之西南部。 自然景观灵通山自然景观古有七峰、十寺、十八景之称。七峰:小帽峰、大帽峰、擎天峰、栖云峰、玉屏峰、紫云峰、狮子峰。十寺:慈云寺、修行寺、灵通岩、天中岩、紫石岩、青云岩、狮子岩、旭日岩、朝天寺、白花寺。十八景:菊花引路、玉洞回风、云梯取日、石蝉饮露、珠帘化雨、七井排星、巨石擎天、猛虎守狭、画眉跳架、三虫游斗、五鲤朝天、仙人聚会、神碑庇航、狮峰眺海、击鼓回音、九牛拖车、三童弄狮、和尚背妮还有灵通大佛等十八景。 灵通山自然景观中的险峰、奇石、飘云、清泉为四大特色,险奇称绝,整个大峰山约有十五平方公里,山石相连,巨石累累,山峰千姿百态。 平和县灵通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其山势巍峨雄伟,与漳州第一高峰--大芹山(1552米)相峙而立,具有险峰、齐石、云雾、清泉、幽谷、迷洞之秀。灵通山主要景点位于大溪镇,距县城56公里,距漳州市116公里。整个山脉分布在大溪镇、国强乡之结合部。群峰林立,岭岩相间,延绵十几公里。大锋山海拔1281.7米,为深切割中同地貌类型。 区域特色据专家鉴证,灵通山地形是由陆相沉积--火山多次喷发形成的深切割地貌类型。组成大峰山的岩层为白垩纪的石帽山群地层,即陆相沉火山喷发建造。组成灵通岩的岩石,上部主要是流敌层,其次是凝灰岩及英姿岩,下部主要是凝灰岩,其次流敌岩及凝灰岩质砂砾岩,砂岩。 灵通岩山势的分布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是北北面--南南东方向与灵通山东西两侧的北之西--南之东的断裂分布是一致的。且陡崖与深切的沟谷定向也受该组断裂带的控制,灵通岩的地形形成与特征受火山喷出构造和岩性的制约。 清泉流水是灵通山的一大特色。"珠帘化雨"也是水的奇功造化而就。更为珍贵的是灵通"玉泉水"游客称之为"仙水"。游客到此,尽带容器,先求得仙水为快,然而,此间之甘露,经国家矿泉水技术评审鉴定,确为偏硅酸,含多种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 山泉中,总有游客在慢慢守侯"娃娃鱼"的出现。娃娃鱼有四条腿,现在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灵通山除了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外,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如三尖极、七叶胆、彩蝶等数百种。 灵通岩属南亚热带气候,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分布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据1987年10月平和县中草药资源普查,全县各地药材分布品种224种,其中灵通山点204种,而且不论数量和质量堪称平和之最,尤以10余种珍稀药材以及质佳效显而名闻遐迩。 灵通山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圣地,其存在着相当大的潜力。在此我组提几点建议:①灵通山的优质水,可以开一间矿泉水厂,销售到各地,②气候资源良好土壤又肥沃,在灵通山开发种植中草药,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③把道路搞得更完善些,让更多的游者来观光游览。 相关民间传说灵通山故事之一 白龙滚水有一天,大溪镇洛阳楼来了一个又丑又癞,驼背拐脚,衣衫褴褛的人,他是来这里讨饭的,那时候,民工正在修建一条陂,那些人见到他这副摸样就笑话他说:“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汉子,自己的肚子还填不饱呢,哪有剩饭去养活你”只有一家姓范的厨子同情这位可怜的乞丐,就用锅巴泡了一碗剩饭给他吃。 吃饱后,这位乞丐就坐在溪边,一边看着那些人抬石垒陂,一边随意仍石块,也帮忙着坑坑洼洼地垒成了一段陂。谁知道从这以后,每当发洪水的时候,尽管民工垒成的那一段用大石头垒得整整齐齐的,总是一下子就被水给冲毁了,只有那位乞丐仍石块砌成的那一段陂,尽管是参差不齐,却从不被水冲垮,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乞丐是神仙化身前来的,人们就叫这段陂为“仙陂”。 有一年这里的陂坝三番五次地被大水冲垮了,有人看见,每当正午时分,就有一条小白龙在陂里滚水,搅都水浪翻滚,把陂也给冲坏了。这一天,范老大(姓范这家的家长)午前就跑到陂前的榕树下,监视小白龙的活动,想制止龙滚水冲坏坡。 午时到了,只见从大路上,匆匆走来一位白衣秀才,他走到陂前望着溪水站了一会,就俯下身子洗脸洗手。他见左右没人,居然脱下衣裳到水中游泳。范老大一看:坏了,真的白龙滚水来了,他心中一急,就边跑边喊:“小白龙,不准滚水冲陂!” 那位白衣秀才见到有人喊着奔来,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游上岸,穿好衣服,两相见礼,这位秀才自称黄道周,漳浦人。范老大看见这位白衣秀才言谈举止跟常人一样,并非妖龙,又见他一表人才,很有学问,心里好生敬重,知道他是来找学馆教书的,就诚诚恳恳地挽留他在范家的洛阳楼设馆教徒,从此黄道周就在大溪教书了。说来真奇巧,自从黄道周先生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白龙滚水了。 灵通山故事之二:十八秀才黄道周先生在洛阳楼开馆授徒后,见到这里的学生个个聪明好学,东家又是敬重斯文的,每天留吃顿饭,饭菜都很丰盛,先生心里高兴。这一年的端午节,在东家招待的酒席宴前,道周先生恳切地进一言道:“学生读书最要紧是要专心致志,一定要找个清净的地方,才能排除杂念,心事清净,细心向学。”东家听了连连称是,于是就在大芹山下的范厝寨,找个清净的处所,让黄道周设馆教书。黄道周在这里教了几年书,跟他跟读的一共有十九个学生,三科一共考中了十八个秀才,只有一个学生没考中。那正是先生自己的外甥。黄道周先生说:“读书得靠学生自己的天分和勤学,不能光听先生的。” 先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襟怀磊落,大公无私的教学精神,在大溪中世世代代传为美谈。 灵通山故事之三:猛虎坐骑平和大溪的灵通岩就立在半山腰,悬崖陡壁,要上山得不怕艰险,从珠帘化雨旁的天梯继续攀登,地势十分险要。黄道周先生天性隐逸,十分喜欢灵通岩的幽静。他在范厝寨教书的时候,就住在灵通岩上,白天下山,到范厝寨教书,傍晚总是自己一个人回灵通岩安睡。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数九三伏,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如此。人们不禁感到奇怪,山路这么崎岖难行,先生怎么不知劳累,天天下山教书,又要上山安歇?时间这么挤,先生又从来没有迟到过? 有一天傍晚,快放学了,有个农家妇女从范厝寨的学管门前经过,看见稻草垛架的下面牛栏里,有一只白额猛虎,正趴在稻草中,抬着头张开大嘴懒洋洋地打哈欠,这个农妇惊叫起来:“虎,老虎!不得了,老虎下山吃牛了!” 黄道周先生听见呼叫声,赶紧走出学馆大门,笑着对农妇说:“别怕,别怕,这是我的坐骑,不会伤人的。”说完,就走到稻草垛下,轻轻地拍拍猛虎头顶,白额猛虎一见主人就轻热地低吼几声,慢悠悠地站起来,先生纵身跨上虎背,只见这只斑斓大虎三窜两跳的载着黄道周先生不知去向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