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平装: 47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207086156, 9787207086150

条形码: 9787207086150

尺寸: 20.6 x 14.6 x 2 cm

重量: 499 g

内容简介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内容简介:人类学研究本质上是理论研究,要解决的是人类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问题。人类学本土化的意义,就在于怎么把产生于西方的人类学这门学问引进中国,拿来解决我们中国自己的本土问题,甚至包括理论的本土化、对象的本土化、话语的本土化,还包括手段和队伍的本土化。人类已经跨入充满挑战与机遇的21世纪,回顾人类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后,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经过中国人类学家的不懈努力,中国人类学从无到有,从依附到向独立发展,从引进到形成具有某些特点的中国学术倾向,并着力从事中国人类学体系的建立。人类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其精神实质是博大的世界目光,是科学的论证方法。因此,人类学要求人类学家跳出狭隘地域限制,以一种俯仰天地,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宏观视野来审视其研究对象。所以对国内外研究的经验,我们要认真学习,但反对全盘照抄。纯粹的“拿来主义”是要不得的,只有将西方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与中国人类学研究实践相结合,在学习国内外研究经验的同时,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在研究中强调综合取向,跳出西方学术界固有的窠臼,发扬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传统进行研究。

目录

总序

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

论坛绿皮书

游牧文化的人类学研究述评

论坛文件

第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开幕式上的欢迎词

第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开幕式上的开幕词

主题演讲

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

让民族成为政治工具:反思清帝国的跨文明统治

漠北游牧与西域农耕

——维吾尔文化嬗变之窥

从马背到牛背

——云南蒙古族民间叙事中的文化变迁镜像

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亲和论

成吉思汗与侬智高的比较研究

——基于蒙古、壮两个民族性格特征的分析

中国草原退化的成因与治理

从游牧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时候

——演变中的“牧区大寨”神话故事

论坛纪实

海峡两岸圆桌会议纪实

文明形式论

口传与文本哪个更有穿透力

——关于农业与游牧文明的思考

有关当前“草原文化”相关表述的思考

——兼论民族国家与全球化时代的草原文化

边缘的抉择与占有的本性

——两本书对于“边缘”和“中心”的思考

超越边缘

——评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历史论坛

游牧社会及其历史的启示

侈糜、奢华与支配

——围绕13世纪蒙古游牧帝国服饰偏好的读书笔记

关于嫩江流域牧业的地域性

——以20世纪初扎赉特旗为例

他者何方:长城与寨墙

农耕文化的物证系列之一:“猪”和“地瓜”

多尔吉梅林撰《牧人咨询》及其本土知识研究价值

祖灵筒

——在农耕文明中凝固的草原灵魂

从《实业计划》看孙中山对草原建设的关注及启示

近代土默川地区民族关系研究

——以蒙汉民族关系为例

内蒙古现代化先驱者视野中的游牧社会:主体性的他者化

——以喀喇沁右翼旗贡桑诺尔布为例

现状论坛

文化侵蚀与内蒙古草原生态的恶化

——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看内蒙古草原生态问题

民间信仰、习惯法与生态环境

——试析青海藏族生态观念对保护草原环境的影响

中原农耕文明的人伦日用效应

内蒙古的草原生态与社会变迁

——既有的研究发现

宝镜湾岩画:灵魂出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