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油麦菜灰霉病 |
释义 | 病名油麦菜灰霉病 病因病原是半知菌灰葡萄孢霉真菌。病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浅褐色,有隔膜,基部略膨大,顶端具1~2次分枝,分枝顶端产生小柄,其上着生大量分生孢子,大小为(1200~2800)微米×(10~19.3)微米。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细胞,近无色,大小为(6.3~11.3)微米×(7.5~17.5)微米,平均9.6~15.2微米。 流行情况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表层内越冬。主要通过气流传播,也可通过未腐熟的堆肥或通过浇水扩散。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31℃,最适温度为23℃。保护地气温20℃左右,连续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容易发病。植株叶面有水滴、管理造成伤口、生长衰弱容易染病,特别是春末夏初,植株受较高温影响或早春受低温侵袭后,植株生长衰弱,相对湿度达94%以上,发病普遍而严重。 症状此病多从根茎或下部叶片开始发生,由下向上发展,引起叶片萎蔫或植株死亡,最后腐烂。根茎受害初期呈水渍状,迅速向各个方向发展使根茎腐烂,病部产生灰色霉层。空气湿度高时,病菌还从叶缘或积水的叶面开始侵染,形成圆形至椭圆形斑,叶缘病斑呈弧形,初为水渍状,逐渐扩大呈黄褐色,有明显轮纹,上生灰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