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尤里·德鲁日尼科夫 |
释义 | 人物简介姓名 ЮрийДружников 译名 尤里·德鲁日尼科夫 出生时间 1933年4月17日 死亡时间 2008年 籍贯 苏联莫斯科 职业 作家 作品风格 黑色幽默 代表作 针尖上的天使 生平事件苏联作家尤里·德鲁日尼科夫(ЮрийДружников,1933-2008)1933年4月17日生于莫斯科,原名尤里·伊兹拉伊列维奇·阿尔佩罗维奇,全家人和小阿姨玛妮娅挤住在一间八平方米的斗室,两个孩子睡两张小床,父母睡沙发,小阿姨睡地板。德鲁日尼科夫的童年和其他苏联宝宝没有什么不同。他在《我的人生螺旋》中写道:“玛妮娅带我去红场散步,小声说:‘那边就是列宁爷爷躺的地方。’我记得我那时吓坏了,因为有个民警严厉地对她说:‘禁止用手指着陵墓!’”所有最清晰的记忆都是关于饥饿,“梦想有人给我一条黑面包,让我自己全吃掉。” 苏俄作家的行文大多有黑色幽默的强烈倾向,就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后期作品也未能免俗,严肃的题材中混搭着各色插科打诨。究其根源,是来自于沙皇时期的叶卡特琳娜女王,因为她的个人爱好就是喜欢各种粗俗的俏皮话,以及底层人民互相讥讽的样子。她的个人癖好很快带动了整个上流社交圈,因为上流社交圈试图提高地位的唯一合理的途径就是赢得女王的欢心,而上流社交圈又刚好是苏俄作家的主要消费群体,为了让自己的书卖得更好,所以大多数靠写作为生的苏俄作家才多有用调侃戏谑的油腔滑调,来描述他们黑暗的现实生活。而列夫托尔斯泰那种物质生活无忧的作家则可以免俗。 关于文学启蒙,德鲁日尼科夫提到了马克·吐温和果戈理。这不奇怪。不用费太多力气,我们就能在《针尖上的天使》里看到吐果二翁远远的影子。德鲁日尼科夫的幽默是无处不在的。无数次地填写履历表“在执行总路线中是否有过动摇”一栏时,拉伯波尔特总是可以在任何历史时期自豪而坚定地回答:“从来没有!”“如果说他动摇过,那么正所谓,只和总路线一起动摇。”德鲁日尼科夫写道。 不仅如此,他的对话写的好极了,特别是求爱和调情的部分,简洁明快又风情万种,乃才华毕现的另一明证。 对中国读者来说,除了俄语小说里共有的巨量而复杂的人名(教名、父名、姓氏,外加每人四五个昵称)之外,对此书几乎不会有任何背景和经验上的障碍。小心,你会笑个不停。 1951年,德鲁日尼科夫高中毕业,“几乎”得到一枚银质奖章,但他的历史只考得3分,原因是“在说明斯大林同志内战期间的作用方面犯了错误”。他遂一度成为被首都抛弃的人,辗转拉脱维亚大学之后,才于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师范学院,日后以多种职业谋生,但总算踏上文学之路。 “生活是可以忍受的,只要你无视客观现实的本质。”他在《我的人生螺旋》中写道,“如果你不思索生活,那么最好别当作家。”可对他来说,这已经太迟了。他已经成了公众认可的作家和官方接纳的作协会员,尽管心中充满了失望———他称之为“恶性循环”:“你不能,它没用,它不成,他们不准。” 1969年至1976年间,德鲁日尼科夫写成了《针尖上的天使》,他叫它“我的大书”。书中的拉伯波尔特同样生活在人与笔分裂的状态中。“我是说谎者,而且对此感到自豪。”老油条对年轻的摄影记者宣布:“我的谎言是纯净的,不掺和一丝真相……根据上面的指示我杜撰出过去的事,虚构出当代的假英雄和类似于义务星期六的假任务,然后自己描写全民的欢腾。”晚辈问他:你不惋惜自己的才华吗?拉伯波尔特给了否定的回答,并说:“右倾的思想我用左手写,左倾的用右手写,而我自己完全是中间的。” 在晚年的回忆中,德鲁日尼科夫否认了自己和俄罗斯经典文学的有机联系,拒绝承认受过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或任何白银时代作家的影响,而将前辈的殊荣给了切斯特顿、福楼拜、左拉和霍夫曼等西方作家,但他也感谢了两位同胞:布尔加科夫和作为文学批评家的纳博科夫。 当他被宣布为“前作家”,并不再为出版而只为真文学和良心写作时,他的自由其实已经在严密的监视中到来了。1985年,克格勃给了德鲁日尼科夫两种选择:集中营或精神病院,他哪一个也没选,于是两年后被驱逐出境。 2008年5月14日,尤里·德鲁日尼科夫在加利福尼亚戴维斯家中去世,享年75岁。他晚年在戴维斯加州大学任教。此时,《针尖上的天使》已广受世界范围的高度推崇,并成为新俄罗斯联邦的畅销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