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永平社区 |
释义 | 历史概况永平社区1953年8月建区,因由永直街、永安街、升平街、新基西、北街组成,故命名永平,称永平街道管理区,当时统计人口有1300人是原黄圃镇的商贸中心区、原区政府、镇政府的驻地,改革开放前是九区、十四区中心,升平街、南边街是镇内最繁华的地方街道。居民居住以砖房为主,呈不规则状分布。2001年12月与原镇三村、南龙居委会、永平社区居委会、船务公司4个单位合并是城中村。办公地点从大厅巷搬迁至原镇三村村政府,目前位于沿江路18号。 面积人口永平社区位于中山市黄圃镇旧城区,辖区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5亩(原镇三村)。目前为止常住人口6638人,外来人员约2167人。 现时,永平社区共有21个居民街道组,7个村民小组(原镇三村)。 经济情况2002年至2004年社区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足40万元,经济运作非常困难,全镇15个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村(社区)中人口总数排第三位,经济收入总量却倒数第二位,是典型的贫困社区。面对种种困难的情况下,社区两委班子集思广益、广开门路, 迎难而上,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反复研究,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2006年社区工农业总产值2.42亿元,比增14.5%,农民人均收入8119元,比增12%。2006年社区经济收入126万元达破百万元大关实现脱贫。 产业特产农业:水果、养殖、蔬菜,以养殖为主。 工业:腊味、五金、机制砖,以腊味、机制砖为主。 发展思路1、争取镇政府支持,加快办理原镇三6队32亩工业流转证,提供搞发包,增加社区集体经济收入。 2、大力发展社区的经济实力。社区计划向原镇三5队租用原新特扎钢厂土地,并计划投入200万元将其兴建成厂房再将其出租,带动企业向农村土地发展。除了能够为农民增收,还能增强社区的实体经济效益,做到前人植树,后人乘凉。 3、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新农村。 所谓,路通财通,修建好农桥农路,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农民的事业,从而更好的以人为本,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社区计划修整原镇三3、4、5队的陈旧破烂农路,并重建原镇三6队日旧失修的危桥。 办公地址:黄圃镇沿江路18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