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尾虎鲛
释义

基本信息

学名 Stegostoma fasciatum

命名者 (Hermann, 1783)

中文名 大尾虎鲛

科中文名 虎鲛科

科号科名 012 Stegostomatidae

模式种产地 Indonesia 大陆名 豹纹鲨

栖息环境 礁区、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俗名 长尾虎沙

栖息深度 5 - 5 公尺 食用鱼类 是

有毒鱼类 否 观赏鱼类 是

最大体长 235 cm 经济性 是

台湾分布 南部、东北部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参考文献 台湾鱼类志(沉等, 1993)、中国动物志-圆口纲及软骨鱼纲(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英文俗名 Zebra shark, Variegated shark, Leopard shark

型态特征

鱼体平扁且延长。眼睛椭圆形,口下位;胸鳍宽大扁平。幼鱼体为蓝黑色,并布满白色条纹与方形斑,日渐成长则白斑转为黄棕色,白色条纹变成许多深色斑点。尾鳍极度延长。

体干圆柱状,尾部侧扁;体侧具明显之隆脊。头圆锥形,稍纵扁;头侧不具皮褶。吻端宽圆。眼很小,侧位,无瞬膜。鼻孔近口部,鼻孔缘具短而尖凸之须;具口鼻沟。喷水孔中小,同大于眼径或略小。鳃裂小,第四及第五鳃裂几重叠,内鳃不具滤器。口裂中大,腹位,横向。齿小,三尖头型,即具中央齿尖,侧边各具1小齿尖。尾柄无侧隆脊或凹洼。第一背鳍大于第二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前方;第二背鳍位于第一背鳍后方不远;胸鳍宽大而圆;尾鳍很长,几占全长之一半,上叶不发达,仅见于尾端;尾鳍下叶前部不突出,中部低平,中部与后部间具缺刻,后部为小三角形,微突出,与尾鳍上叶间有一缺刻。幼体深褐色,具许多黄色细狭横纹和斑纹;成鱼黄褐色,具许多深色斑点,各鳍亦散布许多深色斑点,腹面淡色。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大陆棚与岛屿棚的沿、近海中大型鲨鱼,举凡砂泥底、石砾底、礁石区、珊瑚礁区等水域皆可见其踪迹。夜行性,白天活动力迟缓。细长之体躯,使其可轻易穿梭于礁石岩洞、细缝间以寻找猎物。主要以软件动物为食,亦捕食小鱼。若激怒它,会展开攻击行为,有潜在性之危险。

主要栖息于5~30公尺的热带海域,一般发现於沿海礁砂混合区的沙地上,生性羞怯,行动缓慢。肉食性,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小鱼为食。卵生,一次约能产下4个带卵丝的附著卵。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红海、东非洲,西至新加勒多尼亚,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之新南威尔斯。本省分布于东北部及西南部海域。

渔业利用

主要以一支钓、沉底刺网及延绳钓捕获,经济价值高。肉质佳,可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维他命及油;剩余物制成鱼粉。可驯养于大型水族箱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1: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