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永恒的追求与探索: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嬗变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9月1日) 平装: 25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61449974 条形码: 9787561449974 商品尺寸: 19.8 x 13.8 x 1.4 cm 商品重量: 222 g 作者简介李小青(1968~),女,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英国文学、文化和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于2002年考入四川大学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文学翻译大家、德语文学和比较文学专家杨武能教授。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 内容简介《永恒的追求与探索: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嬗变》的研究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将英国乌托邦文学看成是动态的、仍处于历史发展中的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则借鉴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文艺美学的相关方法,侧重讨论英国乌托邦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联系密切的思想问题,也十分注重文本的细读和笔者的个人审美体验,在具体分析中尽量抓住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细节,将作品中独特的内容和艺术表述与社会思想取向结合起来。 目录绪论 第一节 乌托邦与乌托邦文学的界定 一、对“乌托邦”的界定 二、对“乌托邦文学”的界定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回顾及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创新点及难点 第一章 英国乌托邦文学的诞生 第一节 萌芽:“科凯恩之地”——民间歌谣中的人间天堂 一、穷人的天堂 二、民间乌托邦的共性 三、“科凯恩之地”的意义 (一)英国文学主流对“科凯恩之地”的贬低 (二)“科凯恩之地”中的乌托邦精神 第二节 诞生:《乌托邦》——人文主义者莫尔的理想社会 一、人文主义者莫尔及其《乌托邦》解析 (一)人文主义式的政治、经济观 (二)人文主义式的宗教、伦理观 二、《乌托邦》的思想、文学渊源及影响 (一)思想渊源 (二)文学渊源 (三)《乌托邦》的影响 第二章 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兴盛 第一节 乐观、进取的“优托邦” 一、《新大西岛》上的科学曙光 二、“鲁滨逊”的个人英雄理想世界 第二节 对“优托邦”幻象的质疑 一、斯威夫特的冷嘲热讽 二、理性的反思 (一)“拉塞拉斯”对终极幸福的追寻 (二)布莱克的“历史循环观” (三)回归“阿卡狄亚” 第三节 女性乌托邦的别样风景 一、女性眼中的人类未来 二、盖斯凯尔夫人的《克兰福德镇》 第四节 进入时间之维的乌托邦 一、未来的召唤 二、乌托邦实践 第三章 20世纪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多元表现 第一节 “反乌托邦”的梦魇 一、威尔斯的失望与希望 二、异化的社会 (一)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二)奥威尔的《1984》 三、科幻世界中的噩梦 四、乌托邦里的生态灾难 第二节 从“救世”到“自救”的转变 一、“人性本恶”与“自由意志” (一)“救世”梦想的破灭 (二)“自救”的期望 二、向审美救赎的回归 三、“批判的乌托邦” 第四章 英国乌托邦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乌托邦”式作品 第二节 英国乌托邦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第三节 对英国乌托邦文学的译介、误读与接受 一、译介与误读 (一)对英国乌托邦文学的译介 (二)对英国乌托邦文学的误读 二、接受 (一)晚清作品中的接受 (二)老舍的《猫城记》 (三)林语堂的《奇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