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永福善堂 |
释义 | 永福善堂位于广东揭普棉湖 永福善堂前身是揭普永福善堂,始建于1938年,由其时任职的揭阳县长林先立,普宁县长黄促如授牌,并分别赠送匾额“善堂恶恶”和“立德存诚”。其后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第廿四挺进纵队司令李靖化,也亲临书赠“善与人同”匾额。 永福善堂成立后,主要是对贫丧者,野亡漂溺者,童殇等实行施棺义葬,对贫病者施医赠药,常年兼施名闻遐迩的外用疗药、红膏药、跌打药醋及传统的特效草药,寒冬腊月为贫民义赠麻袋衣以御寒,盛夏酷暑赠送解暑茶水为路人解渴并赠竹笠等。 1943年,潮汕地区旱情严重而闹饥荒,棉湖地区斯时死亡二千余人,永福善堂协同周边兄弟善堂全力以赴做好施棺义葬工作。同时,为净化环境,于1948年至1950年,对周边地区大龙须一带荒冢白骨五千余具进行修埋并建成冢墓。 1950年末停办。1986年恢复堂务。 恢复后除业导旧责外,还进一步聘请了本地13位中西医师常年为群众义诊义医。 1996年,申报揭西县民政局批准,办理社团组织的正规手续,进一步完善管理。宗旨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则,慈善为本,救死扶危,敬老助残,抚孤济困,动员海内外热心人士奉献爱心为社会福利事业作贡献”。 复建15年来,其主要工作是: 一、协同潮汕各兄弟善堂,先后在揭东县玉湖镇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汾水战役烈士纪念碑”的建设并建了2座冢墓。参加了“梅云老苏区烈士纪念碑”的典礼等,不同程度地支援了一定的资金和劳力。 二、为净化周边环境,先后2次将历年荒冢遗骸,土方建设和公路建设开挖的历代先人白骨5000多具统一修埋并建成冢墓。 三、为保护国家古文物,投资43万元修复棉湖史迹“云湖庵”,也即永福善堂原址。该址现已列为揭西县人民政府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四、揭阳地区实行火葬之前,为了解决社会上的贫丧、漂尸、童殇的掩埋地,经报县国土局批准而建公冢350多圹,以济其艰。 五、数年来,每月固定帮助敬老院五保户老人的生活补助费和常年节日慰问等,同时对社会上的孤老病残人员、特困户予以救助,累计付出55万多元。 六、1999年,经棉湖镇人民政府批准,筹资80多万元在棉湖云湖公园内建设了一座比较规范的慈善大楼。 七、为贫病者施医赠药6233人次,耗资24.56万元,还多次到外地赈灾,耗资11.50万元。 八、施棺义葬984宗,金额12.50万元。推行火葬后,除积极协助政府推行此一重大举措外,还拨出了一定资金支援贫丧者实行火葬。 15年来,累共用于慈善资金253万元。 该堂由于工作上合政心,下顺民意,正如揭西县委副书记、政协主席高银林的题词:“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因而先后得到《汕头日报》、《揭阳日报》、《揭阳晚报》、揭阳电视台、揭西电视台和当地电视台数十次的报道和播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