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王庄村
释义

大王庄村位于郯城镇西北部10公里处,现有人口724人,160户,全村面积1548亩,其中耕地面积1054亩,以种植业为主。 大王庄村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建村。因王姓居多,且大于附近王庄(今王集),故名大王庄。

中文名:大王庄村

位置: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乡

人口:774人

耕地面积:1400余亩

1、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乡大王庄村

村情概况

大王庄村位于齐家务乡中部,西靠新205国道,东邻老205国道,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280户,计774人,耕地1400余亩。村班子由四人构成。

经济发展

全村经济以农业为主,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已发展种植苜蓿300亩、冬小枣400亩、紫穗槐50亩。其次是运输业,全村共有运输车辆30多部,主要从事建材行业。养殖业已初具规模,养牛4户、养鸡1户、养羊7户、养猪1户,年存栏分别达44头、4000只、140只和20头。

社会治安

该村社会综合治理方面成绩突出。成立了民事调委会,使村上的矛盾纠纷全部能够解决在萌芽状态。村庄生产生活秩序良好,多年来未发生一起恶性事件。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村两委认真宣传贯彻《公民基本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了村规民约,全村没有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群众在工作生产之余,积极参加村上组织的文娱活动。特别是逢年过节场面更加热闹。村上又组织群众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农业科学等知识提高他们的自身水平。

2、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泉源乡大王庄村

大王庄村位于泉源乡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处,据传清雍正年间王姓人自大王庄迁此建村,得名王家庄,习称王庄,因与本县村庄重名,1982年改称东王庄。现有耕地1068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276户,1111人。中共党员47名,1948年王学亮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建国前老党员。2纵2横4条中心街道。1987年通电;1996年通程控电话,整理村庄街道,1998年打大口井18眼。

3、山东省枣庄市古邵镇大王庄村

村情概况

大王庄村位于峄城南10公里, 东接台儿庄,西邻206国道,南靠大运河,隶属峄城区古邵镇管辖。 全村总面积117.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6.7公顷,企业占地13.3公顷。

该村地处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盛产小麦、玉米及各类蔬菜。植被面积72公顷,覆盖率60%。

2000年, 全村共有178户,总人口7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现有孙、王、吴、周、李、钟、刘、姜、徐、丁、郑、巴、潘、岳、马、张、田、高等18个姓氏,均为汉族。

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3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1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60万元,人均纯收入2910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为4∶2∶4。

该村是全市明星强村之一,曾被枣庄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被枣庄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林果园艺专业村”,被峄城区委、区政府授予“安全文明村居”荣誉称号。

村名由来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山西洪洞县籍王氏五兄弟在峄县古邵白山占山为王,在山之阳建储粮基地,因西邻小王庄,故名大王庄。后又有孙氏、周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

大事记

1938年,村民孙业红带领12人建立了全县第一支农民抗日队伍。

1939年,日军侵占大王庄。

1939年,村民丁留加入八路军。1945年在洛阳战役中牺牲。

1947年9月 大王庄村的地主被打败,逃往卫辉市。

1947年11月(农历十月初七)大王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团部驻扎大王庄村。

1948年,村民李振成在本村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周永志等人又陆续加入,并成立党支部,李振成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48年冬,大王庄乡建立,驻地大王庄村,辖郝湖、曹胡袁等11个村,徐衍海任乡长。

1949年,李振成组织村民成立全县(时为兰陵县管辖)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走互助合作道路。

1953年初,大王庄成立了兰陵县第一个初级社。

1954年,大王庄划归峄县。

1964年,建陶盆、瓷缸厂一处,雇佣7人,为该村第一个副业项目。

1966年修建大王庄大桥,此桥是当时全市最长的、质量最高的村建桥梁。

1972年,村成立专业青年突击队,挖井10眼、水塘3个,栽树成林。

1973年,成立木工组。

1975年,大王庄建起炕鸡房3个,年孵小鸡5万余只。

1978年,建起苹果园1处,占地3.3公顷。

1980年,购买50马力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建立农机大院。

1983年,建变压室1处,安装50千伏变压器1台,使全村农户通电照明。

1986年,投资40万元修建高标准、占地1.3公顷的大王庄学校。

1988年,投资50万元兴建印刷厂。

1994年,因地制宜建起草苫子厂和编织厂。

1997年,硬化村内道路,安装路灯,绿化道路两侧,把大王庄村建成花园式村庄。

1999年,建成占地18公顷的大棚葡萄科技示范园一处。中央电视台《农业天地》节目对该村的大棚葡萄科技示范园做了专题报道。

1999年,投资10万余元建提水站两处,每处安装20千瓦电动机一台,提水设备一套,实现了电、站、机、渠的配套,扩大灌溉面积50多公顷。

2000年,投资17万元重新对该村供电线路进行整改,达到农村用电一类村标准。

2000年5月,山东省副省长林书香在市委书记张传林等陪同下视察大王庄村。

第一产业

解放前, 该村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1949年3月,李振成响应中共中央号召, 带领全村农民成立了2个互助组。1953年初,大王庄成立了兰陵县第一个初级社。1958年,粮食亩产达200公斤,受到峄县县委、县政府的表彰。1964年, 大王庄村投资2.8万余元,投工8万个,搬运土方20万立方米,用4个月时间挖通了村西的四支沟,流向京杭运河,修水渠1500米,基本保障了86.7公顷耕地的浇灌用水。

1977年,村购买了一台50马力拖拉机,2台“红牛”(12马力拖拉机) ,对耕作方式进行了改革,缩短了种收时间,增加了作物品种,使亩产突破了千斤大关,总产突破60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1983年粮食单产75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250公斤。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全村不断更新粮食品种,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于1999年投资10万元修建提水站两处, 保证耕地用水。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5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500吨。

1990年以来,全村不断调整粮经比例,增加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997年大王庄村委会引进大棚葡萄栽培技术,至1999年,发展大棚葡萄18公顷,总收入达200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大王庄农副业发展迅速。1990年加宽加深了原1972年专业队挖掘的3处鱼塘, 并利用四支沟蓄水池,年养鱼15万尾,总产值达30万元。2000年春,江苏省邳州市的吕先生在大王庄投资50万元, 兴建占地1.3公顷的养猪厂,年产仔猪400头,出栏宰猪200头,年经济收入20万元,同时带动了农户的家庭养殖。2000年大王庄家庭养猪共600余头,仅此一项农民年增收40余万元。

第二产业

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大王庄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二产业发展缓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支部抓住发展机遇,于1980年筹建了大王庄建筑队;1988年投资50万元,建起印刷厂;1994年投资20万元,建起草苫厂和编织厂;近年来村两委领导班子积极寻找创业之路,在原建筑队基础上成立了大王庄建筑公司,2 000年安置50多名剩余劳动力,实现总产值20万元。1998年,村主任周广同筹资4万元,建起大王庄预制厂,生产水泥块50万块,利润达10万元。

第三产业

1956年,办起了第一个商店“门市部”。之后,又陆续办起磨坊、豆腐坊、炕鸡房,为村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贯彻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帮助村民解放思想,鼓励从商,先后发展个体工商户38家,其中多是从事食品加工、服装加工、个体运输等,年利润五万元以上的有10家。他们不断开拓市场走向外域。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余人,实现收入100万元。

特色产业

业 1997年秋,按照上级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部署,针对本村地下水相对缺乏,而发展林果业相对用水较少的实际,在对省内外葡萄果品市场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采取市场引导、典型示范、优质服务等措施,从寿光、泰安等地引进京秀、 86~1 1等优质高产葡萄品种,狠抓了大棚葡萄的开发,当年发展大棚葡萄面积50亩, 聘请市、区林果专家现场授课或田间技术指导,于次年5月份坐果见效,效益比较可观。1999年,村两委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把大棚葡萄开发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抓,统一调整了土地,统一配套了供水、用电、道路等建设,多方筹资170余万元, 建起了占地18公顷、鲁南最大的大棚葡萄科技示范园区,亩棚效益1.2万元左右,最高收入达1.6万元。大棚葡萄成为该村的高投入、高产出、见效快、效益好的特色产业,被枣庄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果林园艺专业村。

该村与市、区主管部门和寿光、潍坊等果品开发公司联合,拟投资兴建融果品批发、果品深加工、苗木供应、信息咨询、科技观光于一体的大型批发市场一处。届时,将成为鲁南乃至全省最大的大棚葡萄科技示范基地。

文教科技

解放前,学龄儿童入学率只占27%。解放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于1 956年建起了大王庄小学; 1986年又投资40万元,对小学进行了扩建改造,从而告别了土台子、黑屋子的历史,达到了“六配套”标准。

1995年,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先后有3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8人,大中专生21人。因地制宜,在大王庄村大桥设立了文化广场,配备了多项文体娱乐设施,每周五播放“周末电影”,深受村民喜爱。2000年大王庄被峄城区政府授予“安全文明村居”称号。

人民生活

建国前,村民年人均粮食不足50公斤,人均纯收入48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280多元。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引进大棚葡萄喜获丰收后,人民生活更上一个台阶,2000年人均纯收入2910元,村民已全部住上了新瓦房,彩电、冰柜等高档家用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2000年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辆78辆,摩托车28辆,程控电话60余部,彩色电视机90余台。

村庄建设

建国前, 村民住房多以土木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建国后,人均住房面积达12平方米。1990年后村里实行建房统一规划,新建起一排排瓦房和平房,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村民拆旧房建新房,人均住房达20余平方米。同时, 先后开通了村内17条小道3000多米,一条主干道400多米,并逐步实现了硬化、美化和绿化,安装了路灯,并有专职环卫人员负责管理。自1966年始建王庄大桥后,村里多次投资修缮,1997年利用硬化道路之便把王庄大桥建成大王庄村标志性建筑,并树立“大王庄”村牌坊。

集体福利

建国以来,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村队收入的增加,村民福利逐步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村民福利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证。1996年以来,对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两工”,对7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三提五统”。孤寡老人被安置在“老年公寓”,所有费用由集体负担。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8年李振成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大王庄村第一名中共党员,当年成立了第一届村党支部,李振成任书记。之后,周永志、周永海、孙守松、周连仲、李明亮、李中銮、陈增福、姜崇才、孙华臣等人相继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2 000年全村有党员20名。 多年来,党支部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多次被上级党组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集体”。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7年大王庄村解放后,村行政组织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带领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并组织20多名青壮年成立支前分队,支援淮海战役。1948年建立大王庄乡,管辖11个村,徐衍海任乡长。1953年初,划归兰陵县,成立了兰陵县第一个初级社。1955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李振成任社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大王庄生产大队,李奎贤任大队长,下设5个生产小队。1968年9月,成立大王庄村民委员会,设委员3人,周道忠任主任,下设5个村民小组。从1985年到2001年共选举出五届村民委员会。 1999年4月,群众投票选举周广同任第五届村民委员会主任,委员姜夫华、周长雷,并配备民兵连长、治保调解主任、妇女主任、计生专职主任各一名。

人物简介

李振成(1925~1983) 1947年在本村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支部成立后,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组织群众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参战支前。1949年组织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之后成立初级社、高级社,任社长。后病故。

周永志(1924~1991)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大王庄村第一届村党支部成员,协同李振成建立互助组,任二组组长。1958年任西沿河管理区区长,参与组建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工作。1962年任大王庄村支部书记,领导村民兴建家园。1980年任农场场长,后调任枣庄市磷肥厂党委书记。1991年病故。

孙守龙 大王庄村民, 1965年6月出生。1999年冬在淘井时发掘出汉代文物一大宗, 价值200多万元人民币, 无偿捐献给市文物馆, 受到省、市文物部门的表彰。《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孙华臣1971年8月出生, 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大王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发动全村干部群众捐资7万余元,于1998年修建了长700余米的村第一条水泥道路,并完成配套建设。 1999年带领群众筹资170余万元,建起了全市第一个大棚葡萄科技示范园区,成为全镇乃至全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2000年被枣庄市委、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4、山东省德州市郝王庄镇大王庄村

村情概况

1536年王氏族人由山东即墨迁此定居,大王庄村因此而得名。后有罗氏、顾氏、赵氏陆续由本镇罗庄、庙刘庄、赵家庙迁来定居。

大王庄村位于德州市西南约20公里,武城县城东北约18公里处,东与小王庄接连,北与李庄为邻,西与玄帝庙接壤,南与庞庄相邻。隶属武城县郝王庄镇管辖,距镇政府3公里。全村辖区总面积80公顷,其中耕地57.33公顷,企业占地2.87公顷。

村境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瓜菜等。

该村交通便利, 东靠105国道,村内道路四通八达,通讯方便,电力充足,是外商投资建厂的黄金地段。

2000年全村有172户,总人口578人,现有王、罗、顾、赵等姓氏,均为汉族。

194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万元;197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万元;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0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

该村是德州市富强村之一,2000年人均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市第一名。1995年村党支部被德州市委命名为“奔小康先进农村党支部”。1996年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 1997年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山东省司法厅评为“山东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1997年大王集团被山东省评为“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1998年村党支部被德州市委命名为“德州市农村红旗党支部”。1998年大王集团被德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98年大王集团被德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民营企业”称号。该村被德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精神文明示范点”和“市级文明单位”。1999年村民兵连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军区政治部、山东省文明办联合授予民兵带头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1999年大王集团大豆分离蛋白食品厂被德州市委、 市政府评为“先进民营企业”。1999年村老年协会被德州市老龄委员会授予“模范老年协会” 。2000年村党支部被武城县委命名为“红旗党支部” 。 2000年村民兵连被德州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评为“民兵带建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大王集团大豆分离蛋白食品厂被武城县委命名为“技改投入先进企业”。2001年村党支部被中共山东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大事记

1943年,村民顾长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成立中共大王庄第一届支部委员会,顾长亭任书记。

1947年,王书河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民兵大队长。

1963年,王书山担任大王庄大队第一任大队长。

1966年,建变电室1处,安装30千伏变压器1台,全村95%农户通电。

1971年,王玉波担任大王庄第二任党支部书记。

1977年,粮食亩产首次突破千斤。

1992年,王国富出资5万元为村前街铺柏油路面。

1993年,王国富担任大王庄第三任党支部书记。

1993年,罗吉祥担任大王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1993年,村投资120万元建成大王庄第一个村办集体企业针织厂,罗吉祥任厂长。

1993年,台胞罗志华先生出资8万元修建村幼儿园,并将后大街铺成柏油路面。

1994年,村投资80万元建孵化场、种鸡场,顾长水任厂长。

1995年,用村集体资金9万元和县委奖励给王国富个人的2.9万元,给每户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和有线电视。

1996年,村投资1800万元建成大豆分离蛋白厂,罗吉祥任厂长。

1996年,组建大王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国富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6年,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陈建国视察大王庄村。

1997年,山东省副省长吴爱英视察大王庄村,并召开座谈会。

1997年5月, 建大王庄集贸市场,每逢农历四、九日为集市,凡到集贸市场经商人员免除一切费用,并由专职人员为经商者安排免费摊位。

1997年,县委组织部任命王国富为挂职郝王庄乡党委副书记。

1999年,由村集体出资给148户村民各安装一部程控电话。

2000年,村投资800万元建成低温火腿肠肉制品厂,丁金照任厂长。

2000年, 村投资120万元建成1200平方米水、电、暖齐全的三层老年公寓楼,60岁以上老人全部免费迁入新居。

2001年,40户村民都修建225平方米的二层住宅楼,集体给予每户5万元资金支持。

2001年,村投资30万元新建村委会办公楼和幼儿园。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粮食亩产不足60公斤。1948年,顾长亭响应党的号召,带领农民挖井20眼, 打深井2眼,挖沟修渠4条,基本保障了57.33公顷耕地用水,粮食亩产达到200公斤,受到上级的表彰。

1970~1977年,村投资2万元,出工1万个,打旱井、深井,修水渠,选用优良品种,使亩产突破了千斤大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1983年粮食亩产700公斤。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 全村统一购进优质良种进行更新换代, 实行“六统一”:统一耕种、统一收割、统一供良种、统一浇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从此,全村粮棉菜连年获得丰产丰收。

第二产业 1993年以来,党支部抢抓机遇,先后投资3800万元,兴建6处村办企业,年产值5100万元, 利税400万元。1996年经上级批准,组建了德州市第一个村级企业集团--大王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国富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第三产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支部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由于该村集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全村个体经济快速发展,从事食品加工、 服装加工、肉食加工、运输业、农机维修等业的达107户,2000年总产值达500万元。

特色产业 大王集团有限公司自1993年起, 先后建起6家企业,总投资3800万元。针织厂、蛋白食品厂、肉制品厂是该集团的主导企业。针织厂主要生产针织布匹,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 还远销东南亚许多国家和港澳地区。蛋白食品厂引进国家“863”计划新成果高科技项目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产品大豆分离蛋白1997年被确认为中国青岛国际农业科技博览会推荐产品,蛋白食品厂被中国植物协会蛋白专业委员会定为“大王中试基地” ,并获省对外进出口资格证书,出口额占总产值5%。肉制品厂的福王牌系列肉制品选用国内行业最先进的设备生产,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标准,产品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大王集团有限公司多次被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新中国建立前,群众文化生活落后,学龄前儿童入学率仅达30%。新中国建立后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1974年投资8000元兴建大王庄小学。1987年4个村联合建起了新星小学。 1996年投资3.5万元对小学进行扩建改造,告别了土台子、黑屋子的历史,达到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先后有2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

人民生活 新中国建立前,大多数村民过着吃糠咽菜的生活,年人均粮食仅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60元。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村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2000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 部分村民住上二层别墅楼,全村拥有机动车辆91辆,摩托车60辆,程控电话148部,彩电160余台。

村庄建设 新中国建立前,村内街道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多数以土木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 新中国建立后,房屋逐渐以砖石结构代替了土木结构。1982~1993年在新区建起30户标准房。2000年为适应经济发展,标准房改建成别墅楼,并制定出优惠政策, 由村办企业出资,为建楼户每户补助5万元,先后建起40栋别墅楼, 人均居住面积达60余平方米,并实现了水、电、暖、路“四通”。同时村投资120万元兴建一栋1200平方米(包括配房)的三层老年公寓楼,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迁入新居。2001年投资30万元新建了村委会办公楼和幼儿园,并开通了村内三条大街300多米,实现了硬化、美化和绿化,安装了路灯。

集体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福利不断提高。1994年村民用上自来水, 看上有线电视节目,“三提五统”费用全部由集体负担,幼儿免费入园,小学至高中免交书费、杂费,其费用全部由村集体企业承担,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每人奖励5000~10000元。1999年免费为村民完成电网改造工程,安装了集体供暖设备。对60岁以上的老人定期免费查体,村老干部实行养老补助金制度。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3年顾长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该村第一名党员。1947年成立大王庄村第一届党支部, 顾长亭任书记,全村共有4名党员。1993年由王国富任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一班人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续8年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6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到2000年底,全村共有党员19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2年,大王庄村建立村农救会、妇救会。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带领群众积极支援前线。1955年成立互助组。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顾长治任社长。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时,设立大王庄大队,王书山任大队长,下设4个生产队。 1967年成立大王庄大队革命委员会,罗志生任主任。1988年建立大王庄村民委员会,设委员5人,罗吉祥任主任。2000年大王庄村民委员会由4人组成,主任罗吉祥,副主任顾长水,民兵连长王国亮,妇女主任李金英。自1988年以来,村民委员会连续8年被市、县评为模范村民委员会。

人物简介

罗志华(1926~1998) 生前系台湾德贞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1年,台湾组团中小工商业界600余人赴大陆考察, 他任副团长,受到李鹏总理、吴学谦副总理接见。自1990年始,先后投资创办合资企业三个:上海华法有限公司、济南德丰玩具有限公司、济南汇丰印务有限公司。晚年,无偿捐款为村、乡兴办幼儿园、图书馆。其子罗怡德,台北“国大代表”,新党党员,台辅任大学法学教授,与大陆法学界交流密切,信奉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湾独立。

王书山 1931年11月生,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为了让全村耕地能够浇上水,他积极组织并带领群众利用春冬农闲季节打砖井20余眼。1968年,为使整个村庄规范化,全村实行了统一标准化的宅基地。

王国富 1954年2月出生, 1978年至1982年任郝王庄镇农机厂厂长。1983年至1987年任村帆布厂厂长。1985年6月入党。1991年出资5万元为村内道路铺上了柏油路面,村民亲切的称之为“富民路” 。1993年3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体村民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他先后兴建了针织厂、服装厂、孵化场、种鸡场、蛋白厂、肉制品厂6个村办企业。1993年建针织厂时没有资金,他用自己的企业向银行作抵押,给村办企业贷款70万元。 建厂后流动资金比较紧张,他又从自己企业里先后拿出200余万元作为村办企业的流动资金。 1994年底,县委、县政府按规定奖励他2.9万元,他全部捐献给村里用于自来水工程建设。1996年他组建了德州市第一家村级企业集团--大王集团有限公司。 2000年投资120万元建起一栋1200平方米、水电暖齐全的老年公寓楼,将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迁进新居。为改善村民住房环境,2000年为村民建40栋别墅楼, 由集体补助每户5万元。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650万元,固定资产3800万元。1993年至今多次被市、县评为“优秀人民代表”“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奔小康优秀共产党员” 。1997年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8年被选为山东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2001年被德州市人大常委会授予“德州市双十佳人民好公仆”称号,被山东省委授予“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

5、河南省长垣县孟岗乡大王庄村

大王庄村位于孟岗镇政府西北面,南邻冯湾村,北接孔村,东靠孟方路,南邻长石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人口1548人,耕地2237亩,村民代表25人,党员47人,村党组织积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断推进各项村务的健康发展。

6、河南省社旗县唐庄乡大王庄村

大王庄村辖岗里庄、大王庄、赵和庄3个自然村。人口1015人,耕地面积2048亩。全村地处半岗区,红薯种植面积较大,有1000亩,亩均效益千元左右,全村大力提倡发展三粉产业,越来越多的农户靠三粉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6: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