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涌流理论
释义

简介

“涌流现象”是一种专注或沉浸其中的心理状态,很早就被人们在宗教、冥想、瑜伽、艺术、体育等活动中发现。“涌流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英文发音为 cheeks sent me high)在其研究的积极心理学中的核心内容,随着幸福课的流行而逐渐受到关注。

内容

契克森米哈认为:人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才真正体会到长久的快乐,这与技能和挑战的匹配程度有关。涌流就是一种类似思如泉涌的感觉,人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完全参与在某项活动中,此时自我意识消失、时光飞逝,每个行为、动作和想法必然会一步接着一步,就像爵士乐演奏一样,整个人都沉浸其中,且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1、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

2、对行动有迅速的反馈。行动自然得到矫正。

3、在挑战和技巧之间有一种平衡。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力相对于挑战弱,我们会沮丧和焦虑;如果潜能大大高于表现机会,我们会乏味。恰好处在乏味和焦虑二者之中,才能真正的愉悦。

4、行动和意识相融合。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行动上。由于挑战和技巧相匹配,因而要求一门心思。由于目标很明确,又能不断得到反馈,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5、摒除杂念。由于高度集中注意力,使我们摆脱了日常生活中导致压抑和焦虑的害怕。

6、根本不担心失败。集中心思工作,根本想不到失败。内在的原因是:涌流状态下,我们很清楚该干什么,而我们的技巧又正好足以迎接挑战。

7、自我意识消失。太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往往是日常生活中的负担。涌流中,我们太专注于所作的事,根本没有心思来关心自我。但当一个阶段的涌流状态过去之后,我们一般会以一种更强烈的自我概念出现,知道已超越了自我,甚至会觉得自己摆脱了自我的界限,至少暂时地成为了一个更大实体的一部分。(这种状态很多人都应该体验过)自我通过遗忘自我的行动得到了扩展。

8、时间感被扭曲。一般会忘掉时间。

9、行动具有自身的目的。一旦上述情况出现,我们就开始享受由此产生的这种体验。我们的行动变成一种autotelic,希腊词,意思是本身具有目的:从事活动的理由在于能感觉到由这些活动提供的体验。

意义与实践

契克森米哈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是,人们的日常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涌流(Flow)

觉醒(Arousal)

掌控(Control)

放松(Relaxation)

焦虑(Anxiety)

烦恼(Worry)

冷漠(Apathy)

厌倦(Boredom)

上图中坐标轴一是人们在某一刻所面临的挑战的难度,另一个是那一刻人们的技能熟练程度。图表中的中线代表平均值,那是平均挑战难度以及技能熟练程度。这个每个人的都不一样。同样,在中间的地方会有一个固定的点,假如我们能够知道这个固定的点在哪里,我们就能大致预测出你何时会走进“涌流”的状态。那就是挑战大于平均值、技能熟练程度也大于平均值的状态。

你做的事情也许和其他人做的很不一样,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涌流通常都是在你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的时候才出现的。比如弹钢琴、跟好友在一起、甚或是工作。相比之下,其他的区域则变得相对更加消极。“觉醒”还是好的,因为你在那一点上还是有较大的挑战。尽管你的技能熟悉程度不是很高,但是可以很容易的进入“涌流”。(技术)只要增强一下技能就行了。觉醒是大多数人学习的地方,他们在那样的区域就被迫走出舒适圈,学会更高级的技能,走进“涌流”。

“控制”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因为你能感到舒服,虽然不是很激动,挑战也不是很强烈。假如要从那里走进“涌流”,就要增强挑战的程度。这两者是理想化的、相互补充的区域。从这些地方可以很容易的进入“涌流”。而挑战与技能的其他搭配,则会显得越来越消极。“放松”是好的,因为你还能感到舒适。但“厌倦”就会产生反作用了,而“冷漠”则会带来非常消极的后果。因为你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干出什么实际的事情,你没有在使用好你的技能也没有什么挑战。遗憾的是,很多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冷漠。而导致这种情绪的元凶,就是看电视,其次则是蹲茅厕。虽然有时候看电视,也有7%-8%的时间是处于“流动”,但那是在你挑选了一个你真正喜欢的频道的时候,你能够得到即时的反馈。

因此 我们要问的问题是,如何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多的处于“涌流”的状态?这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也关系到企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