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硬盘族 |
释义 | 简介当下职场有一类“成功”人士,他们走过了不少企业,通过多年的打拼和处心积虑的思考与总结,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管理、技术、生产、营销、培训、战略、商业模式等称为“葵花宝典”的资料,看成生命一般重要,珍藏在自己的硬盘或者笔记本电脑中,这样的人,被称为职场“硬盘族”。 特点“硬盘族”常常表现为有心人的样子,而且善于思考、整理、收集方案和素材,在自己和别人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提供出来原始的资料模板,给别人一种智慧、聪颖、效率和见多识广的感觉。 事实上,“硬盘族”确实花了比别人多的心思,做事情不仅喜欢亲历亲为,而且还喜欢事后把成功的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出来以备今后再用;不仅喜欢收集与自己相关的资料,而且还喜欢钻研和收集与自己的业务无关的资料。从这个角度来说,硬盘是一个智慧库、方案泉和图书馆,“硬盘族”则充当着库脑、泉眼和馆长的角色。 注意事项对于“硬盘族”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过分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或者说有成见,不容易与新生事物尽快对接,或者懒惰于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结果不能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 二、容易急于求成,一领到工作,就不假分析地把过去的资料全般搬出,很快就“拼凑”出方案。对于没有思想的老板、小个体户,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是十分招人稀罕的,他们会把“硬盘族”当成宝贝一样对待。但对于有思想体系、有成功经验、喜欢探索和创新的老板而言,这样的方案被认为没有价值,职业经理人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怀揣自己认为高深莫测的先见之明的“硬盘族”“混”得好与不好的区别。 三、不舍得分享,因“盘”而损坏了群众关系。老板能请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基本上还是认可这样的人的。请他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他能贡献自己的积累,将硬盘中的智慧、思想、知识、方案能与其他同事共同分享,老板未必同意照搬照抄,但认为这样能开拓大家的思维。培训当然是最好的手段。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接触过的、好的东西自然喜欢,如饥似渴地吸收,课堂上不能及时完全记录到的,课后希望能拷贝回去再继续学习(其实这就是无意识地在模仿“硬盘族”了),可有些“硬盘族”觉得这些是自己多年心血的结晶,怎么舍得拷贝出来呢?矛盾由此而产生,被大家共同指责和报告之后,他就自然失宠与老板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