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赢在机制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王振宇,张锋强 著,李兴浩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8-1 版 次:2 页 数:268 字 数: 印刷时间:2008-8-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2 I S B N:9787506025836 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本书揭示了自然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内在规律,其以客观、现实、精准的切入点,以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观点鲜明的主题,以系统而又全面的剖析以及对机制的内在规律和对大大小小机制“借用”的操作,让人们认识到了“机制的内在规律”的客观性和现实普遍适用性。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种种“现实和困惑”,也就有了“可以寻找的根源”。此书的适时问世,有助于人们对现实种种现象进行本质的认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同样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世界第一部深刻揭示机制规律与机制原理的原创著作,深刻解剖市场经济真谛及竞争精髓与社会博弈的内涵,指导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性社会。 机制决定成败,机制决定竞争,“机制”揭示了最高的管理法则,演绎着精辟的经营管理哲学。 纵观企业的管理,一般的问题显然出在机制上,没有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乍成机制,没有与质量接轨的运作机制,没有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一流的企业、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人才是不会凭空产生的。 机制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甚至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机制研究和机制设计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是第一课题和第一要务。(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副司长/向东博士) 没有一个激励竞争的社会机制为人们采取行动释放信号,必然会使人类的创造精神严重受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思想家/哈耶克) 如果一个社会的运行机制不是引导人们去追求创造和贡献,而是追逐官位和权势,便是机制的腐朽;当下中国出现的人人争当公务员的现象,此乃腐朽机制的产物。如果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运行机制让人们不再热衷于追逐官场的利益。而是以创造和贡献为荣,则社会幸甚,国家幸甚。(南方医科大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林新宏教授) 一个组织如果形成不了良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的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机制,是每个决策者值得深思和需要考虑的问题。(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 先进技术可能被人“学走”,但先进机制谁也拿不去。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一整套良好的运营机制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内容。(广东商学院副校长兼华商学院院长/徐印州教授) 良好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是企业创造业绩的根本保证,业绩仅仅是企业的外在表现,而机制才是企业内在的原动力。机制的有序程度以及维持机制的有序的能力,是评价企业的唯一标准。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运行机制是决定产品或服务成功的基础。 内容简介本书在揭示自然机制和社会机制内在规律的系统阐述中,以客观、现实、精准的切入点。以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观点鲜明的主题,系统而又全面的剖析,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机制内在规律”的客观性和现实普遍适用性。从而。让人们领悟到对机制作用机理的借用是管理之“大成”、经营之“王道”、认识之“真知”,是“谋国者”寻求的兴国安邦之道,是企业发展的“制胜之道”,是所有人都应学会的“实用之道”,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至大之道”,更是“以竞争求生存”的根本之道。 本书以探求“机制律理”和“管理真谛”为开端,通过对“机制”深入浅出的分析阐述,引用了大量针对性的案例加以佐证,从而揭示了机制的真谛,展示了机制神奇的功能效应;也揭示了管理的内涵和管理绩效的来源以及机制、管理与竞争力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了如何构建与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进一步阐明了制度和文化的进步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揭示了市场经济的真谛,指出了如何建立市场经济与完善市场制度以及如何进行宏观管理。同时,本书还对当今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政府的经济管理理念以及社会管理理念所存在的种种现实的“多维的误区”逐一加以梳理和辩证。让企业管理者获得“吹糠见米”的效果,让迷失者获取“暮鼓晨钟”般的“撼动”,让理论探索者有如“夜行得灯”般的启示。 本书以企业竞争为主线,通过对不同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核心竞争力及企业经营的各种风险的剖析,以系列“实例”和“真言”来求证企业竞争的“潜在规则”,来解码企业的盈利模式,来揭示企业的经营风险,使读者把握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道。 本书以“机制”的功能在不同领域的延伸为辅线,进一步揭示了机制的巨大效用,并尽可能地引用“机制规律”来求证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的症结,来修正一些社会中的歧见和规范一些不全面的观念,来寻求社会 “各个组合”的和谐之道。 作者简介李兴浩,广东佛山人,中共党员,企管博士,MBA。现任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党委书记。韩国现代株式会社中国空调制造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世界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广东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家电商会副会长.广东省家电协会执行会长,广东省工商联(总商会)常委,佛山市制冷行业商会会长,佛山市工商联副会长等。 李兴浩同志凭借突出的表现和不懈的努力获得多项表彰及荣誉: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百名企业家之一,2004福布斯中国大陆慈善榜第23位。2004年被国际企业家联合会与《世界英豪》杂志授予“世界英豪(中国)100名最受尊敬的企业领袖”,并获选“十大中国改革创新人物”、“美中经济合作组织中国首席企业家”、“香港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中国十大杰出CEO”、“全国双优民营企业家”、“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十大中华经济英才”、“中国十大民营经济风云人物”,“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全球华人竞争力品牌大会十佳企业家、亚太华商最具创造力领袖等荣誉称号。 目录自序:认识竞争机制的客观性 前言 上篇 机制的本原 提要 楔子 第一章 解读机制 一、引言 二、尊自然、顺规律、借机理、立人纪 三、对机制的认识 (一)“鲶鱼效应”的机制 (二)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机制 (三)人为因素是社会规律的主导因素 (四)社会机制的特征与作用 (五)经济规律的归属及市场机制 四、机制的内在规律 (一)机制区间与“变量因素”的竞争活性 (二)机制效应与“进步”的关系 五、机制的功能 (一)机制的优胜劣汰功能与发展进步的关系 (二)竞争个体的自我适应的功能与特点 (三)竞争个体的相容性与排他性的说明 第二章 机制与管理的关系 一、管理的目的 二、管理与机制的区别 三、管理模式的类别与特点 (一)微观管理的内涵 (二)宏观管理的内涵 四、计划管理的实质及特点 五、对“自然机制”的利用 六、对经济管理的认识 七、机制的控制管理 (一)对简单机制的控制 (二)关于机制的“笼子”说明 (三)自然界是不可控制的 (四)对“社会机制”的控制管理 (五)如何将“笼子”中的“变量因素”充分激活 八、认识管理真谛,把握管理艺术最高境界 九、结束语 附一则:与一位哲学学者的争论 中篇 企业铁血竞争的启示 提要 楔子 第三章 企业的竞争机制 一、按劳取酬的竞争机制 二、人力资源的竞争机制 三、项目的竞争机制和事业部的竞争机制 (一)项目的竞争机制 (二)事业部的竞争机制 四、创新的竞争机制 (一)企业的创新概念 (二)新产品的划分及特征 (三)新产品开发的内容和设计程序 (四)新产品开发的实例 (五)企业创新机制的战略实施 五、采购过程的机制效应运用 [亲历竞争、见证成败之案例第一则]——“铁血一招”成就一个企业集团 Ⅰ.浅谈大企业病 Ⅱ.大企业管理要旨 Ⅲ.事业部改制简述 Ⅳ.事业部的创建与控制 Ⅴ.多维地认识这家企业 Ⅵ.一个寓意深长的笑话 [亲历竞争、见证成败之案例第二则]——一家集团企业兴起与转型的启示 Ⅰ.抓住机遇,企业打下了事业基础 Ⅱ.特殊的管理理念与管理特点 Ⅲ.进入高科技行业的失误与企业转型 第四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护与提升 一、维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引述案例三则] “可口可乐”配方的保护 关于“微软”发展壮大的故事 浅说“云南白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亲历竞争、见证成败之案例一则]——一家“乳鸽王”酒家的衰败 二、确保产品质量是维护竞争力的具体过程 (一)郑梦九的品质信条与现代汽车的品质提高 (二)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深刻认识 三、实施品牌竞争战略 (一)为什么要实施品牌竞争战略 (二)实施品牌竞争战略的要点 [引述案例一则]——营造品牌战略占据市场的实例 第五章 市场机制与通用的竞争战略 一、“消费群体”是市场中起决定作用的“变量因素” 二、竞争优势与通用的竞争战略 (一)成本领先与别具一格 (二)集中一点 [亲历竞争、见证成败之案例第一则]——“市场终端超级运营者现象” Ⅰ.揭示核心经营理念 Ⅱ.透析“市场终端超级运营者”的盈利模式 [亲历竞争、见证成败之案例第二则]——“德隆神话”破灭源于竞争战略的失误 Ⅰ.关注德隆 Ⅱ.剖析德隆集团失败原因 Ⅲ.杜绝暴利 Ⅳ.探索产融结合的新模式 第六章 企业经营竞争的案例评析 漫谈“数一数二”与“不三不四” [引述案例二则] 关于“微软”对其他软件公司挤压的故事 “本田”与“雅马哈”之间的一场世纪最残酷的竞争 [亲历竞争、见证成败之案例第一则]——表业公司易主的启示 Ⅰ.产业链条细分下的加工产业的盈利模式 Ⅱ.表业公司易主传奇 [亲历竞争、见证成败之案例第二则]——触感浙江民营企业的“大泽龙蛇” Ⅰ.浙商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Ⅱ.触感浙江民营企业 Ⅲ.管理缺位的民营企业举步维艰 Ⅳ.但愿今后一路走好 [亲历竞争、见证成败之案例第三则]——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遭遇红灯” Ⅰ.“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 Ⅱ.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易于扩张 Ⅲ.准时生产 Ⅳ.玩具厂进入了经营艰难的时代 Ⅴ.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营方向的探讨 下篇 机制纵横论 提要 楔子 第七章 关于对机制认识的五则辩证 辩证1:实事求是地认识规律,而不是将人为演绎的理念奉为圭臬 辩证2:如何认识“市场失衡现象” 辩证3:管理中“求大同”的宣导是否正确 辩证4:社会阶层差异多少与机制效应的关系 辩证5:社会保障制度将有助于竞争机制的效果释放 第八章 人文观念与机制的关系 一、探掘不同的历史文明与机制的内在关系 二、认识社会不同“机制区间”与竞争力的内在关系 三、意识形态与机制的关系 四、提高社会的竞争力是“最大道理” 第九章 厘清“无谓的‘公平’与‘效率’之争” 一、无谓的“公平”与“效率”之争 二、浅析“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定理的“来龙去脉” 三、剖析市场“真义”,匡正“偏颇理念” 后记:竞争规则的启示 跋:谈机制 在线试读第一章 解读机制 一、引言 大自然以其宏大、精邃、多维、繁杂、包容、公正、无常、善变、暴虐等种种特征,主宰着世上万物,主宰着芸芸众生。 大自然的万物众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机制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之下形成了一系列自然准则。 大自然的机制太神奇了,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世界上的万物众生如此完美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在这里,以最简单植物进化来说明: 植物是由苔藓类进化而来的。据考究,花的颜色原来也是绿色的,花瓣是叶子变来的,无疑是散开的,花蕊是裸露的。因为风大,易将花粉吹走,无法散落在雌蕊子房中,于是花蕊周围的叶子就慢慢围拢起来,以确保白花授粉。但是,白花授粉容易将一些病变的东西遗传下来,需要用异花(异株)授粉来发挥杂交优势,实现变异和进化。异花(异株)授粉单靠风来达到目的太难了,花就利用昆虫来完成,因此这些花中分泌的汁液有些极香,有些恶臭,以此来吸引昆虫,在昆虫采蜜时,顺便沾带上花粉,以便达到授粉的目的。又怕从远处无法看见,便让自己的花瓣由青色变成五彩缤纷…… 当然,也有一些花不愿意改变,但是它们在大自然优胜劣汰的机制下灭绝了。 由此可见,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地造就了万物众生。大自然在人们的心中至尊、至圣、至大,世上无一物可与其相比,后来,人们找到了一个名词,那就是上帝。 有一位名人说过:“你到大自然中去,就会感受到上帝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二、尊自然、顺规律、借机理、立人纪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这是古代道德伦理的启蒙之学——《四体千字文》的开头之句。它以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为首,然后导入道德伦理、三纲五常而成文。以天地自然,为纲为序;以道德教化,为体为用。古人能有此客观精准的立意让人叹为观止。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和太阳,在人们的心中至大至圣,然而,地球和太阳在宇宙苍穹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人类社会的历史可谓久远流长,然而,与星体和大自然的形成和运行过程相比,不过是万年之一瞬。从广义来说,人类的诞生乃至万物的起源无不是源于大自然,其盛大于大自然、也在不同时期灭绝于大自然;从狭义来说,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其进步寄存于大自然,其灾难也源于大自然。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规律、有着多样化的社会制度和多元的文化特征。但是,人类社会的种种规律都与自然规律息息相通,在自然客观世界规律的“大集合”中,人类社会的规律只是“子集合”。所以,孰重孰轻、孰大孰小,应该一目了然。 面对大小分明、主次奠定的情况,透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种种规律的认识和探索,人类总结出了“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的灵魂”。其基本原理告诉我们:通过事物的本原寻求其中的规律,找出其规律的机理,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框架之下,发挥人类特有的聪明才智,主动地加以配合、利用,从中获取对人类生存更优异的环境和条件。“主动的配合”比“被动的适从”能获得更高的效率和速度,也将付出更小的代价,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自然世界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古代圣贤出于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并能以体察到大自然的规律为本原,将自然规律奉为最基本和最神圣的规律,提倡“天人合一”,并要求为人处世要尊自然、顺规律、借机理、立人纪。这不是宿命论,这是对大自然客观规律的敬畏和尊重,更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和利用。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总有一些人,在研究客观种种规律性时,把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类社会规律分割为两个系统;并在人类社会规律的系统中,过于推崇“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定胜天”、“改天换地”缺乏分析,盲目地一概而论,试图去超越自然、超越客观。其结果是,人类经受了不少自然灾难之后,还需要去承受“本来可以避免的人祸”。 纵观历史,求其规律。具体的结论是:当人类的力量较为弱小时,人类只能被动地依附自然,此时期所提倡的哲学思想是朴素的“天人合一”理念,具体地说,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这个理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着人类与自然相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主动性也日益体现出来,“人定胜天”的哲学思想就成了主流。实践证明,人类在大力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伴随出现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和破坏,间接影响到了人类本身的生存环境。从而,也就有了人类理念的回归,充分认识到了社会规律不能超然于自然规律而独立存在,并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尽管古人“朴素的天人合一”与“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发展观”不完全相同,前者是被动依附于自然,而后者是人类自身所追求的一种“平衡”的和谐。但是,两者的实质内涵都是尊重自然,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活的灵魂”,那就是“遵循自然规律、认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一体性、并追求人类与自然环境平衡的和谐统一”。 因此,应该认识到用人为的因素去改变自然界的东西是个别的改变,是失衡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多半是一种破坏;而通过“自然机制”下发生的改变,是整体进化和发展。这一点是务必要分辨清楚的,否则很容易让人不自觉地迷信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对机制的认识 机制泛指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 在这里,阐述“机制律理”这个主题,是为了让人们充分认识“机制的神奇”。 机制归属于“自然世界和社会客观规律”的范畴;机制表现出“平台效应”,是众多群体共生的相互作用的整体。机制的基本功能就是制造了一种竞争的环境,让竞争生生不息。由于竞争营造了机制优胜劣汰的功能;优胜劣汰的功能反过来又促进了竞争,在这互为因果的关系促进之下,机制的效应就显得无比神奇。所以,没有机制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也就没有机制。机制不但在人类社会存在,在自然界也普遍存在,而且远在人类社会之前,已促使世上所有的物种、生灵繁衍和进化。 (一)“鲶鱼效应”的机制 为了让人们了解机制,在这里引用“鲶鱼效应”来加以说明。 什么是“鲶鱼效应”呢?在这里先讲一个故事: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渔民们如能将活的沙丁鱼带到市场,不仅能吸引人们争相购买,而且还可以卖出一个高价来。为此,渔民们虽然想尽了办法,但总不成功。然而有一只渔船却让沙丁鱼成功地活了下来,由于该船长将其视为秘密,不准外泄,所以外人一直不知道其做法,待他去世之后,这个奥秘才被揭开。原来他们在渔槽里放了一条鲶鱼,沙丁鱼被放入渔槽之后,发现了鲶鱼,非常紧张,于是左冲右突,跳跃不停,这么一来,沙丁鱼就活蹦乱跳地被运回渔港。 这就是机制神奇的功能,也就是笔者推崇的“机制效应”。 “鲶鱼效应”是一个最简单的机制,这个机制中只有沙丁鱼和鲶鱼两者在相互作用,为了研究方便,将沙丁鱼和鲶鱼都称为“变量因素”,而沙丁鱼和鲶鱼的个体称为“变量因素中的个体组织”。“鲶鱼效应”之所以称为最简单的机制,是因为这个机制只有两个“变量因素”在相互作用,更像一种“一对一的博弈”。在“鲶鱼效应”中,沙丁鱼面临着两种结果,非生即死。虽然“变量因素”是一群竞争个体的组合,“变量因素中的个体组织”才是竞争的主角。所以沙丁鱼个体为了生存,无一不是竭尽所能。 这个小故事揭示的道理是非常深刻的:人为地“想尽了办法但总不成功”,没有解决“沙丁鱼的生存问题”,而把一条鲶鱼放入鱼槽之后,就建立起一个生存竞争的机制,沙丁鱼就活了起来。换言之,用一条鲶鱼去建立一个生存竞争的机制超越了渔民所作的种种努力。 当这个机制建立之后,为什么无需渔民再作其他的“努力”呢?这是因为,沙丁鱼归属自然客观世界的范畴,其生存竞争的机制也归属于客观规律所形成的机制;而人的努力归属于社会范畴,人对自然施加的努力往往是一种“破坏”。 渔槽里没有放入鲶鱼,沙丁鱼为什么反而死了呢? 这是因为,这个环境之中只有沙丁鱼一个“变量因素”,没有相互的作用,也就没有生存竞争的机制。沙丁鱼这个“变量因素”也就失去了“活性”,一直在生存竞争的机制中生活的沙丁鱼,一下子变得“百无聊赖”,在缺乏生存竞争机制的寂寞之中,沙丁鱼的生命机理迅速地退化,沙丁鱼也就很快地死去了。 所以,机制又是两个以上“变量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机制区间(注:详见第二章“机制的内在规律”)的大小和“变量因素”的活性高低都与机制效应的大小直接相关。 (二)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机制 上面讲了一个小机制,在这里再讲一个大机制,大自然就是一个大机制。 人们往往把大自然比拟为老天和上帝,因为它是至高无上的。大自然是公平的,也是残忍的。公平在于它提供一个有阳光、空气和水分的环境时,既给你春天,也给你冬天;既给你春雨,也给你霜雪;时而风调雨顺,时而百灾降临。这个环境(平台)既是公平公正的,又是变化无常的。在大自然的机制中,万物众生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就是大自然,也是大机制。 大自然机制是一个大机制。这个客观世界宏大、博杂,是无法量化并用数字来加以说明的;这个机制的多维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自然界的万物众生中的所有群体都是“变量因素”,这个机制中“变量因素中的个体组织”(竞争的个体)更是数不胜数。在这个机制的作用之下,每个种群、个体都在为生存、为发展而竭尽所能。正是这个机制安排、约束着大自然的所有物种、生灵以及人类;也正是这个机制,促使着所有的物种和生灵进化,促使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这个机制最普遍的规律准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放眼自然界的万物众生,竞争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较为简单的竞争要数植物界的竞争。植物界所有物种,上争阳光雨露,下争水分养分;为了生存不惜进化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物种生存、灭绝以及新物种的出现,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而动物界的竞争所表现出来的弱肉强食的丛林准则,就更生动地揭示了生存竞争的激烈与残忍。可见,生存竞争比其他竞争更深层、更广泛、更残酷、更激烈,从而激活了万物众生的活性,使万物众生竭尽所能地参与竞争。如果缺乏了这种生存竞争,只有一些无关痛痒的小竞争,参与竞争的所有“变量因素”(即万物众生的所有种群)的活性就会降低,“变量因素中个体组织”(所有竞争个体)也无须为生存而展开竞争,万物众生的进化和人类社会发展也会放慢。换言之,是大自然机制让竞争生生不息,竞争又促进了进化。全赖大自然机制的作用,万物众生才能持续地进化,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地发展。 在生存这个重大问题面前,即使竞争是无序的、博杂的,竞争个体同样没有别的选择,只得无条件地适应竞争的环境,无条件地遵循竞争规则,这就是竞争个体的自我适应功能。也叫竞争个体自我适应性。这种适应性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适应特点分为自我调整、自我纠错、自我扬弃三种形式。在竞争过程中,有一些个体因失败或消亡退出了竞争,又有一些新的个体加入了竞争;一些个体刚从上一轮竞争获胜而生存,又得去面临下一轮竞争;一些种群在竞争中被淘汰而消亡,也有一些种群在竞争之中发展壮大。所以,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量因素”都是动态的,是在变化着的。人类要去认识它,是永无止境的,人类去适应它,也是永无止境的。 同时,机制中各个“变量因素”的活性高低是不相同的,所起到的作用大小也是悬殊的;同时,这些“变量因素”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大自然客观世界中的种种机制也是不可控的,在其“多维的合力”作用之下,一切就有了必然的结果,万物众生的起源、盛大、灭绝就有了定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人类的诞生和恐龙的灭绝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种前提下,人类的各种活动务必做到“尊自然、顺规律、借机理、立人纪”。其中“尊自然、顺规律”是根本,就是尊重客观世界:另一方面,“借机理、立人纪”。让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了充分发挥施展的空间。这一“借”一“立”,相得益彰。便是集天下管理之大成,悟天下管理之真知。 但是,如果背离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试图用人为的手段去安排、控制或者管理这个大自然,就是不知“天高地厚”。例如人为地拟订计划和政策,去规定病毒、蚊蝇不准进化,让狼改为吃草,要求一年四季如春。不用说,这个规定是无效的,这个计划是行不通的。 如果要将万物众生的活性加以分类,那么植物的活性最低,但其生存竞争程度也低,它虽然出现最早,进化速度却最慢;众生的活性居中,生存竞争的程度简单而直接,其进化速度也居中;人类是最有活性的“变量因素”,自人猿开始,就与动物群落分道扬镳,并建立了人类社会,其生存竞争复杂而多维,并交织着奇谋妙略,也形成了自身的规则,从而形成了人类所特有的社会规律和社会机制。 (三)人为因素是社会规律的主导因素 从广义来说,人类社会是大自然界这个“大集合”中的“子集合”。所以,人类社会是包含于大自然界的;某一特定自然区域也是大自然界中的一个“子集合”。由于人类是最有活性的“变量因素”,所以,当人们狭义地研究这两个“子集合”时,首先要考虑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要研究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效果。 人为因素是否对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产生影响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是,人为因素对不同的子集合影响的大小却是不同的。 人类社会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又是最有活性的一部分。所以。人类社会始终积极地对整个客观世界施加影响。同时,要认识到,这种影响毕竟是有限的,这就注定了人类社会不能去“改天换地”;同时又要认识到,人类社会对整个客观世界的影响是其他物种不能比拟的。如果人类不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是提倡“人定胜天”,那么,人类将要面对的是“失衡”,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所以,人为的因素就是社会规律的主导因素。人类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合,与其相对的“某一特定自然区域”简称为“自然集合”,这也就是过去人们将其分为“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原因。 在人类社会(简称为社会集合)之中,只要不涉及“自然集合”的因素,人类普遍性(人性)的价值认同、需求和欲望,以及人为制定的政策规章,也可以形成一套被人类社会所认同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同样产生“机制”的作用。这一点不能不辨。 用哲学定义来说,在自然客观的世界面前,人类的一切人为因素都归属于“主观意识范畴”;但是,当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的社会集合中,由于所属的范畴变了,“参照物”也变了,人们普遍的共有价值认同、欲望、习惯和意愿就成了“客观世界范畴”,而个人或少数人的认识和意愿却成了“主观意识范畴”,这一点也不能不辨。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