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英女皇 |
释义 | 英女皇是对英国女性君主(英国女王)的一个称谓。这个称呼主要流行于香港殖民地时代,对应于英国的男性君主称为“英皇”。 从字面上翻译,“英女皇”没有“英女王”准确,因为英国君主的正式称号是“King”或“Queen”,对应的中文翻译应该是“国王”和“女王”,而非“皇帝”(Emperor)或“女皇”(Empress)。 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以后,要突出英国君主的地位,所以翻译上与当时的清朝皇帝平级,称“皇”,而且那时候的翻译没有现在严谨,粤语中“王”和“皇”也是同音字,所以没有区分两者。 香港曾经成为英国殖民地长达一个世纪,在官方和民间很多时都将英国女性君主称为英女皇,例如现在的英国国家元首,就被称为“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 在英国历史上,英国君主从来没有称帝,只有在统治印度时加上印度皇帝或女皇的称号,不过这个称号只是加尊,那时候的英国君主称为“国王兼皇帝”或者“女王兼女皇”,该称号在1948年印度独立以后被取消。 英国在强盛时期曾经被称为“大英帝国”,不过这只适用于英国加上其海外殖民地整体,英国本土还只是王国(联合王国),英国本来就是王国,对应的君主称号也只是“王”。随着各殖民地独立,大英帝国也解体了。 香港回归以后,官方和其他媒体开始使用英女王,这较正确的翻译名称取代英女皇称呼现在的英国元首。不过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名称碍于习惯就没有修改,例如“皇后大道”和“皇后码头”等。 伊丽莎白二世的完整头衔:“联合王国及其治领和属土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 ”(Her Majesty Elizabeth II, Queen of the United Kingdom & her other Realms and Territories)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