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唐东都荷泽寺殁故第七祖国师大德于龙门宝应寺龙岗腹建身塔铭并序 |
释义 | 《大唐东都荷泽寺殁故第七祖国师大德于龙门宝应寺龙岗腹建身塔铭并序》,简称《神会塔铭》,即刻在神会墓碑上的铭文,由神会的弟子慧空所撰写。1983年12月,出土于洛阳龙门西北侧的唐代宝应寺遗址。 中文名:大唐东都荷泽寺殁故第七祖国师大德于龙门宝应寺龙岗腹建身塔铭并序 撰写:慧空 创作年代:唐朝 文学体裁:碑铭 作品原文大唐东都荷泽寺殁故第七祖国师大德于龙门宝应寺龙岗腹建身塔铭并序 粤自佛法东流,传乎达摩,达摩传可,可传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惠能,能传神会(1)。宗承七叶(2),永播千秋。说般若之真乘,直指见性(3);谈如来之法印,唯了佛心(4)。 在皇唐兵部侍郎宋公讳鼎,迎请洛城(5)。广开法眼,树碑立影(6),道俗归心,宇宙苍生,无不回向(7)。遂行迈江表之际,方有羯胡乱常(8)。般若护持,传灯有属(9)。享年七十有五,僧腊五十四夏(10),于乾元元年五月十三日荆府开元寺奄然坐化(11)。其时也,异香满室,白鹤翔空。 有庙堂李公嗣虢王,再迎尊颜于龙门(12)。别有施主功巨高辅成、赵令珍奏寺度僧,果乎先愿(13)。 和尚昔经行宴息(14),曾记此山。冥与理通,众望亦足。其地势也,北临天阙(15),南枕伊川。东望嵩山,遥窥观之指掌;西临华岳,隐龙岗之在中。择日吉祥,建乎身塔(16)。可大可久,万古千秋。唯佛与佛,正法东流。宗承七叶,劫石长休(17)。 永泰元年岁次乙巳十一月戊子十五日壬申入塔(18)。 作品注释(1)此即为禅宗南宗神会法系所奉的七代祖师。前五位祖师在《传法宝纪》、《楞伽师资记》有他们的传记,与北宗同;前七位在《祖堂集》卷二、卷三、《景德传灯录》卷三、卷五有他们的传记。北宗以神秀或法如为六祖,以普寂为七祖。 菩提达摩(未知-约534年),简称达摩或达磨,印度僧人,北魏时来华,在嵩洛一带以少林寺为中心传法,有语录《二入四行论》传世,弟子有慧可、僧副、道育等人。《续高僧传》卷十六亦有他的传。 慧可(约488-593),也作惠可、僧可,俗姓姬,虎牢人,年四十到少林寺从达摩受法,注重发挥《楞伽经》的思想,在邺、卫一带地方传授禅法。弟子有僧璨、那禅师等。《续高僧传》卷十六也载其传。 僧璨(未知-606),或作粲禅师,长期在安徽潜县西部的皖公山隐居传法,曾为北周僧人惠命的《详玄赋》作注,另有托他之名的《信心铭》行世。弟子有道信。 道信(580-651),俗姓司马,河内人,从僧璨在皖公山受法后,展转至湖北黄梅县西的双峰山传法,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传世,提倡观心、念佛,谓“念佛即是念心”。弟子有弘忍。《续高僧传》卷二六(明本)也载有他的传。 弘忍(601-674),俗姓周,黄梅人,自幼从道信受法,在道信死后以双峰山和黄梅县东的东山(冯茂山)为中心传法,提倡坐禅“守心”,“照了心源”,有《修心要论》传世。弟子达500人以上。其法系被称为“东山法门”。《宋高僧传》卷八亦有其传。 慧能(638-713),在敦煌文书中多写为惠能,俗姓卢,原籍范阳,生于新州,自幼丧父,靠打柴维持生活,后听人读《金刚经》有悟,到黄梅东山投弘忍受法,又回到南方,展转到曹溪传法,主张自性是佛,强调自修自悟。其生平和传法语录载《六祖坛经》、《曹溪大师传》。在《宋高僧传》卷三十也载有他的传记。 神会(684-758),俗姓高,襄阳(郡治在湖北襄樊市)人。自幼从师学习儒家经书,又自读《老》、《庄》,出家后投荆州当阳玉泉寺神秀的门下学习禅法三年。《宋高僧传》卷八有其传。有关他的事迹和语录可参考胡适《神会和尚遗集》、日本铃木大拙《敦煌出土荷泽神会禅师语录》、杨曾文《神会和尚禅话录》、日本田中良昭、冲本克己等《大乘佛典11·敦煌Ⅱ》所收《坛语》、《南阳和尚问答杂徵义》、《南宗定是非论》。 (2)七叶,即七世、七代,指前面从达摩至慧能、神会的七代祖师。荷泽法系奉此七代为直承达摩正法的祖师,谓是“正传”(嫡系)。 (3)般若,意为智慧。有各类般若经典,侧重讲一切皆空,以体悟空的思想为得到智慧的重要标志。在不少场合,般若与真如、佛性、无念等同义。慧能、神会尤重《金刚般若经》。乘,是车等运载工具等意,在佛教是指教法,有大乘、小乘,以为大乘佛法比小乘佛法能够救度更多的众生。般若之真乘,实指禅宗,意为依据般若教义的真实佛法。直指,即直示,直接引导信徒体认自己的本性;见性,与了性同义,即体悟自己具有与佛一样的本性(佛性)。神会在传法中常说“唯指佛心,即心是佛”,“直了见性”,“了性悟道”,“明见佛性”等。 (4)如来是佛的名号之一。法印,意为佛法的真实标准与标志。小乘有诸法无我、无常、涅般寂静之三法印;大乘有一实相印。如来之法印,是佛法真谛的意思。唯了佛心,只以引导众生觉悟自性(佛性)为宗旨。 (5)宋鼎,生平不详。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神会七祖传》记载,在745年(天宝四载)兵部侍郎宋鼎迎请神会从南阳到洛阳荷泽寺。 (6)树碑立影,据《宋高僧传》卷八《慧能传》,神会被兵部侍郎宋鼎迎入洛阳荷泽寺后,在寺内设立慧能真室(内有慧能画像,称影堂,即灵堂),宋鼎为立碑。神会又请人绘制六代祖师之像,太尉房官作《六叶图序》。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七载有宋鼎撰《唐曹溪大师碑》的目录。 (7)回向,意为转向,有几种含义,如《大乘义章》卷九所说“回己善法有所趋向,故名回向”为基本含义。这里实指归依,即将自己的身心归向以慧能、神会为代表的南宗。 (8)江表,泛指江南。羯胡,是指唐叛将胡族安禄山、突厥族史思明。乱常,是反叛。神会在洛阳经常批评北宗,受到北宗的报复。据《宋高僧传·神会传》、《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记载,752年(天宝十二载),神会的信徒御史卢奕诬奏神会聚众阴谋作乱,被朝廷放逐到外地,经弋阳郡、武当郡、襄州,最后到荆州开元寺。就在这期间,755年(天宝十四载)爆发“安史之乱”。 (9)意为有般若妙法的佑护,神会荷泽法系后继有人。传灯,即传法。灯能照暗,禅宗以师资传承禅法,启悟世人,如同传灯。宋代有禅宗史书《景德传灯录》。 (10)僧腊,即法腊、戒腊,是指受具足戒之后的年岁,以每年夏安居结束(农历七月十五日)为僧腊结束之日,次日为新岁开始。据此,神会是在二十二岁受具足戒的,时间当为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 (11)乾元元年,唐肃宗年号,公元758年。荆府,荆州府治所在地江陵(在今湖北)。坐化,又谓坐脱,在打坐中去世。《禅苑清规》卷七《尊宿迁化》说:“如已坐化,置方丈中,香花供养,以遗诫偈颂贴牌上,挂灵筵左右,于尊宿中请法属一人为丧主……” (12)庙堂,宗庙明堂之略,指朝廷。李公嗣虢王,是李巨。据《旧唐书》卷六四《李凤传》,李凤是唐高祖第十五子,636年(贞观十年)封虢王。他的嫡孙李邕在唐中宗时为嗣虢王,727年(开元十五年)卒,其二子李巨继之为嗣虢王。据《旧唐书》卷一一二《李巨传》并参考《通鉴》卷二二0,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巨任陈留谯郡太守、河南节度使,757年(至德二年)为太子少傅,在九月(此据《通鉴》)唐军收复长安后,任留守,兼御史大夫。唐军十月收复洛阳。758年(乾元元年)李巨“加太子少师,兼河南尹,充东京留守,判尚书省事,充东畿采访等使”。 (13)施主,也称檀越,一般指向寺僧施舍钱财的在家信徒。高辅成,在新旧《唐书》中无传,但见于唐将铁勒族人仆固怀恩的传中,在平定安史叛军和收复洛阳等地的战争中立有大功,收复洛阳时为北庭朔方兵马使,翌年升太子少傅、兼御史中丞,充河北副元帅都知兵马使。(详见《旧唐书》卷一二一、《新唐书》卷二二四上)至于赵令珍,生平不详。 (14)僧人在坐禅、诵经困乏之时,在特定安静场所来回走动,称为经行。经行源自印度、西域,有益健康。(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宴,有默、安二义,宴息,即休息。 (15)天阙,帝王所居之处,亦指朝廷。东都皇居在龙门之北。 (16)此塔安葬神会的遗骨(骨灰),故称身塔。 (17)劫石,是佛教用来表示难以计算的久远时间的概念。劫,音译劫波,意为大时;劫石是用以比喻劫的时间久远的。据唐道宣《释迦氏谱》序,如果有一块方四十里的磐石,有位“长寿天”(佛教所说天界的生命体)每三年用轻衣拂一下,“石虽磨尽,劫时未尽”。此也称为磐石劫。(再可参考《义楚六帖》卷十七)休,在此当美善讲。劫石永休,意为七世相传的禅法将长传不衰。 (18)永泰元年,是唐代宗的年号,岁次乙巳,公元765年。按干支计算,当年十一月为戊子,十五日为壬申。 作品说明《大唐东都荷泽寺殁故第七祖国师大德于龙门宝应寺龙岗腹建身塔铭并序》是《神会塔铭》的全称,神会弟子慧空撰文,法璘书。1983年12月,位于洛阳龙门西北侧的唐代宝应寺遗址,在基建破土时发现神会的墓,从中出土这方塔铭。最早报道此事的是温玉成。1984年出版的《世界宗教研究》第2期发表了他的《记新出土的荷泽大师神会塔铭》的文章。此文前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此方塔铭的学术价值,后面校录塔铭的全文。1992年《文物》第三期发表了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的《洛阳唐神会和尚身塔塔基清理》的报告和李学勤为此专写的《禅宗早期文物的重要发现》的论文。在报告中将塔铭用通行的简体文字作了全文校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杨曾文在《神会和尚禅话录》的附编之中收录了此文,对某些字用括弧注明笔者的修改意见,对标点也有所改动。 作品价值一是神会的生卒年岁问题。佛教史书对神会去世时间有不同的记载:《景德传灯录》卷五作760年(上元元年)七十五岁、《宋高僧传》卷八作760年(上元元年)九十三岁、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作758年(乾元元年)七十五岁。学者当中,胡适考证认定神会于762年(唐肃宗新改的“元年”)去世,享年九十三岁。(1968年台北胡适纪念馆出版胡适《神会和尚遗集》附录《敦煌写本神会和尚遗著两种》“附记”)印顺接受胡适对神会死年的考证,但认为神会享年七十五三岁。(印顺著,台北正闻出版社1983年三版《中国禅宗史》)卒年不同,于是便推算出各种不同的神会生年。然而由于《神会塔铭》的出土,对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可靠资料。《神会塔铭》所记神会的卒年和享年与《圆觉经大疏钞》的记载一致,都是758年(乾元元年),享年七十五岁。这样便可以证实《圆觉经大疏钞》的记载是有根据的。 二是提供了神会荷泽法系对南宗传法世系看法的资料。神会在与北宗辩论中反复申明从达摩至弘忍的正法的直接传承者是慧能,六祖是慧能而非神秀。(《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神会入洛阳荷泽寺之后,曾在寺内建慧能的真堂(灵堂),宋鼎撰写并立碑,神会叙写禅门“宗脉”(祖统),“凡六祖,尽图缋其影”,太尉房官作《六叶图序》。(《宋高僧传》卷八《慧能传》)《神会塔铭》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实证。塔铭是由神会的弟子慧空撰写的,自然反映荷泽法系的观点。塔铭说:“粤自佛法东流,传乎达摩,达摩传可,可传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慧能,能传神会。宗承七叶,永播千秋。”在神会的法系看来,慧能是六祖,神会是七祖,是天经地义的。当年神会与北宗辩论时虽以七祖自许,却不敢公开讲自己就是七祖。当崇远质问他:“能禅师已后,有传授人不?”他答:“有。”当进一步问:“传授者是谁?”他只是含糊地回答:“已后应自知。”(《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神会死后,弟子们无须隐讳,以神会直承慧能而为禅门七祖。后来朝廷立神会为七祖,自然与神会弟子的活动是分不开的。 三是关于神会遗体在洛阳安葬的问题。神会死于荆州开元寺。《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载:乾元二年“迁厝于东京龙门,置塔,号般若大师之塔”。对这一过程,《神会塔铭》提供新的重要资料:“有庙堂李公嗣虢王,再迎尊颜于龙门,别有施主功臣高辅成、赵令珍奏寺度僧,果乎先愿。”其中“嗣虢王”,在塔铭出土发表的录文中写作“嗣号王”。笔者参考新旧《唐书》改作“嗣虢王”。嗣虢王名李巨,在《旧唐书》卷一一二、《新唐书》卷七九皆有传,是在开元年间继承其父李邕的爵号为嗣虢王的。757年(肃宗至德二载)唐军收复长安、洛阳。李巨在758年(乾元元年四月)受任河南尹,充东京留守,直到翌年二月因“苛政”被贬为遂州刺史,在洛阳有十个月时间。就在他任东京留守不久之时,神会去世。大概他与神会生前有交往,或许是出于别的什么原因,由他出面,将神会遗体从荆州迎归洛阳安葬。因为当时“安史之乱”尚未结束,对神会遗体仅作初步安葬,虽置塔所,但尚未建寺。这年九月,再次反叛的史思明又攻陷洛阳。直到762年(宝应元年)十月唐军再次收复洛阳之后,安葬神会遗体和在塔所建寺度僧等事才得以继续进行,至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最后完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