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寺村
释义

全国有多处,分别在云南省、山东省等省份,由于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各地经济也不一样。

云南省凤庆县大寺村

村情简介

该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大寺乡,东邻马庄村、漭街村,南邻岔河村、清水村,西邻回龙村、双龙村,北邻双龙村。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辖寺背后、老响箐、岩子洞、大寺街、杨寨、石龙头、施家寨、水井、围杆田、李家寨、柒树洼、砖房洼、中村、光明、后箐、后田、慈云、小村、鱼塘、和平、大田坝、子云、栗子、平安山、大寨、范家、阿李鲁、中心等28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910人。该村海拔1760米,年平均气温19℃,年降水量15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3258亩(其中:田2390亩,地868亩),人均耕地0.74亩,主要种植稻谷、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5132.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4454.5亩。有茶园面积3446亩,其中可采摘面积3446亩;核桃面积11067亩;蚕桑面积4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3.3亩,主要种植茶叶、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7.5亩,其中养殖面积1.5亩;其他面积1602亩。

人口卫生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1097户,共有乡村人口4330人,农业人口4320人,其中男性2197人,女性2123人,劳动力2370人。该村以汉族、彝族为主,其中彝族992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14人,占人口总数的4.9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926人,参合率90.67%;享受低保33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大寺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大寺乡卫生院3.5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6个,建有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137户,占农户总数的12.49%。

基础设施

截止2009年底,该村有1091户通自来水;有1097户通电,有107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7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8.09%和98.0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99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35户,分别占总数的90.34%和67%。

该村到大寺乡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2辆,农用车7辆,拖拉机15辆,摩托车188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515亩,有效灌溉率为46.5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9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7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73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15户,建有小水窖305口。全村有11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1个自然村已通电,有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1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1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1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6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91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文化教育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2144平方米,拥有教师28人。距离大寺乡中学3公里,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50人,其中小学生386人,中学生164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基层组织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2个,下设1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43人,少数民族党员25人,其中男党员125人、女党员18人。村委会由村支书、村主任组成。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150人。

村务公开

该村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09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928亩,有固定资产325900万元。

农村经济

2009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948.6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33.6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2.52%;畜牧业收入351.5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8.04%(其中出栏肉猪2898头,肉牛234头,肉羊231头);林业收入576.0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9.56%;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161.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28%;工资性收入129万元,占总收入的6.62%。农民人均纯收入2974.8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60人(占劳动力的19%),在省内务工300人,到省外务160人。

山东省东平县大寺村

大寺村位于州城镇驻地东北部,250省道(肥梁线)从村东通过。耕地300亩,坑塘100亩,全村148户,564人。

大寺,又名东大寺,因村内寺庙而得名。东大寺始建于元代,初名“十方报恩禅寺”,明改称“报恩禅寺”,遗址在州城内东城墙根一带。现存遗址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220米。据当地老人介绍,山门有六、七米高。两进院落。大殿前立有数幢龟驮碑,每幢高5-6米不等。大殿后有藏经楼,楼前立有数幢石碑。大殿东有一小院为方丈、住持住所。大殿西有一院为僧众住所。今遗址内仅有三幢石碑和一些石制柱础、莲花盆、碑座等。三幢石碑有一定史料和书法价值。1990年代,大寺村开挖鱼池,曾出土宋至清各代文物,瓷器有龙泉、耀州等官、民窑器物;其他有佛像、印章、陶器、金条、银元宝等。还有一些精美石刻工艺品散落在民间,如上马台、照壁心、柱础、莲花台、石佛像、经石、香炉等。文化堆积层高达1.5-2米。

大寺村重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组建了40多人的民间艺术队伍,逢年过节,踩高跷、扭秧歌、玩花船、舞狮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06年,大寺村民间艺术“摔二鬼”,被泰安市列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泰安市民间杂技类唯一入选项目。

“摔二鬼”就是“摔跤”,道具为木架包裹的两个木俑,貌相神似、鲜活逼真。传说宋元时期,宫中两位六、七岁的皇子经常嬉闹,不料游戏摔跤中一位伤亡,另一位悲痛欲绝,宫人劝说无效。一位太监令工匠依照二人形象做成偶头,分穿彩衣,由艺伶装扮,模仿二人摔跤,皇子转悲为喜,后该技艺流入民间。

“摔二鬼”道具独特,首先仿照表演者体型做一木架,再做两个假头装到架上,外套不同颜色的彩衣,两臂相交,如同二人扭抱。表演者身背木架,穿着与假人相同颜色的裤子,手脚分别蹬上颜色不同的鞋靴,四肢俯地,表演蹦跳、旋转、翻滚摔打,四肢相互踢、蹬、别、跳,有“枯树盘根”等大小大致32个,你进我退,将摔跤表现得鲜活逼真,滑稽幽默。据村内王庆东老人讲,明处其祖上从山西洪洞县搬迁来时,沿途乞讨,以卖艺糊口。后辈辈传承,到其父亲王明超时,表演得出神入化,饮誉东平及周边各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