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水井建筑群 |
释义 | 大水井建筑群位于利川市区西北47公里的柏杨坝区,由“李氏宗祠” 和“李氏庄园” 两大建筑组成,分别建于清道光和光绪年间,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其中宗祠的建筑模式模仿成都文殊院,祠堂依山建有石墙堞垛,上有炮眼;庄园距祠堂150米,有大小房间一百多间,二十多个天井,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工艺精巧。 基本概况在利川市水井乡。宗祠与庄园东西相距200米。宗饲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占地3800平方米。建有大殿3个、厢房4排、天井6个,共房屋69间。三大殿均宽17米,进深10.5米,四厢房中分别设有讲礼堂、仓库、银库、财房、族长住房及客房等。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砌有围井石墙与柯堂围成一体。水井围墙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祠堂四周围墙高耸,左、右、后三方为依山势逐步升高的石墙堞垛,高6-7米,厚3米,总长为390米,全用麻条石砌成。东西侧分别有“承恩门”和“望华门”供出入。 庄园修建于1924年。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有天井24个,房屋多2-3层的楼房,其中有大厅、套房、客厅、客房、小姐楼、帐房、仓房等。李氏宗词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 景区风景大水井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像一首由土家唢呐、木笛、叶笛、锣鼓加西洋长号奏出的三部曲,演绎着一个家族的荣与辱,凝固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2002年国务院将李氏宗祠、李氏庄园、李盖五宅院三部分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庄园李氏庄园 土家建筑的交响乐 沿着宽敞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翘角凌空的朝门庑殿顶和高高悬挂于门楣的“青莲美荫”四个大字,攀护李白为祖先,借扬李氏身份不俗。气派宏伟,不乏文化内涵。庄园前院更是气度不凡,极尽创意,200平方米的院坝全用规格统一的平板青石铺就,前廊拱卷欧式方柱粗壮挺拔,雕凿精美,堆塑华丽。两侧吊脚雕梁画栋,可谓匠心独运,土汉结合,中西合璧。 从庄园中轴线从前至后由底就高排列着三大殿,为建筑主体,两侧屋宇相连,天井密布,一室一景,阁楼呼应,气象万千。最具特色的“走马转角楼”、“一柱六梁”、“一柱九梁”的建筑格局,备受建筑行业的推崇和借用。其装饰艺术也令人目不暇接,精雕细刻的柱础,玲珑剔透的窗棂,造型奇异的廊柱,曲径通幽的走廊,精致豪华的陈设,使整个庄园富丽堂皇而不俗气。在欧式建筑的大门上方写着“业绍龙门”四个大字,下面横框内写着“大夫第”三字。入其内,犹如是进入了艺术的殿堂。中堂右为花厅,左为帐房,丹池“忍”字两旁楹联为:新知涵养转深沉,旧学商量加遂密。前厅、中堂、后堂皆设有井,沿天井回旋上下左右,逐台升高,楼道互通,而彩楼迂回高矗,可观整座大院,有数门可供出入。 院内的窗棂有雕花和石刻景,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天井中的防火池或方或圆,或刻或雕皆为一体。更奇的是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24个天井,174间房屋竟然没用一颗铁钉,全部采用木骨架,回廊彩檐吊脚楼,按“风水”、“八卦”及地理条件,环环相扣,互相依托,互为衬顶,布局随心所欲,恰到好处,而又不乏严谨,下雨天,到庄园每个房间都不会湿脚。 该处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年间,由东而西多次兴建,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那一个个窗饰,一处处石刻,仿佛是凝固的音符,组成一部无声而恢宏的土家民居建筑交响乐,穿越历史和时空在耳边久久回荡。 李氏宗祠李氏宗祠 土司王朝的堡垒 从李氏庄园右侧的边门而出,走百把米的田埂路,就来到李氏宗祠。风雪中,傲然矗立,雄居险关,那巍峨城墙与周围的地理环境衬映出一股威严和霸气,令人敬畏而却步。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周围砌起了高高的围墙,围墙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这也正是大水井名字的来历。 宗祠修建于清道光26年(1846年)。整个宗祠的建筑风格与南方汉族的祖祠几乎没有差别。宗祠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房屋60余间。主体建于清道光年间。城墙壁总长约400米,高8米,厚3米,墙梯依山势逐级升高,角梯皆为整块巨石建成,依次布设枪炮孔108个,严密地封锁着所有的通道。可谓壁垒森严,固若金汤。步入这座集政权、军权、族权于一体的城堡,每个人的脸上不由得多了一层肃穆庄重的神情。 宗祠中轴线上排列着三大殿是教化族人、祭祀祖先,商讨政务、军务、族务的活动中心,丰富的楹联,精美的木雕石刻,别致彩瓷浮雕图案,异彩纷呈,一片辉煌。大殿右则的讲礼堂,则是生杀予夺的“审判厅”,门前有巨石铺就的“过失桥”,中心刻着太极风纹,四周雕有蝙蝠纹,桥上建廊,左右对称,两侧功不同。过去犯了李氏族法的,跪在此“桥上”聆听“讲礼”,等待判决,如若从承恩门出去,则意味着“死刑”,将押至龙桥河悬崖摔死。判生则从“生门”放归。东侧有口小井,周围也用巨石砌起了高高的围墙,围墙壁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这也是大水井名字的来历。 相传最后一任族长李盖五坚守宗祠,因水源被断,不得不投降讲和,后来才建起了这座坚实的城墙。当我们看到这口水井时,不禁有些失望,因为它太小了,而且水已经变得有些污浊不清了。文管部门在这里放了几只木勺,让游客舀一勺子井水尝尝味道,喝出那段历史的悠远回味。 “龙归井,凤栖山”是关于李盖五高祖李廷龙,李廷凤兄弟的迁栖入川的神话,揉合成了一首兴业发家的神曲,用三百余年的苦心打造了李氏封建王朝的堡垒,谱写了庞大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 高仰台高仰台 土司王朝的挽歌 坐落于群山环抱的高仰台,建于民国三十一年。此地原叫“葡萄翁”,最后一任族长李盖五因兄弟分居,造宅于此,嫌其地名俚俗,取名“高山仰止”之意更名。豪宅占地2000余平方米,有房屋40余间。建筑飞檐翘角,精雕细琢,鬼斧神工,其匠心工艺丝毫不压于与之遥相对应的大水井。宽阔的院坝,高大的正厅,壮观的绣楼,整齐的配殿,错落相间的厢房,以及精巧繁缛细腻的木核石雕,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可惜好境不长,李盖吾辈因兵匪之患,不得不举家重返大水井,凭借天险和固城挣扎着拒敌,以求守住和延续李氏土司王朝的辉煌与荣耀。 历史概况大水井古建筑群坐落于《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始建于明末清初,是长江中下游目前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集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于一体。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像一首由土家唢呐、木笛、叶笛、锣鼓加西洋长号奏出的三部曲,演绎着一个家族的荣与辱,凝固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 解放前是李氏集族权、政权、军权于一体的“土围子”。李氏宗祠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 关于大水井李氏家族的兴衰,当地流传着多个版本的传说,它们像是诡秘的影子,令人难于捉摸。也许,一切秘密都隐藏在了墙头屋瓦之间,但是三百余年的风霜雨雪与兴亡更替,房子已经垂垂老矣,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历史的车轮辗过岁月的风尘,大水井古建筑群不仅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也见证了土家人固有的心智所展示出的文化底蕴。 地理概况大水井古建群位于湖北省利川市柏杨镇水井村,东望荆楚,西连巴蜀,北接长江三峡奉节,南邻湖南张家界。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其建筑规模宏大,整个建筑雕梁画柱,工艺精巧,玲珑剔透,令人叹为观止。 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盖五庄园和李氏宗祠三部分组成,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李亮清庄园建筑有24个天井,集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为一体;李氏宗祠内大殿高耸,气势非凡。建筑四周群山环抱,崇山峻岭横亘千里,幽谷跨水越涧,景色十分秀美。 交通概况大水井古建筑群 位于利川市柏杨坝镇,南距利川市城区45公里,东北距重庆奉节港约130公里,利(川)—奉(节)公路绕经门前而过,交通便利。 如果要前往大水井古建筑群,可以从利川乘坐中巴车前往柏杨坝,再从柏杨坝转车前往。或者直接从利川或者柏杨坝包车前往。 风土人情大水井古建筑群的风水说 风水术,曾被当作封建社会的迷信活动而在解放后受到批判。学术界尤其是建筑界对风水的研究日益增多,对风水理论日益重视。有关专家认为,风水是是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风水术在古代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无所不在,不懂得风水,就不能真正了解古建筑,不能对古人、古建筑抱“理解之同情”。如宿白先生的名著《白沙宋墓》就充分利用风水理论,完美地解释了墓葬形制、朝向等问题,取得较大成果。 利川市领导多次到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进行考察。最初对动辄称风水的言论是比较反感的。2003年6月21日至23日,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一行到利川考察民居建筑,在参观大水井古建筑群相邻的范氏住宅,专家们惊奇地发现,范氏住宅呈“凹”形,凹进的缺口围着一座土坟。询之当地父老,说是坟为蒲氏所埋,后来范氏看中这块风水宝地,要蒲氏迁葬,蒲氏不从。范氏无奈,只好把屋修成这样。 住宅与墓葬争朝向,活人与死人争风水,正形象地说明当地风水观念深入人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