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黍
释义

禾本科黍属多年生草本。又称坚尼草、天竺草。高大,多叶型多年生、有短根茎的植物,茎结上会产生根系。热带优良牧草,茎直立丛生,株高约1米。茎与叶鞘均有蜡粉。喜湿热气候,宜于年均温20.6℃、最低月均温9.4℃以上的地区种植。耐干旱、 耐酸瘦土壤,也耐荫。鲜草干物质含粗蛋白质 5.8%~10.1%,适口性好,可收割作青饲料和制干草,或供放牧。

中文学名:大黍

拉丁学名:Panicum maximum Jacq.

别称:坚尼草,普通大黍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黍属

英文名:Guinea Grass

原产地:热带东非

入侵地: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等

入侵时间地点:1908从菲律宾引入台湾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发达的须根和短根状茎。秆较粗壮,质较坚硬,高2—3米,具4—8节,节上密具柔毛,叶鞘具疣毛,尤以近基部为甚,节密生柔毛;叶舌膜质,长约1mm;叶条形,质地坚硬,长20—60厘米,宽1—2厘米,上面基部具硬疣毛,边缘粗糙。圆锥花序开展,长20—40厘米,主轴粗,直立具条纹,分枝纤细,粗糙,斜向上升,下部裸露,基部者呈轮生状,腋间具柔毛。小穗灰绿色,长圆形,顶端尖,长约3毫米,无毛;小穗柄侧生者通常短于小穗而弯曲;第一颖长为小穗的三分之一,宽卵形,具3—5脉,顶端钝或稍尖,基部包卷小穗;第二颖与小穗等长,具5脉;第一花或可具3雄蕊,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脉,内稃与外稃等长,具2脉。谷粒淡黄色,具横皱纹,长约2.5毫米。

生态特征

大黍性喜高温、潮湿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但在pH4.5—6,贫瘠的红壤和红黄壤上也生长良好。不耐霜,气温降至-7.8℃时即会冻死。在广东、广西冬季无霜的条件下,终年保持青绿。比较耐荫,在疏林下生长良好。分蘖力强,据调查,大黍通常80个分蘖,多者达148个。常形成大型株丛。在广西南宁通常5—10月开花结实,种子成熟不一致,又易落粒,需及时收种。

饲用价值

大黍在南亚热带四季常青,茎、叶软硬适用,牛、羊、马,鱼都喜食,尤以牛最喜食,冬季茎秆稍粗硬,适口性稍差。其茎叶比为l:1。既可作青饲料,亦可刈割调制干草,干草率为33%。再生力强,在华南每年刈割4一7次,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据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资料,年刈割4次,亩产鲜草为4608.4公斤,亩产粗蛋白质为66.03公斤。割去上部茎叶,留茬20厘米左右,然后将全株挖起,分成4—5苗一束,按60*90厘米的株行距进行穴植。深度15厘米。雨季移植极易成活,干旱季节移植需浇定根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4: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