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音乐表演投情 |
释义 | 基本释义音乐表演投情,是音乐表演心理之一。音乐表演和人类的任何创造行为一样,都是以创造主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并受这种心理活动的支配。音乐表演是由多种心理要素构成的综合心理活动,牵涉到认知、记忆、情感、理智、想象、直觉、才能等各个方面,同时由于它的再创造性质,又使它具有与音乐创作和欣赏心理很不相同的一些特点。这里,我们拟从心理学与美学相结合的角度,着重论述与音乐表演创造关系更为密切的几个心理学问题。它们是: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与理智,音乐表演中的想象与直觉,音乐表演中的临场心理。 怎样做到在音乐中投情首先,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与理智所要研究的问题是,音乐表演是否需要投情,即音乐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时是否需要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把这种情感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音乐表现悲则表演者也悲,音乐表现喜则表演者也喜。还有,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与理智的关系是怎样的,即音乐表演中的投情是否需要理智的控制。上述不仅是音乐表演,而且也是各种表演艺术所存在的共同问题。特别是在戏剧表演中,长期存在着所谓体验派与表现派两种主张,并因 此形成不同的表演体系。① 在音乐表演中,实际上也存在着类似的两种表演主张。例如,德国音乐家C·P·E·巴赫说:“音乐家除非自己也受感动,否则就不能感动别人;他必须感觉到他想要在他的听众中引起的一切效果……。”② 而另一位意大利音乐家布卓尼却主张:“假如一位艺术家想使别人感动,他自己就一定不能感动——否则在关键时刻,他将无法控制他的技术。”③ 美国《纽约时报》音乐专栏评论家C·勋伯格把音乐表演中的这种不同概括为“激情派”与“形式派”,他在《音乐中感情同理智的大辩论》一文中说:“形式派鄙视任何性格外向的音乐表现,或任何一种考虑到听众反应的内在的演出价值。‘形式派’比较新,而且比‘激情派’更严谨。他们受过不同的训练,这种训练强调形式和分析,赞成申克的理论 ④,忠实于乐谱的每一细节,即作曲家的‘信息’。他们倾向于只相信谱子,印出来的音符。‘激情派’对形成作曲家本身的一切——他所受的影响,生活中感情上关键的转变,他的时代背景等——都非常感兴趣;而‘形式派’往往只对乐谱有兴趣,把注意力像激光似地集中投入构成乐谱的各种因素之内,而不理会其它任何别的东西。”⑤ 音乐表演中这两种不同的主张,虽然各有道理,互有所长,而且他们之间如果能相互吸收、有所综合,那样会非常有利于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以及从表演心理学的角度说,笔者是比较倾向于投情的主张的。首先,音乐艺术就其特性来说,是一种善于表情的艺术,音乐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作为第二度创造的音乐表演,它的最重要的艺术使命之一就是深刻揭示和完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其次,从音乐表演心理来说,为完成这一艺术使命,仅仅依靠理智和冷静的表演设计是不够的,只有投情,即表演者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投入到音乐表演中去,才可能真实、生动地传达和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并使听众也受到同样的感动。形式派的音乐表演虽然具有声音纯净、考究,结构严谨等优点,然而由于其中没有或较少情感的投入,往往给人以冷漠、单调与无动于衷的印象。怎样才能作到音乐表演中的投情呢?在我看来,首先是表演者必须正确领会与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在深刻把握乐曲情感基调的同时,还要细致体会乐曲情感的发展逻辑和色彩变化。指挥家小泽征尔曾形象地比喻说:“我的工作有点像交通警。对于交通警来说,只须要掌握红、黄、绿三种颜色,对于我来讲却有更多的色彩。举例说,总谱上的标志是忧伤,但是几分忧伤呢?哪种忧伤呢?内在的、暗淡的、或者仅仅是愁眉不展的?作曲家没有说明,我只有自己去作出判断,这就是我的专业。”⑥ 歌唱家卡拉斯在回忆指挥家都利奥·赛拉芬对她的影响曾说:“他教导我,凡在音乐上所作的一切都必须有表情,这是千真万确,我学了每个装饰音都必须为音乐服务。如果你真正爱护作曲家而并只为个人成就着想,你总将为一个颤音或一个音 阶找到意义,而据此正确地表达快乐、忧愁或悲伤的感情。”⑦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也非常重视音乐表演中的投情,并且要求这种投情必须建立在解明曲意、即充分理解乐曲情感内涵的基础之上。戏曲理论家李渔在他所著的《闲情偶记》中说:“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解明情节,知其意之所在,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问者是问,答者是答,悲者黯然消魂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且其声音齿颊之间,各种俱有分别,此所谓曲情是也。”⑧ 清人徐大椿在其所著《乐府传声》中也曾指出:“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而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⑨ 深刻理解和领会乐曲的情感内涵是音乐表演中投情的基础,然而如果表演者不能在表演中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那还不可能作到真正的投情。很难设想,音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无动于衷、冷若冰霜,仅靠表演设计就能真实而生动地传达出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并且打动听众的心灵。然而,当我们进一步研究表演者投入的情感时就会发现,这种感情固然是发自表演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但是它与表演者自身平素的情感还是有所不同的。人们平素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自然的反映,它随兴而发,转瞬即逝,不能重复,也无需有意的调度。而在音乐表演以及其它艺术表演中投入的情感,却是建立在对表演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的基础之上的,它不仅要求表演者要善于调动自己平素的情感积累,唤起真实的情感回忆,而且在更多的情况下,还要求表演者有意识地去体验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或是体验得很不充分然而却为艺术表现所需要的情感。这样,音乐表演中的情感,就不仅是表演者自己平素的真实情感的投入,而且是对远远超出个人生活局限的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情感的体验。音乐表演中的投情,应该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作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以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它有表演者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艺术化的情感。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