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异常肌电图
释义

一、插入电位的改变

插入电位减少或消失见于严重的肌肉萎缩、肌肉纤维化和脂肪组织浸润以及肌纤维兴奋性降低等;插入电位的延长或增多提示肌肉易激惹或肌膜不稳定,见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或炎性肌病。

二、异常自发电位

1、纤颤电位(fibrillation potential)

由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增高或肌肉细胞膜电位的稳定性下降所致的单个肌纤维的自发放电。纤颤电位多呈双相,起始为正相,后为负相,时限1—2ms,波幅20—200μV,频率2—30Hz,声音为尖而高调的嗒嗒声。见于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

2、正锐波(positive shape potential)

其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同纤颤电位;为一正相尖形主峰向下的双相波,形似“V”字形,时限10—100ms,波幅差异很大,一般为50—200μV,频率4—10Hz,声音呈遥远的雷鸣样音。

3、束颤电位(fasciculation potential)

指在安静的时候出现单个或部分运动单位电位支配肌纤维的自发放电,波形与正常的运动单位电位类似,见于神经源性损害。

4、其他

例如复合重复放电(complex repetitive discharges,CRD)和肌颤搐(myokymia)电位。

三、肌强直放电(myotonic discharge)

与安静时肌膜氯离子通透性减小有关,多见于肌肉自主收缩或受机械刺激后。波幅通常为10 μV—1mV,频率为25—100Hz。放电过程中波幅和频率逐渐衰减,扩音器可传出“飞机俯冲或摩托车减速”样声音。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肌强直。

四、异常MUAP

1、神经源性损害

表现为MUA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及多相波百分比增高,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病变、神经丛和周围神经病等。

2、肌源性损害

表现为MUAP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及多相波百分比增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和其化原因所致的肌病。

五、异常募集相

1、单纯相

指肌肉大力收缩时,参加发放的运动单位数量明显减少,在肌电图上表现为单个独立的电位,见于神经源性损害。

2、病理性干扰相

肌纤维变性或坏死使运动单位变小,在肌肉大力收缩时参与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明显增加,表现为低波幅干扰相,被称为病理干扰相,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肌源性损害。

3、混合相

参加发放的运动单位数量部分减少,大力收缩时相互重叠的运动单位电位的密集程度较干扰相稍有降低,基线部分可分辨,即为混合相,可见于神经源性损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