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盛镇 |
释义 | 大盛镇,地名,比较著名的有山东省安丘市大盛镇、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大盛镇和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 山东省安丘市大盛镇乡镇简介大盛镇,位于安丘市西南部,面积76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9930户,3.9万多口人,耕地面积5.6万亩。南临临沂,北接潍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便利,镇区交通四通八达,省道下(关)小(关)公路,大(家洼)沂(水)公路在镇区交汇。镇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山区、丘陵、平原地各占三分之一;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区,发展农、林、果、畜牧业条件优越。注重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积极为民营经济腾飞搭建平台。镇区环境实现了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突出优化社会治安环境,加强了110警务体系和治安建设,使企业朝气蓬勃发展,人民安全生产,曾荣获潍坊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荣誉称号。2006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208万元,比上年增长79.87%;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利税2644万元,分别增长26%和3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3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78元。 发展环境大盛镇的发展环境优越。镇区建设日新月异,新一轮镇区改造全面展开,正全力打造景色优美、社会和谐的安丘西南部生态重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根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六个一工程”,即抓住一个突破口,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和综合整治;夯实一个基础就是经济基础;突出一个关键,就是提高农民素质;搞好一个创建,就是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一套机制,就是完善村级行政运行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创造一个环境,就是农民安居乐业的环境。全镇“村村通”自来水总体规划已完成,现已按规划开工建设;在后大盛、刘家院庄等4个村开展了“沼气试点工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乡村道路柏油硬化工程也已全面开工。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西大盛街、镇区东西主街基础设施配套和美化绿化亮化的基础上,重点对尹家大盛街进行了改造,已在街两侧栽植绿化苗木2000棵。随之将铺设地下排水管道1400米,安装路灯50盏。完工后,镇区各主要街道将全部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和美化绿化亮化,镇区的品位大大提升,为经济发展搭建起良好的平台。大搞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完成水库及水源地绿化建设工程、生态镇区建设工程、荒山绿化建设工程、河流绿化工程和道路绿化及林网建设工程等五大植树造林工程。目前,以镇区下小路为一纵,两条南北街为二横的“一纵二横”的生态城镇已初具规模。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坚持“工业立镇,民营强镇”的方针不动摇,依托娄家庄、田庄民营经济小区、镇区西部铸造小区和镇北工业小区3个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培强做大现有企业,突出发展精密铸造、津源线材、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开采、润滑剂等五大主导产业。全镇民营经济业户总量达到1022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发展到5处,且形成了铸造业、矿产开采加工业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工业品牌。 安丘市大盛水膜除尘器厂始建于一九六九年二月,是生产水膜除尘器最早的专业厂家,是中国环保协会会员厂。该厂技术力量雄厚,产品质量优良,技术性能符合国家环保指标的要求,产品通过了国家省市级环保部门的验收和认可。现有职工22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厂与省环保科研所、省环保设计院共同开发研究出新型脱硫除尘器系列产品,得到省市环保局的认可和推广。年生产脱硫除尘器近百(台)套,产品销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广东、广西等地,深受各地客户的欢迎。 山东省安丘市大盛润滑剂厂系拉丝润滑剂专业生产企业,该厂生产历史长,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先进、检测设备齐全、产品质量过硬,并能根据用户的要求研制生产不同性能的润滑剂,该厂为提高拉丝润滑剂的使用性能,特选用优质材料,采用先进工艺和新技术并在借鉴国外润滑剂样品的基础上,生产出干式和湿式拉丝润滑剂,适用于各种钢丝的高、中、低速拉拔及特殊钢丝的拉拔,一九九零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农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立足本镇实际,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形成了桑蚕、速生丰产林、西瓜、大姜、蔬菜等五大优势产业。盛产西瓜、大姜、芋头、洋葱、花生、桃、杏、樱桃、桑蚕等农林果产品。在政府的引导下,突出发展桑蚕、黄烟,全镇建成桑园面积达7000亩,黄烟面积达800亩,是远近闻名的桑蚕专业镇。2007年镇党委、政府指导以蚕茧站为依托,建立桑蚕专业协会,给蚕农提供技术、蚕种、蚕药等,使蚕茧单产量突破了90斤。使该镇成为“江北桑蚕第一镇”。 社会事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积极发展“两基”教育成果,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进行学校危房改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条件;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并重,曾荣获“山东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乡镇”荣誉称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参与率达到95%以上;水电、通讯、广播等设施达到全覆盖,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9%,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历史遗址田家楼遗址位于安丘城西南36公里的大盛镇田家楼村东北,1982年11月20日文物普查时发现。山东省人民政府于1992年6月20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地处泰沂山系东北端丘陵延伸地带河边台地,东、南两侧临大盛河,北靠大盛河支流。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是一处内涵丰富、延续性强、文化层堆积厚的大汶口至商周古文化遗址。该遗址自1982年发现以来,安丘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过多次调查,先后从遗址断崖处发现多处灰坑和墓葬,采集到大量陶器标本及动物化石。陶器以夹砂灰陶、泥质红陶、泥质黑陶为主,夹砂褐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弦纹。器形有:鼎、鬲、罐、鬶、盆、豆、碗、杯、壶等。标志着各个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最具有时代特点的要数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陶器。高水平的造型陶器艺术和精湛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大汶口文化陶鬶,集上古器物造型美学之大成,至今仍被视为中国东方文化的“标准化石”。它宛如一只昂首引颈对天鸣叫的大鸟,这很可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足乌在陶器造型上的反映。神话中的三足乌是一种美丽的神鸟,是太阳的化身。 龙山文化“蛋壳陶”高柄杯,玲珑剔透、致密坚硬光亮,敲之作金属声,以其“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坚如漆”,令人赞叹不已,堪称世界制陶工艺史上空前绝后的杰作。这种器物制造精致,出土极少,显然是一种珍贵文物。从器物的弱点观察,胎体薄,重量轻,不稳固,易碰碎,它并非是生活中的常用器皿,应是氏族贵族专用的礼器,是统治阶级拥有特权和身份高贵的象征。田家楼遗址,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从原始社会一直延续到奴隶社会。在此期间,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创造了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灿烂的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和采集的标本,体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以及各时代文化特征的延续与承袭关系。同时又反映各个不同时代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生活等内容。对于研究和探讨史前社会形态、生产力发展水平、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演变、国家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历史名人辛应乾(1521-1593),字伯符,号顺庵,安丘市牛沐里人(今属安丘市大盛镇牛沐村人),明中期大臣。明嘉靖41年壬戊(1562)以第三甲41名中进士,授长治县令,洁己奉公,断狱公正。后升雁门关提督,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整饬边防,政绩卓著,后为兵部侍郎。年老辞职时皇上特赠为兵部尚书。著有《三命全书》、《劝善录》、《官迹图》等书,明万历21年病故。葬在安丘西近戈庄。 新农村建设该镇根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六个一工程”,即抓住一个突破口,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和综合整治;夯实一个基础就是经济基础;突出一个关键,就是提高农民素质;搞好一个创建,就是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一套机制,就是完善村级行政运行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创造一个环境,就是农民安居乐业的环境。全镇“村村通”自来水总体规划已完成,现已按规划开工建设;在后大盛、刘家院庄等4个村开展了“沼气试点工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乡村道路柏油硬化已全面开工。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6800 男 18924 女 17876 家庭户户数 10315 家庭户总人口(总) 36651 家庭户男 18805 家庭户女 17846 0-14岁(总) 9103 0-14岁男 4902 0-14岁女 4201 15-64岁(总) 24583 15-64岁男 12623 15-64岁女 11960 65岁及以上(总) 3114 65岁及以上男 1399 65岁及以上女 171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5807 下辖村前大盛村 尹家大盛村 后大盛村 韩家庄村 娄家庄村 西田庄村 东田庄村 大申明亭村 小申明亭村 东石崖子村 西石崖子村 小庵子村 尚庄村 朱家官庄村 房家官庄村 韩家旺村 辛家庄村 山徐家庄村 娄子村 东辛兴村 西辛兴村 窦家庄子村 寺前村 北徐家庄村 牛沐村 后沟村 吴家庄村 吴家院庄村 李家院庄村 马家院庄村 刘家院庄村 小庄子村 田家楼村 郭家庄村 南石家营村 北石家营村 田辛庄子村 豆坡村 泉头村 东丁家沟村 中丁家沟村 西丁家沟村 陈家庄村 秦家庄子村 龙王庙村 牛家沟村 东孟家庄子村 西孟家庄子村 北杨家沟村 南黑山村 北黑山村 旺山子村 寺坡村 下马疃村 上马疃村 大官庄村 小官庄村 白石岭村 东山北头村 中山北头村 西山北头村 南杨家沟村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大盛镇大盛镇位于东安县西北方向,地处永州市与邵阳市交界之处,1986年建镇,1995年与原易江乡合并为大盛镇。全镇区域面积120平方公里,下辖田心、凳子、大喜、山塘、土马、半山、杨家、易江、井塘、八家、张家、魏家、栗木、泗水、陵角、龙头、铁塘、严塘、三戈、町里、大江、毛坪、尹家、黄家、斗山、同乐26个行政村,以及回龙、兴龙2个居委会,2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9396人。稻田面积20876亩。交通上有洛湛铁路、邵永高速从镇中并行而过。 大盛镇竹木资源丰富,仅魏家、栗木、半山3村的山林面积就达到了3万多亩。水资源丰富,目前,已成功修建了冷家冲电站,栗木冲电站,大盛自来水厂开始向全镇居民供水。 大盛拥有大规模的岩洞资源,象杨家村、泗水村等有数个大溶洞,目前无人走完这几个岩洞全程,有风景秀丽的三重瀑布,镇中几条美丽的小河流过,大江下黄的小河流水,竹影倒江景色更是美不胜收,大盛镇是闻名全省的文化艺术之乡,1995年被省文化厅授牌,群众文化开展得红红火火。 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基本概况重庆渝北区大盛镇位于渝北区东北部,距区政府33千米。辖大盛、东升2个社区,青龙、大盛、东河、东山、鱼塘、云龙、顺龙、隆仁、隆盛、明月、人和、真理、三新、千盏、菊花坝、天险洞17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1929年建大盛乡,1946年改兴盛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大盛公社,1983年改为大盛乡,1993年由大盛、隆仁、东山3乡合并建镇。1997年,面积50.5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高坪、麦子、鱼塘、凤凰、楼坊、平桥、川洞、顺龙、新云、拨云、花盆、新生、太阳、永乐、小冲、金龙、隆仁、隆盛、马石、白合、东明、东山、东河、东模、革新、东联、东兴、东发28个行政村和街道第3个居委会。 2006年辖大盛街道社区,青龙、大盛、东河、东山、鱼塘、云龙、顺龙、隆仁、隆盛9个行政村。2007年底区划调整后,大盛镇管辖原大盛镇、原明月镇和原张关镇菊花坝村、天险洞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08.96平方千米,辖大盛、东升2个社区,青龙、大盛、东河、东山、鱼塘、云龙、顺龙、隆仁、隆盛、明月、人和、真理、三新、千盏、荣光、菊花坝、天险洞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盛场新生街21号(原大盛镇政府驻地)。2008年,将大盛镇荣光村划归统景镇管辖。调整后,大盛镇辖16个村、2个社区,面积103.76平方千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